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杭州府有个穷酸秀才叫张姬,长得英姿焕发,有潘安之貌。张姬家有七十老母,常年卧病在床,张姬一心只读圣贤书,唯留下小妹张兰照顾母亲。

张姬连续三年名落孙山,心生退意。他来到同乡李高家中拜访,李高是个纨绔子弟,常年流连在酒楼和赌场。李高邀张姬在家中暂住几日,张姬推辞不过只好答应。李高带着张姬进入风月场所,张姬沉迷其中竟无心再读圣贤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日已过,张姬作揖告辞,心中却流连万分,李高见张兄不舍离去,又邀张兄再住七日。张姬摆手拒绝,心中却窃喜。李高私语张兄:城西妙音楼有一才女名叫李牡丹,不知张兄愿与我一同拜访?

张姬略思片刻便点头应允。李高命仆人选上等华衣赠与张姬,随后两人驾马车前往城西。李高二人来到妙音楼,还未进楼就听到美妙的乐声。

张姬抬头望去,李牡丹长得国色天香,明艳万分。张姬再也移不开眼,不禁吟了一首诗,李牡丹一听嫣然一笑,特地邀请张兄共饮一杯。张姬心中大喜,与李牡丹彻夜谈论诗词歌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月初三是张姬母亲的寿日,每年张姬都会带上一些鸡鸭鱼肉来给母亲过寿。眼看母亲寿日将至,张姬却沉迷美人乡中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张姬之妹张兰心急万分,独自到张姬的小屋找寻兄长,张姬不在家中,张兰无奈只好回了家。张母担心张姬安危,嘱咐张兰每日外出找寻。

半月之余已过,张姬仍未前来探望母亲,张母思子过度心中肝气郁结,不久病危。张母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嘱咐张兰拿出柜子底的嫁妆盒。她让兰儿委托隔壁的张秀才书写寻人公告,悬赏一两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秀才年少时常蒙张母照料,见张母病重心中哀痛。张秀才即刻书写了寻人启事,张贴于城中的墙门之上。可惜悬赏金额过小,多日过去毫无动静。

八月二十,张母嘱咐兰儿将一棵兰花草留给张姬,将自己剩余的嫁妆全赠与兰儿,随后便撒手人寰。

所谓母子同心,张母一去张姬就从梦中惊醒,他火速赶往家中,见到的却是母亲的遗体。张姬悔恨不已,可为时已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兰将兰花草交给张姬,告知兄长将兰花草掏碎兑水服下,这是母亲的嘱托。张姬偶然看到母亲的嫁妆盒在妹妹手中,顿时夺了过来:这定是母亲留给我了!张兰哭诉兄长:兄长不可,这是母亲留给我的!

张姬推开张兰,胡扯!定是母亲留于我的!说罢就跑出府外。张兰无心与兄长争夺只好作罢。

张姬跑到街头感到口渴万分,便买了一个桃子解渴,然吃完没几口,他就两腿一软,瘫倒在街头。

卖桃老板呼来路人救助张姬,没想到张姬吐了一口鲜血便一命呜呼。弄出了人命,卖桃老板被县令抓了起来。卖桃老板直呼冤枉,不止一人买过他的桃都没有出事,他们可以作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太爷命令仵作验尸,又对桃子验毒,尽无结果。县太爷提审卖桃人,卖桃人愿吃毒桃自证清白,县令命人递桃与他,卖桃人吃了几口果真无事。

县太爷暂时释放卖桃人,亲自来到张家调查。县太爷询问张兰,张姬素常可有疾病?张兰回忆道兄长年少得过疟疾,成年之后健康与常人无异。

县太爷见检查无果欲离开返府,刚欲迈出大门忽瞥见墙角的兰花草,便问:这是什么草?张兰回道:这是兰花草,母亲离开前嘱咐兄长服下!对了,我记起每年母亲过寿,母亲都会赠一盘兰花草给兄长,说是服下可以强身健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太爷捋须片刻,顿时哈哈大笑,他将兰花草带回研究。县太爷召集全县的大夫医生询问兰花草可有治疟疾之病,一位老者告诉县令古书上确有记载!

县太爷再次找来卖桃人和众乡亲公布了真相,劝诫百姓勿要孝顺,莫要重蹈覆辙,众人听完唏嘘不已!

故事里的张姬实在是自作自受,他不但没有用功考取功名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却跟着狐朋狗友自甘堕落,最后错过了母亲的最后一面,还送了自己的性命。

“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子,张姬没有孝敬母亲,忘记给母亲过寿,害得母亲过早离开。张姬回家不忙着处理母亲后事,却盯着母亲的遗产,更是不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母一心爱子,走之前还不忘给儿子留下兰花草,这是满满的母爱。张姬一意孤行,辜负了母亲的爱,最后自食恶果!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间最大的遗憾,莫待父母离开才懂得珍惜!

小小兰花草,浓浓母亲爱!劝君务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