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往年相比的话,过年的时间相当于提前了,按照农历的过年习俗,大概是到一月底的时候,就要过农历新年了,而对于过年前剩下的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农民最激动的无非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尽量维持多干点活儿的同时,该想法设法的打听下,看看今年的工钱到底大概什么时候能结算下来,毕竟今年的经济状况不是特别的乐观,好多工地项目都直接停工了,有一部分虽然没有停工,但也只能算是勉强维持,不算是开发商还是包工头,手里都没多少现金。如果说干到了这个时候,拿不到钱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除了跟工资挂钩的事情外,还有一件事儿让农民心里很没底,那就是事关过年能否回家的事情,毕竟去年好多农民工都经历了想回家,但是突然被告知暂时不能动,只能维持呆在原地,然后一来二去,一直到春运结束,有一部分农民工才终于回到农村老家,简单的跟亲人相聚,这段经历,让相当一部分农民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味道,所以到了今年,出了省,离家比较远的农民工就比较关注这个事儿。

可俗话说“麻绳偏挑细处断”,最近的一些消息让农民工感觉多少有点怕什么就来什么的味道,比如说农民工输出的大省河南,就有一个地区明确地发布了“告外地打工人书”,其中最明确的“建议”就是想回家过年需要提前一段时间向村里进行报备,然后如果不是有十分特殊的事情,“建议”农民工直接在外边过年,只要身体健康,在哪里过年都一样。面对这样的“建议”,大部分农民工的反馈其实都很一致,那就是只要不是国家强制的不允许流动,还是要回去。有部分农民工直接表示,希望专家“不要替我们做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回去,失去的是难得亲情。

前段时间,村子里的老赵去世了,儿子带着自己的女儿回来奔丧,本来是挺悲伤的一件事,可是老赵的孙女几乎全程都在刷手机,就连下地的时候,愣是一滴眼泪都没挤出来。不仅如此,更让人无语是她觉得家里的东西脏,愣是买的泡面吃,也不吃家里做的饭。村里的人都觉得老赵家的孙女简直是太冷血了,但我觉得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有这种情况,也不完全怪那个小姑娘无知无畏,毕竟从小打到跟着爹妈在外地生活,和老赵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回想现在农民的状况,何尝不是这种割裂的感觉呢?以一个农村劳动力为例,从过完年,就在到处打听去哪能赚大钱,能好打工,然后就背着行囊出发了,这一年的时间,且不说回家的时间长短,单就回家的次数而言,可能就屈指可数,试问,这种情况下,夫妻之间,感情能深厚到哪里?父母、父子、父女之间,感情能深刻到哪里呢?没有陪伴,没有默契,没有回忆,可不就是冷漠了吗?

不回去,消耗吃不消

我不敢说所有的农民工都很节俭,但是绝大部分打工就是为了补偿家庭经济方面的短板,所以很多农民工会挤出来每一分钱,省出来备用。如果真的不能回去,过年期间自己在外,别看是一个人,消费不会太低。当然了,消费不是唯一让农民难接受,更难接受的是消耗,尤其是农村过年氛围相对浓厚,如果说这时候打了一年工的农民不能享受到儿孙绕膝的感觉,心理上的落差会特别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农民工还是要考虑现状,尤其是自己打工地方的情况,如果确实需要配合留在原地的,还是继续留在原地,可如果没有强制要求的,也希望不要层层加码,增加农民工返回农村的难度,只要做好措施,戴好口罩,按照规定的时间,自我隔离,做好核酸,我觉得不应该替农民工做决定,回与不回,交给农民工自由选择,这样才更好。你觉得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