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过后,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发生了严重的骚乱。有人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哈萨克斯坦策动“颜色革命”所导致的;还有人说,这是哈萨克斯坦内部上层,现任总统托卡耶夫跟前任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之间的权力斗争所引发的。

目前,这两种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即便是其中的某一个原因,也主要是外因。更根本的内因,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出了大问题。

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图/网络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900万,目前的人均GDP是9000美元左右。2013年的时候曾经达到1.39万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当时,哈萨克斯坦自诩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这个发达国家的帽子实际上是严重成色不足的,这跟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直接相关。

哈萨克斯坦拥有世界第11大石油储备,在西部接近里海的地区有大型的油田,目前哈萨克斯坦六成的出口来自于石油。另外,这个国家盛产铜和铀矿。所以,哈萨克斯坦是非常典型的资源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而这种经济体最大的风险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

也就是说,如果内部的机制没有捋顺的话,资源出口带来的大量收益很容易被少数人所垄断,产生非常严重的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现象。这实际上在沙特、俄罗斯这些资源出口型的国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哈萨克斯坦也不例外,它的石油资源主要掌握在外资和国内少数权势家族的手中。

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这个国家162个富豪就占有55%的社会财富。这么小的一个国家,有五个人都上了世界富豪的排行榜。所以,哈萨克斯坦比较高的人均GDP实际上是建立在少数人暴富的基础之上,大部分人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平均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萨克斯坦人均GDP走势;图/网络

在新年之前,哈萨克斯坦月最低工资长期徘徊在100美元,这个跟他们每年1万美元左右人均GDP是非常不相称的。这也说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其实挺艰难的,而这种情况在疫情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疫情使得很多人的生计陷入困顿,与此同时,全球主要的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都推出了大规模的印钞计划,推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涨,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而哈萨克斯坦除了少数几种资源之外,大部分的日用品都要靠进口,所以仅仅是去年的11月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就上涨了8.7%,仅仅食品的价格就上涨了10%。而雪上加霜的是,对这个国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非常重要的液化石油气也涨价了。

之前很多年,因为有政府的高额补贴,哈萨克斯坦的液化石油气价格是很低的,每一升不到0.9元人民币,这个跟国际市场的价格差了好几倍。于是,在他们国内就衍生了一条走私套利的产业链。哈萨克斯坦政府觉得长此以往难以为继,于是在今年的1月1号取消了对液化石油气的价格补贴,让它自由浮动。结果一夜之间,液化石油气的价格涨了一倍以上,从之前的不到0.9元人民币涨到了后来的1.6、1.7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实际上跟国际市场的价格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有前面的贫富差距和通货膨胀作为铺垫,液化石油气涨价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发生在哈萨克斯坦的事情,其实对于发展中的小型经济体是一个严重的警示。首先,是要高度地重视疫情之下普通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第二就是发展中国将来要走向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发展制造业,走工业化的道路。因为这些相关的产业天然是倾向于自由竞争的,能够产生大量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而不像资源出口型的经济那样让大部分人处于一种被平均的状态。

再从政治上来看,这次的骚乱有两个大的赢家。一个是哈萨克斯坦现任的总统托卡耶夫,另一个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哈萨克斯坦现任总统托卡耶夫;图/网络

托卡耶夫的前任是纳扎尔巴耶夫,纳扎尔巴耶夫从1989年到2019年在哈萨克斯坦执政了30年,他的势力盘根错节。据说,他扶持托卡耶夫也只是想让他来暖席,真正的目的是过几年让自己的女儿上位。但是,这一次的骚乱当中,很多人打出了口号就是“老不死的走开”。这个“老不死”就指的是纳扎尔巴耶夫,因为他的党羽和亲戚控制了这个国家很多有利可图的产业,老百姓对他的怨气很大。近期,托卡耶夫就利用这个机会密集地清除了前任的党羽,最后,他的权威肯定会得到极大的扩张。

在纳扎尔巴耶夫任内,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整体还是比较平衡的,对俄罗斯是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而这次为了平息国内的骚乱,现任总统托卡耶夫向俄罗斯和集体安全组织求援,这种帮助当然不是免费的。据说俄罗斯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建立军事基地,善待哈萨克斯坦内部的俄罗斯族等等。显然,普京会抓住这个机会,想方设法地扩大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