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为什么被称为东道主?这个词的由来是什么?有何历史故事?

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北道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道主,一般是指接待或者宴客的主人。

那为什么主人被称为东道主呢?这个词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鲁僖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由于之前郑国得罪了他,所以此时他掌握晋国权利后,就想报复郑国。

之后晋文公就和秦穆公联手,共同出兵攻打郑国。

当时晋、秦两国都是大国,郑国岂是秦晋两国的对手,很快,秦晋联兵就包围了郑国国都。

此时郑国危难在际,郑国国君郑文公没有办法,就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

烛之武经过思考,想出一策以救郑国,决定亲自去一趟秦营。

当晚,趁着天黑,郑文公叫人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到城楼下。

而后,烛之武就去到秦营见到秦穆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秦晋两国虽然秦联盟的关系,但在诸侯国之间,没有长久的敌人,同样也没有长久的敌人。本来是朋友,为了利益,可能转眼会反目成仇。本来是敌人,为了利益,可能很快也能成为朋友。

此时秦国和晋国都很强大,同时两国国君都不是易于之辈,秦穆公想成为一方霸主,晋文公也想称霸中原。

他们此时虽然联盟,只不过是出于利益的因素。其实他们两国的明争暗斗已经很严重了。

烛之武就是根据当时秦国和晋国的明争暗斗,来解郑国之围的。

当时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在你们的攻打下,肯定要灭亡了。然而,郑国灭亡了,却对你们秦国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从地里上看,晋国处于秦国和郑国之间,而你们秦国想要控制郑国,必须越过晋国,这很难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强大了,你们秦国的实力自然弱了。”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觉得有理,

烛之武见秦穆公日有所思,就接着说道:“如果秦国能把郑国留下,让他成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你们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郑国一定尽心招待他使者,这样难道不好吗?”

在烛之武的一片说辞下,终于把秦穆公说服啊。

不久,秦穆公就单方面的跟郑国签订合约。

而晋国因为没有秦国的帮助,难以再围攻郑国,只得退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由于秦国在西,郑国在东。

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