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英语四级考试,不少考完出来的同学都说今年的四级考试好难啊,尤其是翻译题。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确实是难了一些,而今年考的还是偏冷门的专有名词,一些关于水利工程名词的翻译。

不少人说像“坎儿井”这样的名词平时听得多,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说了。

“坎儿井”为位于新疆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伟大工程之一,用英文翻译是“Karez”。不少人看到这个翻译,都纷纷说自己迈不过“坎儿井”的这个“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在旱地劳作的人民为了改善种植条件和提高灌溉效率,“坎儿井”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新疆人民“灌溉难”这一大难题。“坎儿井”在古时候被称作“井渠”,它的历史起源也是源远流长,但是真正大面积推广却是近代时期。

关于“坎儿井”,这里有一个冷知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坎儿井”的推广人有很多,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林则徐也曾为“坎儿井”的推广做出很大贡献,没错,就是那个“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坎儿井不是林则徐发明的,而是早就存在的,是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从而建成这种符合当地地形和气候的水利灌溉系统。

在林则徐进入新疆之后,他发现坎儿井对农业发展和灌溉技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林则徐的影响和推广下,吐鲁番、托克逊、鄯善新挖了多口坎儿井,仅仅在1845年到1877年间,新疆新增的坎儿井达到300多道,单是鄯善七克台乡就有60多道坎儿井。

据后来的史料记载和考证,很多道坎儿井都是在林则徐来到吐鲁番之后才挖的,林则徐对坎儿井的推广可以说是挺成功的,对当地的灌溉事业和农业经济建设起到很大作用。为了纪念林则徐对坎儿井的宣传和推广所作出的贡献,当地群众还将坎儿井叫做“林公井”,表达了对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仰慕之情。

林则徐在1785年8月30日出生于下层知识分子家庭,曾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而被人所熟知的就是任两广总督时期抗击英军、销毁鸦片的事迹,当时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林则徐负“罪”被贬伊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谪戍新疆的林则徐没有怨天尤人,他仍然心系百姓,积极为当地百姓谋福利。在林则徐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垦荒屯田是执政基本操作,其实干务实精神与时政才能为新疆老百姓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林则徐被贬新疆后,在伊拉里克(现托克逊县的伊拉湖乡)和当地农民一起,督办垦务,兴修水利,冒着风沙,顶着大太阳,也没有丝毫怨言。

在林则徐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半年时间里,11万1千亩地由原来的贫瘠荒凉、寸草不生变得能耕种,不少植物都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了,托克逊也成为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如今林则徐兴办的农田水利依旧造福后代,被历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