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是我国首批千年古县,其被称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

那井陉是由何而得名“井陉”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陉”是根据其地形而得名的。

井陉的地形基本为盆地,其四面有山。而中间陷下,就好像是一个深井,又如一个灶的陉。所以称为“井陉”。

据《太平寰宇记》中记载:

“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

井陉作为一个千年古县,自然不乏名胜古迹,也自然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比如有福庆寺、龙窝寺石窟等等。

那井陉的发展历史是怎么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总面积1381平方千米。

在古代,我国曾划分九州。在上古时期,井陉属于九州之首的冀州。

到了舜帝时期,冀州被分为幽州和并州,此时的井陉归于并州。

在之后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井陉之地的归属又屡有更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之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而设立郡县制,此时的井陉属于恒山郡。

秦朝灭亡后,刘邦经过四年抗楚,建立大汉王朝。在西汉时期,朝廷将恒山郡改为常山郡,井陉之地自然就归属于常山郡。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考虑到自己和常山王刘舜的兄弟情,于是就封刘舜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为真定王,并将常山郡中的四个县封给了真定王。而此时的井陉则又属于了真定国。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不久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各地日子不断,其中刘秀经常努力,终于登基为帝,建立东汉王朝。

公元37年,朝廷废除真定国,井陉又属于常山国。

在三国、魏晋时期,井陉一直是属冀州的常山郡。

杨坚建立隋朝后,井陉属于恒山郡,而到了公元617年,朝廷则社立了井陉郡。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狼烟四起,之后李渊建立大唐,不久唐朝廷社井州。而到你李世民时期,又废除井州,并将井州中的三县和井陉并于恒州。

公元828年,朝廷将恒州改为镇州,井陉则属于河北道镇州,在五代时期,仍属镇州。

北宋时期,井陉属于真定府。在之后的元明清时期,井陉的归属地,随着朝代的不同,又发生了不少变化,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49年8月,河北省政府成立,井陉属于河北省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