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少有因变法改革而不流血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戊戌变法,身为变法的主要人物商鞅、戊戌六君子都因变法而死,商鞅甚至被五马分尸,死状极惨。而王安石变法失败却得以善终,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王朝,士大夫在宋朝地位很高。

士大夫说白了就是为官者。这项国策的出现还要从北宋的创立者宋太祖赵匡胤说起。

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出自赵匡胤之手,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有感于历朝历代武将造反为患甚烈,于是凭借着一顿酒宴,让众多开国将领,心甘情愿交出兵权!这也导致北宋一朝军队羸弱,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并起,最终不仅丢失燕云十六州,而且导致“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以殿前指挥使(高级军职)夺取皇位,一直对武将保有戒心,而他一直秉持“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所以选择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并留下了“太祖碑誓”,誓言有三: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所以终宋一朝极少士大夫因罪致死。

比如,宋仁宗赵祯时期,高邮知军晁仲约面对盗贼入侵,不但没有尽守土有责的本分,反而强抢民脂民膏,贿赂强盗请求其换道。

事情暴露后,连好脾气的宋仁宗都非常愤怒,欲将晁仲约治罪。但却被范仲淹阻止,软弱的宋仁宗不但释放了晁仲约,还一样让其为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神宗

连一向以正直清廉著称的范仲淹都如此做,可想而知,宋朝优待士大夫到了何种地步!当然范仲淹与晁仲约并无私交,而是出于维护士大夫地位的“公心”而反对治罪晁,当然主要是因为范仲淹也是士大夫中的一员。

王安石与司马光私交甚好,而且二者都是“道德完人”。

王安石变法前,二者不仅是同僚,而且惺惺相惜,互相钦佩。二者都是大文豪,经常在一起谈诗论赋,研究学问。

司马光认为自己是王安石的益友,他在《与王介甫书》(介甫是王安石的字)中说,“光不才,不足以辱介甫为友”,而王安石也说“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君实是司马光的字。王安石初任副宰相之时,司马光还专门登门祝贺。

王安石变法后,因为理念不同,二者在政见上产生极大的分歧。王安石是一个激进派,而司马光是典型的保守主义。王安石主张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出“三不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而司马光只接受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小改变。

而且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比如王安石说:“善理财的人,可以使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而司马光说:“天地间物产总有一个定数,不在民、便在官,你所谓的善理财只不过是盘剥百姓罢了”。

二者都是道德楷模。王安石终生不纳妾,其夫人背着他为他纳一妾,被王安石知道后马上打发走了;而司马光因无子,司马夫人多次劝司马光纳妾,都被拒绝啦,最后背着司马光给其纳了个妾,晚上姬妾去司马光房间,被司马光言辞斥走。 最后因无子领养了兄弟的儿子。

王安石一生不讲饮食,不拘小节。其家人知道王安石喜欢吃鹿丝,所以经常安排厨子做鹿丝这道菜,但不久其夫人发现有几次,鹿丝一丝不动,于是就问王安石为何,王安石竟不知道有这道菜,原来因为这道菜在餐桌上放得远。

司马光也是一样,性情淡薄,不喜奢华。在朝廷宴请新科进士的闻喜宴上,司马光独不戴花,别人劝说是天子所赐,他才勉强戴了。

司马光

所以,二者虽然政见不同,但对对方的品格、节操、学识都相当认可,所以二者之争是君子之争,是儒法之争,不存在伺机报复和恶意中伤的情况。所以王安石罢相后,司马光任宰相,虽然废除了各项变法措施,但并没有对王安石进行攻击。而且还保持着私人交往。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但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对宋朝的长治久安起到了一定作用,当权者并未完全否定。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多, 比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总的来看具有进步的作用。

比较知名的青苗法就是对富商和地主投机倒把,盘剥农民的行为进行打击,同时也增加朝廷收入。

此次变法对北宋的国力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北宋的统治起了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垂帘听政,新法大部分被废掉,宋哲宗亲政后,重新起用变法派,新法部分被重新启用,所以北宋当权者并未完全否定变法。而且王安石病逝后被封为“荆国公”,谥号“文”,由此可见宋朝对王安石还是相当认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安石塑像

王安石去世的消息传到司马光耳中时,司马光也是甚为悲痛,并在朝堂上对王安石做出了高度评价,宋廷对王安石的追谥也是因为司马光的建议,可谓高风亮节。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王安石去世5个月之后司马光也去世。 也许司马光不想王安石走的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