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二战苏德战争中,西线战场上的事。德军方面,是由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博克元帅从30岁开始就在德军总参谋部任职,精于计划。在知道苏联军队把第三、第四、第十、第十三集团军作死一样,部署挤在了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他自然会大做一番文章。

首先博克元帅决定让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兵分两路,突向苏联西方面军的纵深,其中一路由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群组成,由突出部北面德国东普鲁士出发,另一路由第4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群组成,从布列斯特地区出发,沿着普利皮亚季沼泽向这个突出部的北部边缘前进。他们的任务是深入苏联国境纵深250公里处,然后像铁钳一样,将位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三个集团军彻底围困,以便于战役后期慢慢消化。除此之外,堪称象棋大师的博克元帅,精准地部署了明斯克战役计划。他命令向前推进的部队的一部分跟随装甲集群直插明斯克,在对西方面军司令部施压的同时,为了防止被围困的苏军趁包围圈未形成之际逃脱,另一部分要在突出部南北两面分别挺进。目的是位于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大道上,离苏德边境100公里的地点。这么一来,西方面军的大部分兵力就会被两个机械化部队编织的大口袋牢牢套住,动弹不得。夺取明斯克对于德军来说就等于洞开了白俄罗斯全境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想象德国人遇到这样的对手,简直是调低了难度。所以在刚开始进攻的时候,德军竟然还保守地对苏联阵地进行防止反突击的炮火延伸射击。他们没有想到苏军这个时候都沉睡在温柔乡里。接下来古德里安大将跟霍特大将从南北两翼发起集群进攻,直接向苏军防线后方做向心突击。就像两把钢刀直插腹地一样。企图插到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然后再收拢这个钳口。从地图上看两个装甲集群,1000多辆坦克加几万先头部队竟然近乎完成了对整个苏联西方面军六七十万大军的合围状态,非常壮观。然后中央集团军群利用边界上的地理优势,在两翼各配置一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跟古德里安和赫尔曼霍特密切配合。这一幕真的是跟当年红军搞的演习有惊人的相似。

这时候苏军西方面军前线指挥能力几乎为0,为啥呢?巴甫洛夫大将失踪了。这一下就把远在莫斯科的总参谋长朱可夫急坏了,因为从空中侦查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的态势,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三个集团军情势非常危险,再不赶紧组织突围。这仨集团军几十万人就只能扮演老鹰捉小鸡当中,小鸡的角色,而鸡妈妈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最后才在13集团军司令部找到巴甫洛夫大将。此时巴甫洛夫斯基大将已经基本上丧失判断信息的决策能力。而且从前线传来的战报也十分混乱。因为各个级别的长官都配有相应处理能力的参谋班子,帮首长去分析以利于决策。凭你一个集团军指挥部的配置去处理一个方面军指挥部的信息,当然是天方夜谭。所以现在巴普洛夫看到的战报,有的信息不全,有的互相矛盾。但是所有的战报几乎都提到了一点,德军打得很凶猛了,请求增援。

谁都能看出来,这时候部队群龙无首,事实上有很多靠谱的情报已经传到了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而且这个时候如果巴普洛夫冷静点,在总部坐镇指挥,加上能够接受总参谋部的建议,把部队有组织后撤,在明斯克附近成梯次部署,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巴普洛夫急中生智,在没有进行任何组织部署的情况下,命令部队反击。巴普洛夫始终对他的部队有一种迷之自信,他认为在突出部的三个集团军装备齐整,士气高昂,只不过之前没有统一指令,让他们已经反击。现在终于到了养兵一日,用兵一时的时候了。于是苏军华丽的反击开始了,巴普洛夫让驻守明斯克的第13集团军以及所有的预备队在他的指令下一路向西。这样的昏招使得明斯克防守部队就剩两个师了。而且巴普洛夫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德军装甲合围,围的不仅仅是比亚威斯托克,而是纵深400公里的整个白俄罗斯。他这一调动部队,基本上是在给德军突出部集群让出位置。有苏军士兵在行进当中惊讶地发现,为什么德国坦克会出现在自己的侧后方。所以这个死亡口袋有一个名字,叫诺沃格鲁多克包围圈。

到了6月26号,古德里安、霍特集群实际上已经切入西方面军侧翼,深入苏联领土300公里。在凯瑟林元帅指挥的第二航空队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长途奔袭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面对两个装甲集群的强攻。缺乏重武器的苏军被迫使用极速手榴弹、燃烧瓶抵御德军坦克冲击。两个师面对两个装甲集群真是够拼的,但是经过一天苦战,守城苏军基本被打残,被迫撤出明斯克,向帝聂伯河方向无建制溃逃。到了6月27号,开战仅仅5天霍特集群跟古德里安集群在明斯克城下胜利会师,几乎每天前进70公里。至此,苏军的退路被德军完全斩断,西方面军40万大军被顺利地装进了这条死亡口袋。明斯克这个口袋一合成,也就意味着整个苏联的西方面军被装进了这只死亡口袋。被歼灭那只是早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6月26号早上,风尘仆仆,志得意满的古德里安大将用望远镜在他下辖的47装甲军最前面,遥望着还没有被占领的明斯克周围的两个小镇,看到是苏军溃逃的背影。到了中午两个小镇就被占领了。到下午从北面来的霍特跟南面来的古德里安遥相呼应。他俩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内,完全占领了明斯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斯克被占领,首先意味着合围成功,更重要的是莫斯科的第一道防护门被打开了。地图上看,明斯克往东完美的一马平川。本身来讲,白俄罗斯平均海拔才100多米,主要是西边有湿地,有森林,不好行军。整个白罗斯境内最高峰才345米,地形对于机械化作战的德军来说又大大降低了进攻难度。既然饺子包好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消化饺子馅儿了。现在包围圈里的苏军可以讲真的跟饺子馅儿一样,被自己混乱的指挥调度,耍得杂乱无章。

苏军司令巴浦洛夫一如既往地在十三集团军司令部里梦游。看着地图发布命令指挥。某些资料记载,早在6月24号,苏军最高统帅部就根据情报向西方面军司令巴普洛夫下达了要求第三、第四、第十集团军后撤的命令。但是吊诡的一幕出现了,巴普洛夫竟然扣押了这份命令将近一天。这个为什么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25号晚间的时候,撤退命令才婆婆妈妈的发出去,为啥婆婆妈妈的呢?是因为这道命令的措辞也很不正规,命令大概是这么说的。

第三、第四、第十、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员们,今天也就是6月25号夜间,各部队可以在晚上21点以前开始退却,大家要做好准备,保持好秩序。我建议大家撤退的时候,首先让坦克打先锋,可以有冲击力,然后让英勇的骑兵和威力无敌的反坦克部队垫后,这样可以有力地阻击敌人的追兵。大家一定要快点跑。因为德军每天都会前进六七十公里。

如此一来命令发下去,大家就明白了,自求多福。巴浦洛夫也基本上失去了对比亚威斯托克地区被围困部队的指挥权。撤退命令一下达,就如同大坝开了闸。本来就没有斗志的前方将士就跟泄洪一样,带着家属扮着难民呼呼啦啦往东跑。基本上大单位建制都没了,这是大几十万人规模的撤退,这不是撤退,彻底就是逃难。

苏军要逃,德军可不能坐视不管,疯狂地围堵,缺口附近的德军兵力太单薄,又没有装甲兵支援。因为装甲兵都跑前头去了,苏军是真拼呐。苏联军队麻痹着自己的神经激发了生存的本能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甚至在德军机枪封锁之下,一个个往前冲。所以这时候德军的一个缺点确实就暴露了出来,就是步坦协同的问题。前方装甲兵突击太快,后方步兵跟上是需要时间的,就造成了这个步坦协同不可避免地脱节。有坦克的地方没有步兵打扫战场,有步兵的地方,就没有坦克进行火力支援。古德里安大将贪功心切,一旦突击命令下达,往前奔袭明斯克之后,还派出了装甲狮往东追到了帝聂伯河流域,以防止苏军沿河部署防线。巨大的缺口最终让苏军逃出去了这个286000人,大概几十万人被围。苏军司令巴浦洛夫带着身边大概3万人左右的部队顺利地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