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胡乱华”,简单说其实就是各个少数民族与晋朝争地盘的过程,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发生了无数次争夺地盘的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覆灭,神州陆沉,衣冠南渡。“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各自都出现过属于自己的大神,当然有的是真的神,有的就有点“忽悠”了。今天要说的这位,是第一个站出来搞事情并建立国家反对晋王朝的匈奴牛人——刘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刘渊既然是匈奴人,为啥姓刘呢?这事儿就要追溯到大秦帝国了,都知道冒顿单于吧,就是那个杀父自立,建立强大匈奴帝国,搞的汉高祖刘邦天天偏头痛的那位牛人。刘渊就是这位的后代,汉朝初年与匈奴长期联姻维持和平,刘邦当时把一位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因此二人拜了把子。有人奇怪为啥老丈人和女婿会成为兄弟,我想可能这位公主可能跟刘邦是平辈吧,因此刘渊这支匈奴部众都以刘氏为姓。刘渊他爹刘豹是南匈奴的左贤王,曹操在时怕这些匈奴人不听话,就把南匈奴分为五部,任命刘豹为匈奴左部帅。

刘渊小时候就展现出不同于一般小孩的优秀,能文能武,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可能已经超过了普通汉人学子,什么《诗经》、《左传》、《史记》、《汉书》那都是烂熟于心。有一次他和朋友聊天,就提到随何、陆贾能文不能武,周勃、灌婴能武不能文,这四位都是汉朝刘邦的手下,刘渊如此说,可见其志向何其远大。志向远大并没啥用,此时的他正在晋朝司马炎手下做人质,期间他结识了“魏晋八君子”之一的王浑,并成为知己。当时王浑可不是一般人,在司马炎手下为臣,身兼要职,他有个儿子王济,也是非比寻常,娶了司马昭的女儿常山公主为妻,自己也是文武双全,深得司马炎赏识。而王浑却让他来拜见刘渊,可见刘渊在王浑眼中的地位和刘渊自身的修养和水平。

刘渊的才华虽然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可,但由于他是异族人,所以很难被重用。有一次,王济借机在司马炎年前大肆夸奖了刘渊一翻,建议让他去管理东南地区的事务,可孔恂、杨珧等人来了一句千古名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放在现在,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是要不得了,可是放在过去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自然打消了司马炎打算重用刘渊的心思,我觉得如果此时司马炎力排众议,重用提拔一下刘渊,以刘渊的人品未必会导致后来的反叛,可能还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一下也未可知,像刘渊这种人身在晋营为质,满腹经纶却有志难舒,说白了就是心里憋屈,假设给他一个机会展现自己,一定会有惊喜。

这样的事还有一次,公元270年和公元278年,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带兵侵扰秦州、凉州等地,晋朝派兵退敌,皆以失败告终。李憙就建议司马炎让刘渊带领匈奴五部去击退秃发鲜卑,可又是孔恂把刘渊按泥里了,搞的场面一度很尴尬。估计司马炎也嫌烦,就再次将刘渊的晋升问题搁置一边,搞的刘渊也是无可奈何,毕竟自己没有话语权。有一次恰好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路过,听到刘渊在送别王弥时提到自己不被皇帝重用,抱怨自己郁郁不得志,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越玩命喝酒,搞的在场的人也不禁情绪激动了起来,有的人竟然还流下了伤感的眼泪。

司马攸回去立马和自己的皇帝哥哥说了这件事,劝他赶紧废了刘渊,斩草除根,遗留后患。幸亏刘渊的好友王浑在场,赶紧接话说到:“刘渊是个人才,而且杀一个少数民族的贵族会破坏民族团结,也会影响大晋天朝的脸面啊!”这话说的有理有据,司马炎当即表示认可。但我觉得司马炎还是不错的,比较爱才,对刘渊还是比较看重的,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晋朝正处于全盛时期,不至于因为一个刘渊影响自己的声望,所以就没对刘渊下手。

公元279年,刘渊的老爹去世了,刘渊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他老爹原来的职务。十年以后,司马炎加封刘渊为北部都尉,虽然这官不算太大,但给了刘渊一个平台施展他的才华,在任期间,他干的非常优秀,搞的匈奴五部的人才都归附于他,甚至连周围冀州、幽州的大批读书人也远道而来投奔刘渊,刘渊也是来着不拒,照单全收。晋武帝司马炎挂掉以后,傻儿子司马衷继位,杨骏把持朝政期间,为了笼络人心,加封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但在公元300年,由于刘渊手下部将叛逃而受牵连,直接被免。此时正逢八王之乱的高潮期,各路人马都想找外援以充实自己的力量,成都王司马颖也不例外,于是表奏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这一做法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其实还是收买人心而已。刘渊跟随司马颖来到邺城之时,看到天下大乱,长期压抑的心突然又焕发了生机,感觉终于可以干一票了,当然他肯定是不想给司马氏打工了,需要为自己打算一番了。

正好刘渊的堂叔祖刘宣看到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也动了歪心思,找到一帮人密谋说:“咱们的老祖宗跟汉朝可是共享天下的,现在却沦落为给晋朝打工,现在司马家已经乱套了,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刘渊就不错,咱们选他当咱们的老大吧!”在座的都表示同意后,刘宣就赶紧派呼延攸跑到邺城把他们几个密谋的情况告诉刘渊,刘渊听完美坏了,心想人到中年竟然还有当老大的机会。于是他刻不容缓的找到现任老大司马颖,谎称老家死人了,得回去一趟看看,刘渊没想到的是司马颖没同意。一看计划落空,就让呼延攸先回家,并告诉刘宣赶紧纠集五部人马,留着有用。

司马乂被司马越干掉以后,司马颖趁机掌权,用皇帝的大印给自己封了一个皇太弟,的称呼,刘渊也被升职加薪,当上了屯骑校尉。刘渊深知这个司马颖不是啥好东西,也难成大事,司马家的这点家底早晚被这群人赔光了,就在司马腾和王浚联军到来之时,对司马颖说:“老大,这帮人来势汹汹,得有十万人,咱们怕是打不过,这样吧,您让我回老家,我去说服匈奴五部一块干!”司马颖此时已经慌了手脚,对刘渊的话表示怀疑,说:“哎呀,就算五部人马来了,他们那边有乌桓、鲜卑的人,战斗力太强,怕也是干不过,还是我先把皇帝送回洛阳,以避锋芒,然后说他们谋反叛乱,再出兵干他们名正言顺啊。”刘渊立马说到:“您是老大,是武帝的子孙,谁不仰慕您?五部兵马必到。而且王浚就是个不要脸的小人,司马腾又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怎么能打过的您。如果此时离开邺城,一定让别人认为咱们示弱,肯定士气低下,那么还回得去洛阳嘛?就算到了洛阳,您说了还算嘛,谁还会承认什么讨伐檄文啊。您还是在这里安抚民心,我去找五部人马来,两部打司马腾,三部干王浚,您放心,没问题!”这话说的司马颖心里热乎乎的,立马同意,还封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

为啥我会用这么长的一段来描述这两个的对话,通过他俩的对话,可以看出来刘渊极度智慧,不但满足了司马颖的虚荣心,而且给出了解决方案,虽然肉麻,但还是要给刘渊点个赞。司马颖嘛,不用说了,小人一个,没有啥大智慧。这样一来,刘渊彻底挣脱束缚,一路小跑回到回到左国城,在刘宣等人的拥戴下上了大单于的封号。与此同时,司马颖不听刘渊劝告,执意带着皇帝逃回洛阳,刘渊听到消息后大骂司马颖是个蠢材,但毕竟有言在先,仍然要发兵去救正在逃亡的司马颖,可刘宣等人却不同意,认为晋朝气数已尽,正好趁他们兄弟相残之际,接着鲜卑、乌桓的力量彻底灭了晋朝,以重振当年呼韩邪大单于的雄风。刘渊听罢哈哈大笑,说:“你们说的对,这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大禹出身于东戎,文王出于西夷,谁说少数民族就不能做皇帝,皇帝这个工作要看德行和能力,我们的人马有十万之众,以一当十,击败晋军也不是什么难事。理想状态我们可以学刘邦,最次还可以做曹操。汉朝统治时间长的原因是因为人民拥戴,刘备以一州之力就可以与天下抗衡,我们是汉朝的亲戚,当皇帝明正言顺,我们也可以称汉,奉后主刘禅为尊,那么老百姓自然会认可我们了。”刘渊说到做到,在公元304年,他以左国城为都,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煕,追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改国号为汉(史称汉赵、前赵),设置百官,大赦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赵的建立给晋朝的打击是务必巨大的,这证明了司马炎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已经分崩离析,晋朝灭亡的丧钟已经敲响。其实此时的晋朝政府如果可以集中力量,一致对外,把内部矛盾暂时搁置,备不住还有转机,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就司马腾稍微反抗了一下,然后被刘渊打了个屁滚尿流,占领了晋朝一大堆领土,一时间实力大增。

一个“王”字的头衔肯定不是刘渊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整个中原,整个天下。在他进主中原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汉人——刘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