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新年的第一波红包封面来了!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调好闹钟,快来群里一起领取哦~

(左:红包封面冲冲冲 ; 右: 油菜个人号 )

-以下是正文-

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多:

明明有着不错的月薪,但每个月几乎攒不到钱,一年下来银行卡的余额数字甚至只减不增。

关键,还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哪去了。反正就一个字:穷。

不过,一边说穷,一边买各种别人看来完全不理解的东西,构成了他们自己沉浸其中的“精致生活”。

比如杯子,要分喝水的玻璃杯、喝咖啡的马克杯、喝茶的陶瓷杯、还有分季节使用的杯子;

比如餐具,中餐、西餐、日式、甚至泰式的,都要收藏一套;

还有香皂,要把一个品牌下所有香型都收集齐……

大概要意就是,存款有没有增长不那么重要,但是我喜欢的东西,可一个都不能少。

这种越来越普遍的“精致穷”背后,其实是在年轻人中间,现在越来越流行的“极繁主义”。

01

极繁式生活:

高薪下的「新穷人」

极繁主义,顾名思义,和此前流行的极简主义倡导的低欲望、断舍离正好相反,倡导用不断被满足的物欲、复杂的程序,塑造出生活的仪式感。

某书博主@hemecafe很喜欢买各种碗碟,她说:“好食配好器,不同的烹饪食物要配不同的餐具。”

意面盘、日式料理盘、小吃水果盘、汤汁盘、蒸鱼盘,还有每次遇到各种造型好看的盘,复古风、可爱风...都要囤一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某书博主@hemecafe

博主@糊鱼节喜欢买杯子,高脚杯、拿铁杯、马克杯、咖啡杯、直筒杯、矮脚杯、葫芦杯...

图片来源:某 书博主@糊鱼节

总有买不完的,不同款式、不同色系、不同场合背的包包。

图片来源:某 书博主@和网瘾少女

不同的花式、不同动作娃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某 书博主@usb74

还有女生衣柜永远填不满,永远差一件的衣服。

长裙要有不同碎花、波点、牛仔、豹纹...短裙要有皮质、针织、毛呢...外套、T恤、裤子,所有都可以再分不同颜色、款式、面料。

图片来源:某 书博主@夏西哇

还要搭配同一种色系的袜子、头饰、耳饰、鞋子、包包、帽子...

图片来源:某 书博主@百变小泪

生活讲究了,家居当然也要配套。

喜欢复古风,就把全屋的装饰都换成一套的,地毯、吊灯、装饰画。

复古高级风的台灯,要用同样显高级的丝绸桌布和鲜花来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某书博主@量皮皮的童话屋

喜欢波西米亚风,沙发套、窗帘换成同花款,看着才顺眼舒服。

图片来源:某 书博主@ 美少女趣多多

办公区、床、被子、地毯成套搭配,这才是自己的风格。

图片来源:某书博主@一颗小果子

连学生党都要把自己的桌子布置满满当当,也不是特定风格,反正只要东西装的够多够满,只要把喜欢的东西堆满包围,就有安全感。

图片来源:某书博主@二羊咩咩

朋友橘子非常注重护肤,每年像双十一这样的大购物节就是囤货的好时机。 什么肌底液、精华液、水前精华,妆前乳、渗透乳,一个不落。

还把护肤品功能分特别细,比如:

晚间霜分为抗衰老、美白、保湿;

精华液分为淡斑、抗衰老去皱纹、去黄;

洗面奶分为去油、去角质、祛痘、保湿,

每一款还可以细分磨砂、泡沫...

虽然繁琐,但橘子乐在其中,觉得过程越精细,效果越好。

极繁生活的人们,喜欢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生活理念的倡导下,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多,分的要细致,过程要复杂,越多越繁,就代表越精致。

这种生活方式,也塑造了很多物质富裕的“新穷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为这样的极繁式生活心甘情愿的买单。

虽然穷,但是很快乐。过程的繁琐,就是生活的仪式感。

02

从艺术到生活:

极繁主义的野性延展与欲望表达

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关于极简的故事,很多人的评价是抗拒的。“太枯燥了,没有趣味,没有快乐。”

那你们会喜欢极繁吗?

相比于极简的克制隐忍,极繁热烈而饱满。前者是“少即是多”,后者是“多即是多”,就是要用“多”来填充空虚,令人过目不忘。

有这样极端的概念认知,这还要从极繁主义的历史发展说起。

极繁主义,最早可以溯源到17-18世纪欧洲贵族流行的巴洛克风格。只是那时候还没有“极繁”这个概念的产生。

大量的褶皱花边、大而无用的泡泡袖、衣服上的华丽绣品,女性统一的“V”字形收紧腰身,下身是宽大肥硕的摆群。

多而无用的复杂打扮,构成了极繁主义最早期的概念雏形。

还有随后兴起的洛可可服饰。

日常衣服有几十道工序步骤,奢华繁冗,各种堆砌,就像是一部华丽的物质盛宴。电影《绝代艳后》就有这种风格的很好展现。

后来,从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来说,极繁主义作为一种流行美学概念,多存在于艺术界,它的目的就是要与极简对立。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极简之风大受追捧。

美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Julian Schnabel、David Salle等觉得,极简是“性冷淡”,对于艺术家的激情艺术表达,有极大的限制。

就像美国建筑设计师文丘公开说:“少,就是枯燥。宁愿要扭曲,也不要简单。”

1987年,美国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罗伯特·皮卡斯·维顿,在《从后极少到极繁主义:美国艺术 1966—1986》(中译)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极繁主义”这个概念,也促成了人们的接纳。

极繁,就是要大胆多元、追求跳跃活泼、激烈张扬的艺术表达。

艺术家们将这个概念,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绚丽缤纷,五彩斑斓,非常华丽丰富,感觉有无限生命力。

极繁主义代表的奔放瑰丽、抓马抢眼、带有张狂性的视觉冲击,形成了流行一时的审美风潮。

这股审美风潮也从艺术界迅速延展渗透到其他领域。比如时尚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奢侈品牌古驰Gucci。

Gucci是出了名的会玩复古极繁风潮。

撞色大胆,各种花哨元素,各种色彩拼接,打破“身上颜色不超三种”的传统认知,单拎出来都觉得无法欣赏,但搭配起来就是时髦。

家居界也掀起了极繁风。比如世界上最贵的脱衣舞娘Dita Von Teese的极繁复古豪宅。

乍一眼看上去,豪华城堡里布置满满当当,色彩及其浓烈,大红配大绿,各种装饰品家居也都饱和度很高,整个家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Dita Von Teese的家

还有其他建筑、平面、涂鸦、声乐、文学界,都有了极繁主义的野性融入。

不过,极繁主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审美风格的改变,更有人们自身充沛强烈的情感外放欲望表达。

电影《蒂芙尼早餐》有一句话:“不用害怕用最离谱狂放的方式表达自己,那就是真实的你。”

脱衣舞娘Dita Von Teese也说,自己之所以会放置这么多东西,是因为每件东西都有情感,既有物质寄托,也能象征自己的个性。

Dita Von Teese的家

人们在极繁中表达自我,只是这种自我,还带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极繁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的艺术领域延伸出更多的概念变体。

比如之前提到的买买买,靠复杂细节与繁琐营造生活精致感;或者是用来抵抗消解生活的无趣,用热爱与新鲜来填充。

图片来源:某书博主@秀逗

还有的人变成一种囤物嗜好,靠纷繁杂物的物品堆砌,靠挤得满满当当的空间,来寻求生活的安全感。

电影《时光机》中,女主习惯性把所有东西都堆满,把所有物品聚拢在身边,才能够安心。

不管是好是坏,这也都反应了极繁主义的精神内核:满足人的情感欲望。

03

极繁VS极简:

表达自我,让生活回归生活

极简与极繁,就像是电池的正负极两端,两者截然相反。相同的,都是找到真实的自己和内心的安定。

追求极简的人,推崇断舍离,把所有的东西一扔再扔,扔掉物欲扔掉一切杂碎,认为清理不必要的思绪和东西,能让我们更好的聚焦于自己。

国内外很多博主都在实力践行,甚至国内也有朋友开始尝试。比如石家庄女孩乔森。

扔掉145件旧物,全屋扔到只剩下6件家具,空空如也。

还有从极简主义延伸变体而来的不消费主义,他们称呼自为“Freegan”生活方式实践者。

他们不买东西不花钱,甚至不上班,靠吃剩菜、翻垃圾箱度日,认为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和谐。

追求极繁的人,则正好相反,在极致的物欲满足下,找到生活的确定感。

不管是极简主义还是极繁主义,都是表明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追求自我表达、过自己想要生活的一种主张和态度。

当我们觉得生活中时有不快时,既可以选择适当的扔扔扔,通过做减法,来正视自己的内心,专注在真正值得的事物上,从容面对。

也可以选择适当做加法,通过购买自己喜欢热爱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消解不愉快,增强生活美好感。

重要的是适当有度,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舒服的一种方式,让生活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美好。

自己喜欢、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觉得呢?一起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今日份视频

-拒绝道德绑架-

你的善良一定带点锋芒

点击关注【乐活记LOHAS】

每天用更短的时间看更酷更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