作者:震谷子、杨轨山 编辑:黄汉城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将结束。关键时间节点为2022年3月份。”

1月19日刊登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多篇文章的结论指向,刷爆了今天的朋友圈。

你没看错,2年时间,第一次有人这么正式地告诉你:

一切都要恢复正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爆整个世界的是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 Murray),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

这位老兄凭什么如此狂妄?难道他没看到毒王奥密克戎在五大洲像疯了一样传播中吗?

是的,作为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过去两年负责给美国做新冠病毒建模,十分准确判断了疫情诸多重要拐点。他的确有这个资格。

比如,2020年4月份,默里跟IHME预测美国(第一波)疫情将会在4月15日达到峰值,会有10万名患者死亡,果真如此。

他同样是依据这个建模得出大流行在3月份结束这个最大胆的结论。

根据这个数据模型的走势,全球新冠感染浪潮将会在未来几周到几个月间消退,增长曲线的斜率明显变得平缓的时间点,就是今年的3月。

3月,也是世卫组织宣布新冠大流行开始的月份。整整两年过去,我们终于可以等到胜利的曙光了!

刚刚,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世卫组织发布最新建议:恢复国际旅行,取消疫苗签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政府也发布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适时启动入境旅游促进行动!

疫情,真的要终结了?

默里的文章提出了几个重磅结论:

第一,高达80%~90%以上的奥密克戎患者为无症状感染;

第二,公共卫生措施抵御奥密克戎的有效性正在下降。今后四个月,即使80%的人戴上口罩,也仅能将感染率降低10%;

第三,到2022年3月份,全球一半人口将感染奥密克戎,但由于奥密克戎集合了多种变异毒株的突变,因此可以帮助全人类建立免疫屏障,预防新的变异毒株;

第四,在北半球,这个冬天奥密克戎引发的死亡人数跟严重流感相当(2017-2018年冬季是美国过去十年中最严重的一个流感季,当年有52000名美国人死于流感);

第五,尽管疾病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迅速传播的奥密克戎意味着控制与处理感染病例给医院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各国需要在未来4~6周内优先保护医疗系统……

最终的结论是:新冠病毒将会持续存在,但是遍及全人类的大流行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结束。

默里的分析跟我们之前提到的,奥密克戎成为“天然疫苗”的研判不谋而合。

首先,一次次的实验证据证明,奥密克戎的传播性真的非常厉害,厉害到让追踪传播的努力成为徒劳。

IHME模型显示,无论是增加口罩的使用、扩大疫苗接种范围、提供第三针加强针,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明显改变奥密克戎的传播曲线,都得等到3月份才能趋于平缓。

比如,IHME的预测表明,如果全人类的80%都戴上口罩,在未来4个月也只会减少10%的累积感染。至于扩大接种和使用加强针也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等到那个时候,传播浪潮都基本上结束了。

这些方法对于保护个人免受新冠的影响,还是有作用的,但想着靠这些政策行动来影响奥密克戎病毒传播的进程,未免过于乐观了。

默里认为:“奥密克戎传播浪潮会在所报告病例开始呈指数增长后的3到5周达到顶峰。

截至2022年1月17日,奥密克戎传播已在五个区域的25个国家和美国的19个州见顶。

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22年2月中旬,大多数国家都将出现奥密克戎传播的峰值。预计最新的传播峰值将出现在东欧和东南亚等地。”

换句话说,奥密克戎的高侵入性,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后果:

第一,这使得一些国家似乎永远不太可能清零它。

第二,它的传播很快就能在一个地方见顶,连追踪传播这个行为本身都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人类可以反过来利用奥密克戎的特性,终结大流行。

新毒王奥密克戎有两大破绽,使得它看起来竟然更像是解决新冠的“天然疫苗”。

一个是它不那么容易感染肺部。

在过去一个月,世界各地五项独立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该变种不像之前那样容易感染肺部。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引起肺炎,进而导致其他重症和死亡。所以不那么容易感染到肺部的奥密克戎,就相当于打了一针疫苗,只是为了引起人体自然免疫反应,而不会去引发重症死亡。

这看起来有点像平常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俗称的流行性感冒。

另一个是它能唤起更加强烈的T细胞反应。

我们知道,抗体的白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B细胞,它负责正面对抗病原体;另一种是T细胞,它负责侦查病原体的入侵并通知B细胞。

大部分B细胞和T细胞都会在战胜病毒后死亡。但是,有一种T细胞会继续留在人体内,时刻准备着在遭遇病原体入侵时再次调动免疫系统,并促进人体产生新的抗体。

在T细胞作用下,感染奥密克戎很有可能激发对新冠或其他潜在冠状病毒有效和持久的保护,即便日后产生更强的新冠变种毒株,这便是所谓的“超免疫”。

在荷兰和南非的独立研究中,都得出相同的结论:T细胞在抵御奥密克戎方面很有效。

既然病毒的高传播性是可认知的,那么重点就自然可以从死盯传播转向严防医疗系统的崩溃。

默里在文章中引用了来自希腊的数据。希腊的医疗资源在世界恰好属于中位水平,对高低水平层面都有借鉴意义。

从2021年12月21日到2022年1月17日,希腊新冠病例增加了接近10倍,但因新冠住院患者的插管率却与12月持平。

就算是最早爆出奥密克戎的南非也体现出病例数与病死率之间的“脱钩趋势”。

过去八周,南非的28天平均病死率从8%下降到0.2%,仅略高于流感。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主任莫提直接说:“南非的奥密克戎疫情正走向结束。”

世界亦是如此。按照世卫的说法,如果一种病毒变得高度可控,它就不再“流行”。

未来,新的新冠变种肯定还会出现,这是生物学的角度。其中一些甚至比奥密克戎还要牛。

然而,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将变小。因为:

全球各地的民众已经在不同途径下接触过病毒;

科学家和疫苗生产商正在定期调整疫苗来适应新的变种;

抗病毒的口服药或者注射液已经出现;

政府在更有效率地让更多弱势群体在需要时可以使用高质量口罩和健康距离来保护自己

在奥密克戎浪潮之后,人类必须采取非常规措施的时代将要远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很多人看到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将终结的判断,肯定会认为在大放厥词,嗤之以鼻,压根不信。

他们会说,看看灯塔国独好的风景吧!多么美丽!

在美国,1月19、20日单日新冠新增确诊人数继续冲破百万,这样的数据把许多中国人吓得不轻。甚至有人怀疑,美国人会不会因为新冠而亡国。

1月20日,英国开始“彻底躺平”!官宣取消防疫B计划,1月27日开始不再强制要求戴口罩,3月起感染者无需隔离。

这条令全英国人欢呼雀跃的消息,在一些中文互联网媒体看来简直疯啦!连英国首相鲍里斯6周大的小女儿也感染了新冠,英国人这是在作死啊。

但是,统计数据不会骗人。

我们一直在说,相对于美国,英国是一个我们能更好观察西方国家疫情趋势的窗口。

同美国一样,英国是一个医疗体系非常健全的移民国家,且国内疫苗接种率较高。而且,英国总是会有各种在外界看来堪称奇葩的操作。从而,为世界提供一个观察窗口。

英国的数据显示:新增阳性病例,正快速下降!

在英国新冠确诊人数的高峰,单日确诊超过24万人。

而1月18日,英国的新冠新增确诊病例为108,069例,只有高峰时的一半不到。

在截至1月15日的一周内,全英国共有350万人检测呈阳性,低于此前一周的430万人。

新增住院人数,下降!

由于奥密克戎变种的高传播特征,人们都在担心奥密克戎快速传播导致住院人数激增,从而引起医疗系统崩溃。

然而,英国的住院率已经大幅下降,1月16日,英国因感染新冠而新增的住院人数仅有1905人,医疗系统因遭挤兑而崩溃的情形并没有如期发生。

死亡人数,下降!

在死亡人数方面,英国1月15日死亡病例为242例。

看上去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不对?

但如果我们和Alpha变种相比较就会发现,这个数据和Alpha肆虐英国时的死亡人数高峰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日邮报》的分析显示,目前英国每日新增死亡人数还不到严重流感年份高峰的单日死亡人数的一半,这是英国接近战胜疫情的一个标志。

疫苗接种率,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英国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的人占比高达83.3%,接种第三针以上加强针的人占比高达63.8%。

剑桥大学研究指出,英国可能是世界上新冠免疫力最强的国家。

根据专家预测,3月份之后,加强剂接种率将获得大幅上升,届时,几乎所有人都将对新冠具备免疫力。

再加上新冠注射药和口服药的推出,势必将大幅降低因感染新冠致重症的住院人数,医疗系统所面临的压力将会进一步降低。

伦敦大学学院的蒂姆·科尔伯恩教授预测,今年内,英国可以将新冠对医疗系统的负担减少95%。

海外的消息显示,他们似乎迫不及待要宣布对疫情战斗的胜利。这对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默里在文章中提到,一些国家的“零病毒战略”给增加疫苗接种率以及更好了解变种对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影响方面争取了非常宝贵的时间。

因此,“动态清零”恐怕依然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优解。

中国相对来说更加担心医疗资源被挤兑。

如果看每千人的人均普通病床数,中国还是很稳的。

2021年1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达到了6.51张。

而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19年对世界千人病床数的排名来看,中国以4.2张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50名。

中国通过2年时间从每千人4.2张快速建设达成每千人6.51张,又一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了世人。

然而,如果看的是每10万人的ICU病床数,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每10万人仅有3.6个ICU床位,并不能算是多出色的成绩。

而且,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

2018年《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报告,对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水平,从各个指标上进行了量化排名。

这张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年份,蓝色代表1990年,红色代表2000年,绿色代表2016年。

柱形图表示每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得分跨度,从该国医疗水平最低的地区和医疗水平最高的地区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柱形。

通过这张图,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医疗资源在各地区的分数跨度比其他国家都要大。

而且,中国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差异还要远远大过地区之间的差异。

一旦奥密克戎在中国大陆形成广泛传播,对医疗资源紧缺的乡镇地区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冠的阴霾即将散去,但中国面临的挑战才刚开始。

2021年,中国全年的GDP增速达到了8.1%,但是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实在不太好看,分别只有4.9%和4.0%。

去年上半年,致死率颇高的阿尔法和德尔塔新冠变种先后在全球肆虐,导致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供应链几乎瘫痪。

而中国由于采取严格的防疫政策,国内的生产供应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因此,中国大陆几乎成了西方国家最稳定的生产供应端。

上半年的国际贸易为中国创造了近乎疯狂的GDP增速,去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速高达18.3%,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也达到了7.9%。

去年全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量连续突破5万亿和6万亿大关,成绩喜人。正是因为在进出口贸易上斩获颇丰,才让中国政府有底气率先主动刺破泡沫,去杠杆。

但是,去杠杆短期给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在国外疫情尚未恢复,中国进出口依然强劲的情况下,这种负面影响已经反映到了中国放缓的第三、四季度GDP增速上。

所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央妈已经开始着急了。

一周之内,央妈连续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7天逆回购利率以及对普通人影响最大的LPR报价利率,一年期和五年期双降。

按照央妈自己的说法,“发力”是政策的关键词:

一是充足发力,二是精准发力,三是靠前发力。

甚至,在央妈一连串大动作平息之后,住建部还紧跟着甩出了一张王炸!

1月20日深夜22:47,住建部官网发出消息,罕见强调,要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

这是在央行、发改委之后,短期内第三个重磅发声的主管部委了,显示了极为强烈的迫切感。

房地产这个夜壶,终于还是要启动了吗?

过去两年,中国从疫情中收获的战略红利就要结束了。后疫情时代,拼的是经济的韧性。

中国是强大的“基建狂魔”,机场、大桥、运河……还有新能源等新基建正蓄势发力。

能源、芯片、种子……中国越来越重视初级战略产品的自给自足,要把它们牢牢放在手里。

一切都将恢复正常,韧性十足的中国,也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