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决。”因厚葬文化影响,古往今来,盗掘陵墓之事时有发生。虽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然盗墓之辈,却无视道德底线,终遭他人鄙夷。

受许多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在人们的印象中,盗墓贼有着较为神秘的形象,但实际上,在对许多盗墓之人进行深入了解后也会发现,其实,他们很可能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神秘。

在我国河北地区,曾有一位不起眼的弹棉花老汉,他潜伏清东陵十余年的时间,用一把自制的钥匙,几乎搬空整座皇陵。那么,这位河北老汉究竟何许人也?他又是如何盗窃皇陵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因距今年代较近,便成为许多人重点研究的对象。众所周知,在不同朝代中,皇室成员们都会为自己挑选合适的风水宝地入藏,而在我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建立后,清东陵亦成为多位统治者的入葬之地。

正因清东陵有着如此特殊的社会地位,所以,在近代社会中,很多土匪及军阀也对清东陵产生觊觎之心。但在很多人来到清东陵后却发现,此处皇陵极为坚固,若想打开也并非易事。

曾经,求财心切的孙殿英,将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的陵墓直接用炸药炸开,而当时的他也成功盗出许多稀世珍宝。凭借着此次的盗墓活动,孙殿英赚得盆满钵满,而这也令许多人眼红不已。

其实,在孙殿英打算盗挖皇陵前,当地的另一位土匪首领王绍义也对清东陵动起歪心思。但受到孙殿英的影响,王绍义的盗宝计划并未顺利实施,可面对着豪华的清东陵,王绍义并不打算就此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后的日子里,王绍义隐姓埋名,将自己伪装成一位弹棉花的老人,并来到河北地区,暗中调查着清东陵的情况。

平日里,为打探消息,王绍义经常会找到清东陵的守陵之人一起聊天喝酒,在这段时间内,王绍义和守陵之人的关系,也变得越发密切。此后,为顺利推进盗墓计划,王绍义便对守陵之人加以贿赂,并希望他们也能参与到盗窃清东陵的活动中来。

但正当几人打算行动时,国内却突然爆发战争,混乱动荡的环境,使得王绍义等人的盗墓计划被暂时搁置,直至1945年后,王绍义方才决定重新开启盗挖清东陵的计划。

此后,为保证盗墓计划的顺利实施,王绍义及守陵之人又找到了一位负责修缮皇陵的后人,凭借着三人的不断努力,最终,盗墓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为顺利打开地宫,王绍义凭借着对清东陵的了解,成功自制出一把钥匙,在此后的日子里,几人里应外合,将清东陵内的许多宝物悉数运出,并将其贩卖到各地的文物市场上,以此达到敛财目的

虽在这一阶段内,王绍义等人已经赚到了很多的钱,可他们却变得越发贪婪。最终,为了盗取其他皇陵,王绍义等人便对附近的村民加以鼓动,在百余名村民的共同合作下,清东陵及其他皇陵,几乎被他们完全搬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王绍义所带领的盗墓团伙行事太过张扬,所以,他们也引起了当地警方的关注。随后,经过警方调查走访发现,清东陵几乎被彻底搬空。

见此情景,警方便开始调查走访,希望能够将王绍义等人尽快缉拿归案,以此挽回损失。虽在听闻风声后,王绍义等主谋连夜逃脱,但在我国警方的多年努力下,最终,在1951年时,王绍义终于被缉拿归案,自此,清东陵盗宝案正式落下帷幕,但许多遭到贩卖的文物,却未能被成功追回。

结语

从古至今,盗墓之人便是人们唾弃的对象,为了谋求利益,他们已然打破为人处世应有的道德底线,终有一日,这些盗墓之人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受到王绍义等盗墓之辈的影响,我国许多珍贵文物均不知所踪,这也为我国历史研究事业造成巨大阻碍。

可见,无论何种历史背景下,盗墓之人皆为国之发展消极因素,若未能有效惩治此类群体,历史研究必将深陷僵局。

现代社会中,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很多流落在外的文物至宝得以回归祖国,相信在此类故事的影响下,世人亦能认识到文物的珍贵价值,避免做出损害文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