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分范文

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

----读《博雷家书》有感

偶然机会阅读到一本名著导读中《傅雷家书》的选文,我被作家傅雷福那情深意切的语言深深的打动了。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引】这哪里像是对异国他乡长久不能见面的儿子说话,倒更像是对一个近在身前的儿子掏出一颗心来,那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一份如山的父爱。我爱不释手地读完了节选的这封书信。

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父亲——他是如何通过书信的方式,传递出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

我很快找来《傅雷家书》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随着越来越深入地阅诸,“良师益友”和“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词句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蹦出来。记得傅聪在克拉可夫举行的两场音乐会结束后,面对听众热情的拥抱与高度的赞誉,不禁心潮澎湃,在信中写道:“能够使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仅仅是简单地抒发感情,却引发了傅雷深切的思考:“赤子孤单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对孩子苦心孤诣的教导态度,也正如傅雷对待其他工作一般,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永远能够与普通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qì)相抱!”这是对祖国音乐演奏事业的诠释,是对浓烈的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真理的阐明。

读着那一封封书信,读着那一句句睿智理性的问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如电影镜头般在我的眼前闪现。在傅聪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中,他经历了喜怒哀乐、低谷和辉煌,作为父亲的傅雷一直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交流,谈生活,谈音乐,谈交友,谈爱情,谈做人……

万水干山也无法阻隔这种陪伴,直至傅雷离开这个世界。其实,他并没有离开,至少在傅聪心中,至少在喜爱他的读者心中,他从未离开。那一封封书信给我的震撼如同海上涨起的潮水——汹涌澎湃,经久不息。【议】

这也让我想到了史铁生的母亲,当儿子遭遇不幸时,当儿子的命运被紧紧地摁(èn)在黑暗中时,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不能说出的痛苦,总是陪伴在儿子的身后,以静默的方式,以最大的努力陪伴儿子走出人生的低谷。史铁生终成著名作家,其实,他的每一处车辙里,都有他母亲的脚印,他的每一次眺望,都有一个身影 ,身影的背后写着“陪伴”。

这又让我想到了《父亲的油菜花》这篇小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面对即将失学的儿子,目不识丁的老父亲只能用灌入自己思想的油菜花在儿子激荡的脑海中沉淀,一直激励和陪伴着儿子的一生。刹那间,我脑海中浮现了瘦弱却又坚强的父亲,他无声的陪伴,丝丝缕缕,如阳光如雨露,不曾远离 。

然而,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渐渐隐身,以至于缺失。如此,许多孩子在健康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我想说:只有陪伴才能洞察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人生成长轨迹的偏差啊。【联】

愿天下的父母儿女们,都来读一读《傅雷家书》吧,让陪伴的温情,在两代人之间明亮起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明亮起来。【结】

点评:

作者把读《傅雷家书》这本书的缘由作为这篇读后感的开头,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因为对《傅雷家书》这本书读得熟,从内容到写法,深得精髓,所以文章谈读后之感,信手拈来却切中肯綮(qìng)。作者既有对这本书概括性的介绍,也有一些精彩细节的复述和引用,不仅让读者对这本书有了大致了解,也从中提炼出了“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这样深切的感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引】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人引以为座右铭、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思想观念的文字,它出自于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作品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的。可以说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读起来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因此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生命运坎坷。他儿时困苦,受尽凌辱,后来参加红军,与白军作战负伤,出院后因阶级差异和思想境界不同与初恋冬妮娅分手;他积极参加建设,在修筑铁路时患了伤寒,病愈后重返工作岗位。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就像进入到了单曲循环,保尔一次次的病倒,但又一次次的靠着为革命而奋斗的信念站了起来。因劳累过度,体质日衰,保尔渐至失明,全身瘫痪。但保尔毫不气馁,他决心通过写文学作品参加战斗,可以说,保尔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是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他的一生都在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着。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激荡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保尔在面对悲惨人生时所表现出的坚强和对革命的热爱深深折服。我佩服保尔那种坚强勇敢、百折不挠、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比钢铁还硬的坚强斗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才能成钢”,保尔用他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议】

虽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几乎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坎坷曲折的。但是这一切都不会太长久,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你只会感谢当时努力拼搏的自己。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烈火中锻炼出来的。【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像保尔一样,去炼就属于我们的人生钢铁! 【结】

美在“桃花源”——读《桃花源记》有感

有人说桃花源的美,美得纯粹,美得诗意。于我看来,她的美就像一朵绽开了的豌豆花,外面张开的两片是极浅的,泛着点白,又透着点粉,里面的花骨朵儿却是极致的红,透着别样的美,像只扑棱着翅膀的美蝴蝶,总在你心间流连……

景色美——桃花飞满天,鸡犬来相吠。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十里桃花林,成片成海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抬眼望去,桃花是鲜艳美丽的。漫天飞舞的桃花,树上,空中,地上,仿佛置身一片花海,不禁陶醉其中,只想美美地微闭双眼享受此刻。偶尔低头,绿油油的草地上还泛着一股桃花的馨香味儿,沁到心里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喧嚣,宁静喜乐的美妙世界。土地肥沃,桑竹茂盛,鸡犬相吠。宁静的世界里传出的声音,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心的鼓面上敲击着,清脆而欢快……

桃花源的美是带着香气的,馨香氤氲,袅袅如缕。

人情美——无拘也无束,悠然而自得。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能安享晚年,小孩自由自在,无所担忧,无所顾忌。老人的吆喝声,小孩儿的嬉笑声,成了一曲悠扬婉转的歌。“便要回家,设酒杀鸡作食”。有外人来,杀鸡摆酒,争相邀请。热情好客的桃源人,生活和乐而富足,我心向往。桃花源的美有股烟火味儿,是平淡日子里幸福的味道。

神幻美——路尽得小山,别有洞天乐。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是十分偏僻的,经过一片桃花林,兜兜转转才豁然开朗,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就如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大海过黎天覆盖,浮云遮蔽无觅处”。洞口之前有桃花林,好像有人打理过,令人心生奇怪,颇有柳暗花明之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人与世隔绝,自得其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来再去寻却再也寻不到了,这为美妙的桃花源,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求而不得者更耐人寻味。

桃花源的美是透着仙气的,神幻而又浪漫。

桃花源虽为虚构,却令人神往。同沙漠里的绿洲,荆棘丛的鲜花,黑暗中的火把,是诗人在战乱纷飞的年代里的渴望与梦想。生活不如意,却依然充满希冀,这种力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你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的理想。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这是诗人顾城的渴望。“嫁要嫁给幸福,输也输给追求”,这是诗人汪国真的信仰。

那么你们的呢,我有点迫不及待了。

走出桃花源,处处风景

——读《桃花源记》有感

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对美好的向往。 这篇经典的文章,虽然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世人的梦想,但是我却觉得: 桃源人如果单纯地将自己与外界隔绝,不去努力与拼搏,是片面且消极的。

这个安宁美丽的村落,因为长期隐居,“乃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 那么,他们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年代,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旦外面的世界将这里的封闭打破,他们怎样适应世界呢?

人不能总是逃避现实,还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积极地努力适应现实。 这才能与时俱进,融入浩浩荡荡的人类发展大潮。

否则,若是有一天,桃源中的一个人从桃花源出来了,他看见了外面的世界,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如此热闹有趣,试想: 他还会想回到暮气沉沉的村子吗?

有人会说: “世事难料,人心叵测,我宁可老死荒村。 ”但是,生命从一开始就充满竞争,植物争土地争阳光,动物争食物争伴侣,从一出生就乐意偏僻甘于寂寞,那么,生命有什么乐趣呢? 活在激情无限且有万种可能的世界,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老子曾说过: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是并列存在的,不能是有福而没有祸。

居住在桃花源,过得虽很悠闲,但是,失去的是社会责任感,无法享受社会发展的好处,消极地回避社会问题,仔细想,也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春夏秋冬吃饱穿暖而已。 【引】 【议】

满清政府当年采取的的政策,“闭关锁国”,不就是《桃花源记》的现实版本吗? 最终,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机会,科学知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冷兵器输给热兵器,农业文明败给于工业文明,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我又联想到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若人们都逃离疫区,将自己置身于像桃花源一样的环境中,只管自己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人不受疫情袭扰,建一片所谓的“桃花源”,不理会异国他乡疫情的发展、百姓的生死。 医生不去救护,部队不去支援,百姓不为疫情重灾区病毒的肆虐。 最终,整个人类世界沦陷,他们能独善其身吗? 他们的心里果真还能安乐静谧吗?

正因为社会上有很多逆行者,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深入疫区,与病毒殊死搏斗。 所有人才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覆盖的地球上,只有走出桃花源,拥抱全世界,守望相助,互相奉献,才能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 【联】

桃花源是心中的美梦,确实也能“怡然自乐”,但梦终归会醒来。 走出桃花源,才是今天桃源中人的唯一选择。

处处青山野花开,吸引我们的,是远方更绚丽更新奇的风景! 【结】

八下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写作目标】

1、了解读后感文体特点。

2、学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课上品读美文的时候,当我们课余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心灵会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如果我们能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写读后感》。

二、阅读文本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66页《学写读后感》短文,筛选并圈划重点内容。
思考:
1
、什么是读后感?
2
、写读后感,要注意什么?

明确:1、读后感,是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2、①适当引述

②感受力求深入

③练习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三、学写读后感。

第一步:拟定题目

过渡语:文章总得有个题目,读后感当然也不例外。这里老师教大家两种方法。

1.拟一个题目。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读<------>有感》或者《<------->读后感》作为题目

例如:读《-------》有感

--------》读后感

2、正标题和副标题兼用。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人们经常采用正标题和副标题结合的办法,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凝练成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

例如:永恒的童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

那些逝去的和永恒的

---读《城南旧事》有感

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就你学过的任意一篇课文或阅读过的一部名著(如《傅雷家书》、《红心照耀中国》、《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完成“拟定题目”环节。

【学生练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

第二步:引述原文

常用的引述方式:

1)对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

2)对原文加以概括进行间接引述

3)两者兼用

例如:《<昆虫记>读后感》

开头对原文做了引述:

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生活习性、用途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里既有概括叙述,又有对原文中感受较深句子的直接引述。让我们清楚的看出作者的“感”是从“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而来。

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就你学过的任意一篇课文或阅读过的一部名著(如《傅雷家书》、《红心照耀中国》、《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完成“引述”环节。

【学生练笔】

上学期我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后,我的内心有了很大的震动。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列举事例和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溺于安逸享乐。(概括引述)

第三步:亮出感点

写读后感,“感点”是重点。感”点,是作者的感触,也是作者的观点。可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

例如有人写《<老人与海>读后感》。开头简单概述小说内容后,随即掷地有声地写道: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象征着‘压力下仍保持优雅’的美国‘硬汉’。在我看来,海明威在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

这里作者非常明晰地亮出阅读后的感受: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从上例中也可以看出,这种观点的呈现一般紧接着引述原文之后,和引述原文构成文章的开头部分。

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接着第一片段的训练,续写“亮出感点”的环节。

【学生练笔】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中,本文又重点写到了“生于忧患”——即逆境造就人才!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从而有所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积极面对磨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亮出感点)

第四步:联想拓展

1、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

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的感受,让你联想到了阅读过的其他哪些作品?

同一个问题,其他作品的观点如何?

和其他作品相比,这一部有何特色?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社会现实

自己曾有过哪些类似的经历?

作品反映的问题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没有?

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接着第二片段的训练,续写“联想拓展”的环节。

【学生练笔】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的洗礼。如张海迪,她五岁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终身只能和轮椅相伴。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但是她没有放弃,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全部课程。并精通多门外语,同时,她不遗余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她出版了许多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协会委员。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命运面前永不低头的毅力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绚丽的篇章。其实像张海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海伦.凯勒、桑兰、霍金等,他们都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不也是告诉我们应经得起环境的磨炼,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吗?(联系阅读积累)

强调:写读后感,不能就事论事,要展开联想,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来佐证自己的感受,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第五步:总结全文

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接着第三片段的训练,续写“总结全文”的环节

【学生练笔】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挫折,到处都有困难,看似十分可怕,但只要我们不退缩,不气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就一定能成功,这不正是“生于忧患”这四个字要告诉我们的吗?

(回应前文,强调感点,发出号召)

写读后感应该注意什么?

1)忌大量地复述原文。

——简洁概括,详细“感”悟。

2)忌感想杂多。

——抓住自己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新颖的一点来写

3)忌感想空洞。

——有针对性、具体的感悟。

4)“引”要能领起后面的“感”,“感”要能呼应前面的“引”,“感”必须集中、深刻、新颖。

四、总结写法。

拟定题目——引述原文——亮出感点——联想拓展——收束全文

五、写作实践。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二)就你读过的《傅雷家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针对这部书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个感点来写。

2.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提示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过渡语:课后三个习题。一二题是我们本节课训练的重点,第三题是关于观后感的,我们本节课不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