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古装剧已经成为了我们一个烂片雷剧的重灾区,无论拥有多强大的主创阵容,或多么雄厚的资金支持,都很难改变古装剧槽点太多的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演员的确非常敬业,业务能力也非常强,但总是难以扭转这样的局面,拿张丰毅来说,他曾参演过当时中国投资最大的一部古装电影,叫做《赤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电影由吴宇森执导,演员阵容除了张丰毅之外,还集合了梁朝伟、金城武、胡军、尤勇智、张震等一众好手,可最终这部电影只在豆瓣上只拿到了6.4分。

如今谈到这部电影,张丰毅觉得首先台词上就有太多值得推敲的地方,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曹操和关羽的那段对话:“我是奉天子之命来收服你们的,你们都是反贼,罪不容诛,只要你们肯跪下投降,我就可以免你们死罪。”

“关公”一句话差点没把人笑趴下说:“你已经过时了!”。

好嘛,原来是曹操他没有与时俱进,的确,还是咱关二爷懂得追时髦,21世纪的词都用上了,批评得对呀。

吴宇森也挺无奈,他平时给到张丰毅剧本的时候总会对他说:“张兄,你再整理整理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他明白,每次剧本给到张丰毅,他都不满意,总是给台词挑毛病,但人家说得有道理呀,导演也得听着。吴导知道自己“三国”读得少,能够虚心听取也算不错了。

后来张丰毅也说过,有好多无厘头的台词,后来都被自己给改了,其中有个桥段是要毒蒋干,给到张丰毅的台词是:“我讨厌这种自作聪明的人,我在他酒里放毒了”。

然后众人表演出哗然状,蒋干也是瑟瑟发抖,接下来又是张丰毅的台词了:“大家不要害怕,跟你们开个玩笑啦”。

张丰毅念出这段台词,自己听着都别扭,这都跟什么呀,像话吗。最后他拿着剧本找到导演,把台词改成了:“大家不要害怕,一句戏言而已”,这算通了。

什么

和张丰毅有同样困惑的还有老戏骨张光北,他早已通过老版《三国演义》和《亮剑》两部代表作品而获得观众们的认可,因此张光北这个金字招牌是砸不得的。

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古装历史剧,片中他饰演的历史人物对另一位英雄豪杰说道:“我们有同一个梦想”。

他拿到这个台词找到了导演,告诉他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说这句台词,最终他放弃了出演这部戏的机会。

今天回想起这段经历张光北都哭笑不得,我们的古人太有觉悟了,兵荒马乱的年代还不忘宣传一下我们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真是紧跟形势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台词惹了笑话,但科班出身的张丰毅、张光北其实却没有意识到,这些本来过于儿戏的台词反而成为了影片的一个特色,通过口口相传,反而让这部电影拥有了更多票房。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就好比历史正剧的收视率永远也干不过古装戏剧,更无法与“古装偶像剧”竞争,像《大明王朝1566》、《贞观长歌》、《江山风雨情》的影响力就远远不敌《芈月传》、《甄嬛传》、《步步惊心》、《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作品。

其实关于“戏说”和“正史”,一度被网友们质疑的六小龄童有过一番评价:“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能瞎说”

马克吐温也曾说过:真实的故事是最有魅力的,因为你不需要考虑它的情节是不是合乎逻辑。

而王朔有一句话也很有名:“红学家是全世界最无聊自大的一群人,人家作品都成名著了,不需要你来改编?电视剧你就老老实实拿人家那120回一章一章地拍就行了,人家曹雪芹都给你写好了,你们有多大本事能改的比曹雪芹还好?”。

中戏的电影电视系副教授、编剧倪骏也认可了他们一部分观点,她说:“如果你读了足够多的历史文献,记载,民间笔记,那么你哪怕你是在创作古装戏说剧的时候也会笔下有神,因为你对历史足够了解,对于历史人物的思维,对于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就会非常了解,那么你笔下的历史人物就全部都会支持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并不是说戏说就不好,也不是说正剧就一定比戏说高级,戏说作为一个剧种,它有它存在的价值,也有它的一部分受众群体。

但哪怕是戏说,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规律,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逻辑,你可以让两个毫不相干的历史人物交汇在一起,让他们相爱或相杀,史料上没记载的事情就都属于戏说,这没问题。但你不能让两个宋代情侣举着手机蹬着自行车去海边自拍,那就属于瞎编了,因为他已经违背了基本的历史常识。

正剧观看肯定还是有一定门槛的,需要你多少对历史人物的行为,语言有一些了解,对文言的表达有一定的掌握能力,因此,这样的影视作品就自然把一些观众人为隔绝在外了。

而为了能够老少皆宜,许多历史剧选择了戏说,让剧情更加符合戏剧规律,对白也更加通俗易懂,这样的确可以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和上座率,但作为文化传播者,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的影视作品到底应该去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还是要引导观众们的审美水平,这是值得许多从业者去思考的问题。

并且,如何在乏味的历史故事当中提炼出来有意思的精华,将它与真实的时代相结合,这也是考验编剧和导演功力的。我们说无论是1986年的电视剧《西游记》还是1994年的《三国演义》其实也都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并且哪怕《三国演义》的原著也是戏说的产物,是对《三国志》,对真实历史的一种“演义”。

但问题不在于古装戏说剧在情节上符不符合事实,而是你能不能说服观众,让他们理所应当认为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才是关键。

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台词的处理方面就很见功底,它没有完全照搬原著中的文言,而是将台词采用了“半文半白”的处理方式,这样的效果就恰到好处,使它的台词既不会显得过于晦涩,又不会那么穿越,那么出戏。

世界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之所以他创作的戏剧如此生动,能打动那么多人,原因是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悠久的历史是他创作的源泉,取之不竭的宝藏。莎士比亚熟读欧洲史,所以他对于欧洲宫廷故事信手拈来,无论怎么创作都会得心应手,让人觉得故事和人物可信。

而我们国家拥有几千年前的历史,今天所有的故事其实都逃不开这几千年来的历史典故,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后人天然的创作遗产,后人只需要好好继承它,然后在它的基础上再进行二度创作或加工,那一定会是优秀的作品。

但如何继承这份人类文明的成果?那可能真需要我们观众和那些影视剧从业者们多读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