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派

Vol.3247

有件事大家听说了吧?

前段时间,美国纽约开设了一家吸du中心。

是的,你没听错,不是戒du中心,是吸du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在一个du品泛滥的国家,为啥会开设一个公开让人吸du的场所?

先托住下巴,更惊讶的还在后头。因为开吸du中心,还只是小儿科。

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一款年销量几十亿的药,它的核心成分,是人工海洛yin。

就是说,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医生们,就开出了无数张处方,让病人们去购买这种产品。

医生们集体贩du?还几十年,年销量几十亿?还有没有王法了?

嗯,王法不但有,还站到了卖药的这一边。

小问号,带着你肯定会有的很多朋友,咱们一起走近———

《成瘾剂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的一处地下制du仓库里,女工们穿着三点式内衣,在闷热的车间里把du品和面粉混在一起打包。

一群全副武装的DEA探员们冲了进来,制服了所有试图逃离的团伙成员。

在搜查过程中,女探员发现,除了一袋袋的海洛因粉末,这个毒贩头子的口袋里,还装着一包各式各样的小药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面的药,不是非法生产的摇头丸之类的东西,而是货真价值的处方药,名为奥施康定

是一种麻醉性镇痛药,另一个称呼,叫阿片类药物。

阿片,就是我们俗称的鸦/片。

其实,鸦片最早就是因为其优秀的镇痛效果,被应用到了医学领域。可是,它具有很强的上瘾性。

所以,即便到今天,这类药物都是受到严格管控和使用监督的品种。

可奥施康定,却是个例外。其发明者是一家叫普渡制药的公司,该药前身美施康定,就是在吗啡里加入了一种该公司独家研发的缓释剂,可以让患者缓慢地吸收吗啡成分,从而不易上瘾,因此在晚期癌症等疼痛患者上面,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但药品都有专利保护期,到了1990年代,眼看着美施康定即将到期的普渡,想了一个阴招。就是把吗/啡成分,换成了人工合成海洛yin的类似物,羟考酮,奥施康定就此诞生。

既然是新药,就得验证其有效性和毒性。普渡选择了波多黎各的两家医院,对其中孕后康复期间有疼痛症状的妇女进行双盲测试。

结果是,一半的人身上起了镇痛效果。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不到八小时之后,就会抱怨疼痛,而且痛感更加剧烈,得用更多剂量的镇痛药才能缓解。

听这段描述,大家可能就会觉得,这药成瘾性的危害了。

可批准美国药品上市的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规定是,只要半数有效,即可批准为创新药。

尽管对这款药物的合规评审官有过犹豫,可最后,奥施康定还是顺利上市了。

而且FDA还给这款新药打了个标签——

低成瘾性的阿片类药。

而且,批准它上市的评审员,也在四个月后从FDA离职,去了新单位。

不用猜你也知道,他去了普渡制药,成了年薪四十万美元的高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手和裁判都是自己人,然后结果被做成了法律,玩作弊,还是得看咱美国人。

可这个标签实在是太前无古人了,毕竟镇痛类药物有强成瘾性,你的成分里也有羟考酮,医生们毕竟不是傻子,他们断然不会随便开你的药。

普渡毕竟是商场老手了,接下来几年,他们把销售队伍扩大了好几倍,然后专门给他们集中培训推销奥施康定的卖点。

先跟医生搞好个人关系。爱吃的,你就送肯德基。

刚离婚的,你就去睡服TA。

然后,把FDA的标签,大说特说一番,让他们找病人试试。

为了掩盖成瘾问题,普渡还推出了一个新名词,叫加强型疼痛。就是那些因为药物成瘾性,需要频繁用药才能缓解症状的病人,他们就说,这是因为他们的症状在升级,就得加大服药剂量。

于是,奥施康定从最开始的十毫克装,一直出到了后来的160毫克装

普渡还在各种度假胜地,举办所谓的疼痛医学研讨会,免费邀请医生们去吃喝玩乐,顺带叫一堆已经被他们公关过的专家,去给这个药品站台。

当时的美国,盛行一种观念,认为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是跟血压、呼吸、心跳、脉搏一样重要的东西。奥施康定就利用这种舆论上的造势,顺利让自己攻占了医生们的心智。

普渡还请了广告公司,专门打造了一支所谓的公益短片,美其名曰用来提醒人们对疼痛治疗的重视,可在视频左下角,却打上了奥施康定的名称。

而这些拍摄视频的患者,就是给他们开药的医生推荐的,其中不少人,都在此后数年里,因为药物过量死亡。

而医生们呢?并没把这些人的死活当回事。

奥施康定一开始瞄准的用户群体,是农民、矿工和伐木工人。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是疼痛的最大受害者。

同时,他们学历低,对药物缺乏足够的辩识能力,即便出问题了,也不会觉得是医生开的药有问题。

就这样,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了。

在奥施康定最初销售的几个地区,其后十年内犯罪率飙升。

为啥?还记得之前那个DEA探员么?

在前往一个区县调查的过程中,她目睹了诊所门口排成长龙的队伍,进去一问,都在让医生开奥施康定。

出门后,一个中学生试图抢劫一名女性。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拿到她的处方。

因为有了那张处方,他们就可以制造假证,开药,然后自己吃一半,再把另一半卖给同学。

吃了药的学生,上瘾了没钱怎么办?

这个姑娘的这句话,应该会让你找到答案。

为了治病,吃了医生开的药,然后,上瘾,然后,犯罪,如此循环,陷入黑洞。

不过,哪里都有正义的人。只不过,正义也得有代价。

两个检察官和他们的上司,挺身而出。

一通摸底下来,发现65起针对普渡的诉讼,都是普渡赢了。

没有检察官愿意碰这桩案子,即便要告,也是代价巨大。

他们的上司,好歹是个有背景的人,但如果要打这场官司,他也得赌上自己的仕途。

故事的结局,正义一方胜了。普渡制药拿到了天价罚单,53亿美元。

可是,普渡制药真的一败涂地了么?

未必,他们把市场转移到了东南亚,以及中国,依然每年获取着丰厚的利润。

普渡实际控制人赛克勒家族,也是业内出了名的慈善家,受到他们捐赠的博物馆和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甚至在北京大学,也有他们捐赠的考古和艺术中心博物馆。

药是死的,人是活的。

奥施康定并非一无是处,如果剂量和使用控制得当,他依然可以帮无数病人减轻痛苦,这也是为何他们可以在中国销售的原因。

可普渡制药和赛克勒家族的恶在于,他们利用了制度的漏洞,来让美国的病人和患者,成了他们利润的牺牲品。

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法律、公信力,没有什么不是用钱买不到的,唯一没有价值的,反而是无法创造利润的弱势群体。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可能都是政治和利益的牺牲品,可他们却无能为力。

《成瘾剂量》的意义,绝非豆瓣9.3之类的高分数字。

而是在于,文艺作品,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现实。

但这种带着虚构的记录,反而会让更多人去关注,去了解事件本身。

与其让斗士们默默抗争,让弱势群体们默默承受,不如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听完了,每个人的心中,自然有一杆称,去衡量当中的是非,去警惕其中的陷阱。

让更多好人听见,就能让更多坏人,不敢嚣张。

这,就是本片,最大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