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轮转,人事飘零;秩序的最终生成,总是奠定在毁灭之后,建立于废墟之上。生命的确足够匆忙,老是会让人忘记意义何在,信念何处,归宿何方。忙里偷闲,不是让人变得颓废,而是要学会清空心灵,好装载更多更好的事物。

《合江探梅》
【宋】白麟
艇子飘摇唤不回,半溪清影漾疏梅。
有人隔岸频招手,和月和霜剪取来。

这首《合江探梅》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白麟,生卒不详。据《宋会要辑稿》记载,他曾经寓居在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东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知华州郭源明曾经审理过白麟偷税之事情。由此可知,诗人大略的生活时代。今日《全宋诗》录其诗作八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句“艇子飘摇唤不回”,直接描写合江江面之上舟船来往频繁之状况,以此来说明“合江探梅”之盛景。艇子,小船;如辛弃疾《贺新郎》词:“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飘摇,飞翔貌;见《战国策·楚策四》:“﹝黄鹄﹞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翱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在这里,诗人详细地描绘出小船争先恐后的模样,即使是他人使劲地呼唤,由于船只航行的速度过于飞快,船上的船夫或者乘客都没有能够听到叫喊的声音,船只就已经行驶过去了。诗人没有直接去描述探梅之人的表情,仅只“唤不回”三个字就巧妙地借用旁敲侧击之法,把探梅之人急躁而迫切的心理状况给呈现得清清楚楚。

次句“半溪清影漾疏梅”,诗人忽而转换笔触,专心卖力地描绘梅花盛开之景象,把前面探梅之人之所以焦急的原因给交代清晰,原来是要去追索自然里最美好的瞬间。清影,清朗的光影或月光;如曹植《公宴》诗:“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范围不必太广,只要“半溪”足够;数量勿需过多,仅是“疏梅”就好;生命的美丽,从来恰到好处。

初冬之梅是淡淡盛开的腊梅,不需要灿烂而绚丽的妖娆,它是属于清浅而又疏朗的,恰如林和靖所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所以,诗人仅仅使用了一个“漾”字,就让水光与梅影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从而营造出来一个幽静而清寂的氛围,仿佛一幅淡彩水墨画,不喧嚣,不浮夸,偏又惹人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末尾两句“有人隔岸频招手,和月和霜剪取来”,通过对探梅之人的行为举止,来具体化探梅之时的愉悦之情。当到达赏梅之地时,那里已经有许多同好,大家隔着溪流两岸,热情地摇手呼喊着彼此的名字,然后在快要离开之时,趁着月光和着霜色,把带着梅花的枝条剪了下来。固然这样的行为带有深深的自私意味,但其中蕴藏着的浓厚爱意却无法无视。

诗人与一众探梅之人是一样的,都是同样怀着欣喜的心情,所以在此用细腻的笔调把探梅之人的表情与动作给一一描绘出来。无论是看到熟识之同好后的“隔岸频招手”,抑或是情不自禁之下对梅树枝条的“剪取来”,全部奠定在内心对探梅之后的狂欢上,非如此不足以表露看见梅花之后的激动之情感。或许,爱本就是藏着一定的吧。

自私

全诗专注点所在,必须是一个“探”字,诗人没有在开始就去描写探访寻求的对象“梅”,而是首先构造出来一个繁忙的场面“艇子飘摇”。忙碌到什么程度,即使有人大声呼喊,船上的人也听不见,“唤不回”。由此可见,探梅之士的用心地步,同时也放大了梅花的诱惑力。

诗人一步步写来,不慌不忙地,一切尽在掌握。对于主要的关注对象,他当然也不会忘掉,所以接下来就落笔“半溪清影漾疏梅”。梅花的英姿入眼而来,环环相扣之中,使人见识到了什么才叫引人注目。最后的“剪取”行为固然“残忍”,却无法给予更多谴责,反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再次令人体会到梅之魅力,尤其显得意味深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