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序言 :

1948年11月5日,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从徐州回新安镇的火车上,对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说:“可惜我这个计划批准的太晚,现在撤退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他所说的“计划”就是他的第七兵团被允许向徐州撤退的计划。

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不久便把他和他的兵团团团围住。

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但也充满了偶然。

他本来是可以逃出去的。如果没有那些看似荒谬的偶然因素,最起码他和他的第七兵团不至于首先成为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第一个刀下之鬼。

但历史没有如果。十七天后,他在极度的怨恨和不甘心之中死于尸横遍野的碾庄圩。

军破身死是为将者最大的悲哀,他临死前对自己和自己人痛心疾首的三个不解,尽诉其不甘和愤懑,也是他归咎于失败的原因。

但究其境界,他的不甘、愤懑和失败总结只停留在军事层面,没有看到其失败的本质。

历史的发展也经常充斥着很多不经意的、但可以造成巨大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但绝不会影响大势所趋的必然性。

历史大潮流发展的必然性,和一些看国民党内部似极其荒谬决定导致的偶然性,最终使国民党第七兵团十万人马灰飞烟灭。

也使他黄百韬成了自内战爆发以来,第一个陈尸旷野的兵团级高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国民党统治在全中国的彻底失败已经注定,以毛泽东的话讲,这一点连他们自己都不再怀疑了。

就在黄百韬从徐州回新安镇的前三天,东北野战军攻占了沈阳。

全国的战争局势大为改观。

经过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国民党军损失兵力合计八十三个师,约一百万人。经过补充,总兵力二百九十万左右。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迅速增长到三百一十四万人。

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刻,共产党军队总兵力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军,超过的数量是二十万。

而在中原地区,这场决定两党命运的巨大决战中,国民党军八十万对阵共产党军队六十万,国民党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兵力上超过的数量也是二十万。

这次战役的发起和指挥者,是没有上过任何军校、士兵出身的共产党杰出将领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在黄百韬从徐州回到新安镇的第二天,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兵团发起了攻击。这也是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

黄百韬可谓粟裕一生所逢的对手中,可以称之为最难缠、最顽强的宿敌。曾在解放战争时期与粟裕正式交手四次。这个难缠的对手,让粟裕的每一次胜利都代价极大。

尤其在整个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战斗历时最长、最艰难、最激烈的,最凶险、压力最大的就是歼灭黄百韬第七兵团的第一阶段,华野的伤亡数字,几乎占到了整个淮海战役总伤亡数字的一半。战后,华野足足休整了半个月之久。

偶然性只是小方面,大的趋势决定其必然性。让我们从头开始,深度解析一下那场规模巨大、旷古未有的大决战。

附带说一下,淮海战役真的非常难写,其规模之大,变化之多,即便是第一阶段,也不是一篇一万字左右的图文可以描述清楚的。

了解这场举世罕见的大战,就要从高空俯瞰的角度捋清全盘,甚至全国战局复杂的脉络,才能得其精髓,窥其全貌。

本文试图从不一样的角度,叙述我所理解的淮海战役。有些不为人所知的细节之处,才是真正的惊雷炸响。

一,抉择 :

我们所经历的历史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或者地方,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经常能站到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关节点上。

解放战争期间,小小的城南庄,是毛泽东结束了转战陕北后,前往平山县西柏坡的必经之路。在这里,在战略抉择的关键时刻,城南庄成了扭转历史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4月30日,一次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这个位于河北阜平县的不知名的小村庄里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听取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斗胆直陈”。

在这次会议上,粟裕改变了毛泽东及中央军委已经形成决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从小小的城南庄,直接引发了这场震古烁今的大决战。

这场以徐州为中心,地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的大战,其战役规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堪称奇迹的经典战例。

有八十万国民党军队,六十万共产党军队以及五百万民工,经过六十六天惊天动地的鏖战,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完胜,一举拿下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

这是一场决定两党命运的终极决战,自此之后,国民党有规模的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再也没有有效的军事力量,能够阻止共产党军队横扫天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共产党通过二十七年的奋斗,终于实现了问鼎中原的梦想。

这场位列三大战役之首的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此战过后,毕其功于一役,江北乃至全国,再无大仗。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战役发起之初,国、共两党的领袖都没有想到,这场战役会打到这么大规模,会打出这样的结果。

在淮海战役尚未提出的中原战场上,解放军共有十六个纵队。华东野战军七个、中原野战军六个、陈谢太岳兵团两个。

主要面对的是国民党方面邱清泉的第五军、胡琏的第十八军、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刘汝明的第八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和区寿年第六绥靖区的三个整编师。

而到了淮海战役发动时,华东野战军已经壮大为十五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地方几个军区部队,以及济南战役时的国民党起义部队吴华文部。

随着战役规模滚雪球般越打越大,国民党方面也陆续往中原战场加入砝码。

以第五军为骨干,扩大组成第二兵团;以十八军为骨干,扩大组成为庞大的第十二兵团;以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扩大组成了十万人的第七兵团。另外,李延年的第六兵团和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也随即加入了淮海战场。

中原地区的战略决战陡然升级。连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都不禁感到压力非凡:“这是一锅夹生饭,不好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淮海战役之前,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所设想的胜利之路,原本是另外一

毛泽东对中原战区初期的战略构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正确而合适的。

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重兵云集,可以说,聚集了国民党全国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而解放军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先例,此前一般都控制在中型规模。

现在在中原这场,单从敌我力量对比上看,显然不是发动战略决战的时机。

已经东渡黄河,进入河北的毛泽东计划派一支军事集团南下渡过长江,插到敌人后方核心地区,建立根据地,把敌人战线拉长,将敌人重兵集团分散开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陆续加以歼灭。

陈毅总结:“变中原为华北,变江南为中原”。

进一步把战场引入长江以南的国民党统治核心地区再依次层层往敌占区推进,各个击破,直至全国解放。这是毛泽东解放战争战略思路的主线。

通过军委常委会研究,和与华野电报沟通后形成决议。军委开始计划从现有的华东野战军中,分出三个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并相继制定了编制序列及干部组成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粟裕此次经过近三个月的仔细考虑,他认为南下渡江属于无依托作战,没有根据地,且面临层层截杀围堵,整个过程中势必会损失一半以上部队。

况且分兵后,江北中原地区的兵力也会大大削弱而面临巨大危险。分兵后两个战场的歼敌困难会无限放大,与其这样,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的歼灭战。

但更改中央军委已经形成的决议,无异于抗命。况且,创造过无数战略奇迹的毛泽东,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被说服的人。

在军队的高级将领中,极少有人敢于对毛泽东的决断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他一旦做出决定,特别是深思熟虑后的重大战略决定,鲜有改变的先例。

在陈毅的鼓励下,忐忑不安的粟裕给中央军委发出了著名的“子养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仔细分析了这份两千多字的电报。决定让陈毅和粟裕从河南濮阳,来河北城南庄面述其构想和实施方案。

会议上,粟裕就与中央军委的异议方面,从形势分析、过不过江的利弊得失、自己的战略构想、而后作战的基本方针、战术计划安排等方面陈述了自己“抗命”的理由。

他的论述终于打动了中央军委、打动了不是能够轻易被说服的毛泽东。会议结果,毛泽东虽对自己的决定有所保留,但基本采纳了粟裕的建议。(详情见本文作者另篇文章《粟裕的一次“抗命”,直接引发了中国战争史上一场旷古烁今的决战 》)

这次抉择影响深远。就粟裕的提议,将毛泽东准备各个击破的胜利之路,提前演化为改变中国命运战略决战。

二,热身 :

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是碾庄圩歼灭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第二是双堆集歼灭黄维的第十二兵团;第三是陈官庄歼灭杜聿明率领的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

而在整个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战斗历时最长、最艰难、最激烈的,最凶险、压力最大的就是歼灭黄百韬第七兵团的第一阶段,华野伤亡占到了整个淮海战役的一半。

然而,提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之前,就不能不先提一提豫东战役,此役对粟裕来说,可谓在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前,一次颇具规模的热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粟裕主要的对手,黄百韬在豫东战役中的顽强表现,能让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艰难程度,得到一定的诠释。

城南庄会议后,由于中原要打大仗,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领导需要加强。但各方面干部的缺乏,以及中原野战军要分兵,缺乏军事主官的情况,中央决定让陈毅率一部分干部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

让粟裕全面接管华东野战军的军、政工作。实际上,这也是陈毅曾多次向中央提出的建议。

接下来的考验要粟裕一人承担了。

现在既然粟裕改变了军委决议,暂不过江,留着江北打大仗,那毛泽东理所当然地向粟裕提出歼敌十一二个旅,相当于十万人的歼敌目标。这与粟裕指挥华野的总兵力相当。

除此之外,毛泽东的意图是让他先打由邱清泉率领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印缅战场上训练出来的全美械部队,实力自是非同小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粟裕刚刚向西渡过黄河,国民党第五军军长邱清泉就机警地率部队向西北方向进入山东,与其他部队抱成一团。

粟裕见难以用解放军擅长的运动战,将之拉开、拉散后分割歼灭。经过思考,果断地甩开邱清泉的第五军,掉头向西直扑开封。

1948年6月22日,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被华东野战军攻占,震动了蒋介石。

他急命邱清泉的第五军、刘汝明的第八兵团、第六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区寿年率整编七十五、七十二师,以及胡琏率领的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等火速前往,几路大军迂回包围开封。

其中,行动最快、态度最积极的黄百韬率整编二十五师,也正在极速赶来的途中。

这正是粟裕所期望看到的这场态势。

他下令退出开封的同时,给陈、邓的中野致电,请他们帮忙阻击侧翼的国民党第十八军。等引诱邱清泉兵团进入开封后,派宋时轮的十纵殿后阻击邱清泉,主力运动至外围围歼行进较缓的区寿年兵团。

7月1日,将其包围并歼灭在豫东的睢、杞两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俘虏的区寿年与粟裕早年有旧,粟裕宴请他时,区寿年不无善意地提醒粟裕:

“粟司令艺高胆大,我很是钦佩。但是你用兵胃口太大,早晚要吃大亏。我劝你现在还是赶紧撤吧!其余几路大军即将呈合围之势,弄不好你要成瓮中之鳖。”

粟裕笑而不答。

区寿年当时哪里知道,粟裕非但没跑,反而已经调集部队,转头又包围了正在急进的黄百韬整编第二十五师。

当时的战场态势,是粟裕以一敌五,黄百韬做梦也没有想到华野在刚刚经过激烈大战的强敌环伺之下,还敢包围自己。

其他几路国民党军见此情景,竟然迟疑地停下了脚步。解放军最擅长的就是围点打援,他们不知道胆子如此之大的粟裕,背后到底还有多少援军。

原来,围歼区寿年兵团的战斗刚刚结束,还没等撤离战场,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突破暂时归粟裕指挥的中野十一纵阵地快速推进,离这里不到20里地。

如果让其靠近,安全撤离就会有问题,即使撤出,也会被追击而持续恶化。

粟裕急令刚刚经过激烈战斗的华野第4、6纵队向东跑步迎击。第二天两广纵队和特种兵纵队赶到,配合叶飞兵团将黄百韬部反包围于帝丘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5日,粟裕聚合了主力部队发起总攻时,由于部队太过于疲劳,除1纵外,4纵、6纵、8纵攻克了外围几个村庄外,都没有到达指定战斗目标。

粟裕准备再次对黄百韬发动进攻,彻底歼灭黄百韬兵团。但是黄百韬却反守为攻,拼死一搏,黄百韬不顾参谋长的劝告,亲自开着坦克率领两个营发动冲锋,并在作战过程中受伤。

黄百韬的这一举动激励了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官兵,一夜夺回了四五个村庄。双方苦斗厮杀,来回拉锯。黄百韬拼死作战,但最终整编二十五师的战况越来越处于不利之地。

7月6日上午,黄百韬眼看邱清泉等部无法快速增援到位,自己部队的粮食和水都发生了危机,空投的药品根本不够近万名伤员使用,处于了绝望状态。

他下令开始焚烧文件,枪杀俘虏,给前沿阵地打电话,要求官兵跟他一起“成仁”,要求解放军突入时,死拼到底,临死前要求向天大喊“领袖万岁!”。

但是,黄昏后,绝望的黄百韬突然发现华野的攻击减弱了。

粟裕已经不具备歼灭黄百韬的条件了,因为部队的疲劳程度已达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蒋介石强力催促下,邱清泉的第五军、胡琏的第十八军、刘汝明的第八兵团也已经越来越近,再不脱离战场,就有自己被合围的巨大危险。

粟裕不得不下令撤退。黄百韬在最后一刻得以死里逃生。

国民党“两大主力”第五军和第十八军,以及黄百韬整编二十五军一直追到了黄河边,极度疲劳造成华东野战军机动能力大大降低,光撤退中战损四、五千人。

持续二十昼夜的豫东战役结束。这场被粟裕称之为“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以伤亡三万三千人的代价,全歼了区寿年部,打击了黄百韬部,削弱了邱清泉部,歼敌九万四千人。

仅此一战,便已完成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给他下达的、留在中原打大仗的歼敌数字。

但自身伤亡数字,偏重于围攻黄百韬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战役在战略上,由于粟裕吸引了国民党军的几十万大军,致使国民党军在其他地区的防御力量减弱。华野山东兵团,中野刘伯承一部趁着敌人主力都跟粟裕搅和在一起的时候,分别攻克了兖州和襄樊,在整体战略上取得了辉煌战果。

刘伯承、邓子恢率中野两个纵队拿下了襄阳,使解放军控制了汉水中游,威胁了国民党军的总后方,有力牵制了武汉白崇禧集团。此役的重要性,在即将开展的淮海大决战中真正显示出来。

陈毅、邓小平指挥中野四个纵队攻克郑州,复占开封。

粟裕攻克济南后,致电中央军委,正式建议发起淮海战役。

三,对手 :

黄百韬在豫东战役结束后,获得了蒋介石亲自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并正式任命黄百韬为第七兵团司令长官。下辖包括整编二十五师在内的五个军,共十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百韬可谓粟裕一生所逢对手中,可以称之为最难缠、最顽强的宿敌。

与其他国民党军勾心斗角、临战掣肘和处于种种目的而见死不救相比,黄百韬对蒋介石的忠心、大局为重的军德,在当时的国民党军中是极其少见的。

在国民党军中,他出身非嫡系的杂牌部队。能获得蒋介石的青睐和信任,全靠“孤臣死战”。所谓孤臣,就是无靠山、无根基,必须靠战功才能在蒋介石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队中,获得一席之地。

他逢战必尽死力的决心,和顽强作战的斗志,其难缠程度不仅仅只体现在上述的豫东战役中。

这个粟裕最强劲难缠的宿敌,曾参与策划皖南事变,手上沾有新四军的鲜血。

解放战争时期,他与粟裕正式交手四次。分别是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虽然全败,但是在粟裕所有的对手中,他也称得上足够骄傲了。

他是粟裕在“七战七捷”的苏中第六战中,取得战果最小的一次。

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在强敌环伺之下,把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整编第七十四师,团团包围在孟良崮。而在华野外围,聚集着数倍于己的国民党重兵包围。

其中离得最近的,就是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和李天霞的整编第八十三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李天霞的故意缓慢拖延相比,黄百韬则是不惜代价、死命驰援,险些冲破叶飞的华野一纵阻援线。最近时候都看得见孟良崮的硝烟,听得见孟良崮的炮声。若不是四纵驰援,战场态势将不可预测。

让人贻笑大方的是,国民党方面在豫东战役后,说黄百韬是粟裕的“克星”,这就吹嘘过头了。事实证明,他跟粟裕毕竟不是一个级别的,只能称得上粟裕在战术上一个强劲难缠的对手。

只能说,这个难缠的对手,让粟裕的每一次胜利都代价极大。

尤其是随之到来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在碾庄圩虽然全歼了黄百韬第七兵团,却也让粟裕部付出了六万多人的伤亡,战后华野休整了达半个月之久。

从豫东战役中,黄百韬其凶悍、顽强的程度可窥见一斑。但在即将开始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粟裕再也没有给过他任何机会。

在这场震古烁今的大战中,粟裕第一刀便斩向了这个昔日强劲难缠的宿敌。

淮海战役,并不在通常意义上的华中淮海地区,这次规模巨大的战争纵横千里,东到黄海,西至河南商丘,北到山东临城,南至淮河北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片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以徐州为中心的广阔地域。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均属于兵家必争的中原战略要地。

随着淮海战役多方面不可预测的随机发展,已经从粟裕开始设想的两淮至海州的“小淮海”,逐渐演变成规模空前的“大淮海”。这也是毛泽东和粟裕一开始都没有想到的。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徐州“剿总”自1948年9月开始逐渐收缩兵力,向徐州靠拢。

徐州是陇海路和津浦路的交叉口,北上可通平津,南下直达南京,运河和淮河水路交错其间。其战略重要性让国民党在济南最危急关头,也没有从徐州派兵增援,使粟裕在济南外围准备的兵力雄厚的打援部队落了空

那时,黄百韬兵团已沿陇海路,西进至苏北的新安镇。

9月28日,毛泽东致电粟裕,强调战役第一阶段要点是牵制邱清泉、李弥兵团,歼灭黄百韬兵团。并特别提醒新安镇离徐州很近,攻击黄百韬兵团时,要准备充足的兵力,做好邱清泉、李弥兵团的打援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形势在不断变化中。

为了确保徐州的安全,在陈毅、邓小平部拿下郑州后,国民党军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开封,全力撤至蚌埠以拱卫徐州。此举让原来设想的“小淮海”中野方面的任务提前完成。

陈毅、邓小平建议中央军委,改变南下蒙城,控制淮南至运河广大地区以吸引徐州之敌“分兵南压”的计划,中野全部进入徐蚌战场,负责牵制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配合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

而国民党方面,白崇禧也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建议放弃四战之地的徐州,扼守蚌埠。但出于国民党内斗,白崇禧拒绝指挥徐蚌会战。蒋介石无奈,最后还是选择了他的学生刘峙做徐州“剿总”司令长官指挥徐蚌会战。

毛泽东遂指示中野做好攻击宿县和蚌埠的准备,以截断徐州战场上国民党军南撤的退路,此举已明显带有战略决战的意图。

10月23日,华野发布《淮海战役预备命令》,准备进行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粟裕意识到战役规模会比以前预想的要大的多。

华野、中野大军齐聚中原。当时粟裕手中握有十六个纵队,华野十五个纵队,加上暂归粟裕指挥的中野第十一纵队。而陈毅和邓小平率领的中野只有四个纵队。

但粟裕在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提出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淮海战役。这是粟裕在建议发动淮海战役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象征着从“小淮海”逐渐向“大淮海”的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粟裕的发起和起决定性因素的强大兵力,两路中原野战军的推波助澜,起到了战略层面上的决定性作用。

11月1日,毛泽东同意:“整个战役由陈、邓统一指挥。”

战役规模之大,已经不是只有四个纵队的陈、邓所能全盘掌握。出于各方面的限制,遂在第二天回复中央军委:“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和副参谋长张震,联名发布《华东野战军攻击命令》,明确战役发起时间为:1948年11月8日。

四,围追 :

就在黄百韬回到距徐州一百二十公里的新安镇,准备紧急命令各军往徐州撤退时,他接到刘峙一个电话,要他在新安镇继续等待接应四十四军。该军到达后划归第七兵团系列,然后一起撤往徐州。

黄百韬遭受攻击的态势已经逐渐明朗化,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危急关头,竟然不惜让一个兵团痛失宝贵的撤退时间而等待一个军。这个荒谬绝伦的命令让黄百韬气的把电话摔在了桌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死忠”的黄百韬不能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因为这是蒋介石亲自下达的命令。

也正是11月5日晚上,黄百韬和第七兵团的悲惨命运从这个电话开始了。

“守江必守淮”的原定作战计划,是放弃处于四战之地的徐州,将兵力集中蚌埠。这个战略构想受到蒋介石派给刘峙的助手、徐蚌会战的实际指挥者杜聿明的赞赏与支持。

杜聿明还有一个方案,由他率领第二兵团佯攻济宁,实取济南,打通津浦路,可以反过来把解放军拉散,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但适逢东北战事吃紧,杜聿明又被蒋介石调往沈阳。

刘峙手一摊:“这么大的仗,我可指挥不来。”

开作战会议时,参谋总长顾祝同则主张坚守徐州,邱清泉、黄百韬都一起表示赞同。蒋介石忙于东北、中原两大战场,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军在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边一字排开,相互分散,极易受到攻击。徘徊不定之中,良机一个又一个地错失。

早在11月1日,黄百韬就觉得自己坐在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上,判断到解放军即将要对自己发起进攻。亲自赶到徐州,向刘峙要求即刻撤退,刘峙请示蒋介石后表示同意。

但正在这个时候,蒋介石错判了战场态势,以为粟裕要先攻击海州。于是命令黄百韬派刚刚归属第七兵团建制的第100军前去海州支援第四十四军,黄百韬只得继续等待。

在进攻黄百韬兵团之前,中原野战军集结兵力,攻取了商丘,做出了进攻徐州的假象。刘峙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周边兵团向徐州火速靠拢,聚集徐州后,再伺机执行徐蚌会战的部署。

蒋介石也突然命令走在半途的第100军掉头回新安镇,命令第四十四军也火速撤离海州,在第七兵团接应下,向徐州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举的荒谬之处不光在于白白给了粟裕两天时间,还把原本不在粟裕歼敌计划之内的四十四军也送了进来。而四十四军完全可以不走陆路,而从连云港海路撤退的。

看似极其背离军事常规的荒谬情况,就这样真实地发生了。

十六天后黄百韬临死时,对自己深恶痛绝:“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四十四军整整两天……”

可以想象,是怎样愚蠢的决策,导致了他死不瞑目的心结。

而粟裕在察觉到黄百韬兵团有紧急撤退的迹象,果断地把进攻时间从11月8日,提前到了6日。

华东野战军从山东分三路发起进攻,其中七个纵队从临沂地区分头南进,直扑新安镇。

山东兵团三个纵队从藤县出发,直趋台儿庄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

苏北兵团两个纵队从驺县南下,迅速从新安镇东迂回黄百韬兵团南侧,与中野十一纵会合,并攻占咽喉要地曹八集,切掉新安镇与徐州的通道。

同时与中野配合,造成攻打徐州的假象,给刘峙以错觉。

虽然一里一外四天时间,被粟裕握在了手中,但即使是这样,要想彻底围堵黄百韬兵团,时间还是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是有两个地方至关重要。在台儿庄附近的贾汪地区,驻有第三绥靖区的冯治安部,华野通过这里占领曹八集,才能截断黄百韬的退路。但快速突破该防御线,显然难度很大,时间上无论如何是不够的。

另一个地方是运河彼岸的李弥兵团,位于碾庄圩西南方的八义集。黄百韬兵团渡过运河,李弥兵团与之交替掩护撤往徐州,华野围歼黄百韬就将变得无法预测。

一旦黄百韬兵团与徐州之敌抱成一团,华东野战军将无法撼动,淮海战役也许将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就在粟裕忧急焦虑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共地下党员、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两个军宣布起义,撤离了防线。

这个徐州北面唯一的屏障,从东到西的上百里防线打开了一个大口子。华野第七、第十三纵队从这个大口子直插徐州东侧的曹八集,迎头堵住了黄百韬兵团的撤退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基沣、张克侠在淮海战役中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一言以蔽之:“何、张起义,是淮海战役第一个大胜利。”

四,堵截 :

黄百韬在极度焦急当中,度日如年,夜不能寐,终于在11月7日等来了第四十四军。于是,第七兵团加刚刚来到的四十四军,共十二万人之众,开始了逃亡似的大撤退。

而撤退一开始,黄百韬就发现了自己一个相当重大的失误。十五天后他临死时终于意识到,这个失误几乎是致命的。

他们南下的前方是运河,在新安镇驻扎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想到架几座可供大军通过的浮桥。

现在十几万人马只能拥挤通过一座唯一的铁桥。而北面各个方向已经枪声大作,华野的先头部队离自己已不到二十公里。

短时间内渡过运河无疑是不可能的。黄百韬只能命令一边紧急架桥,一边派部队向北阻击,同时往西分散一部分部队,寻找更加便利的渡河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时候,又传来了贾汪地区何、张起义,东南方向退路被堵的消息。黄百韬如雷击顶,现在只有指望李弥兵团相依为命了。

他自己急忙乘吉普车去八义集会见李弥,放下面子,恳求李弥不要过早地向徐州撤退。现在第七兵团尚未过运河,只有两个兵团相互接应掩护,才有一线生机。

但被李弥以徐州被攻击,战事吃紧,军令难违而拒绝。出于李弥的私心,实际上是怕受黄百韬连累而存保存实力之心。

陷入绝望的黄百韬如论如何也想不通,明明是自己处于被围歼状态,刘峙如何判断出徐州受到攻击的。如果两个兵团相互交替掩护撤回徐州,不是更有利于徐州的安全吗?

回去的路上,黄百韬一言不发。

李弥的第十三兵团过早撤退,等于在黄百韬兵团的左翼又敞开一道大口子,也相当于关闭了他最后的生路。

极具讽刺的是,李弥兵团回去不久,在蒋介石的催促下,重新率兵杀回。离最近时,已经看得见碾庄圩的硝烟……。

十四天后黄百韬临死时,无不怨恨地倾诉了这个让他打不开的心结:“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还要损兵折将来援助碾庄圩,为什么当初不在八义集掩护我撤退呢?……

是啊!何苦呢?国民党就是在许多类似这样的各种百思不解中覆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日,黄百韬兵团好不容易渡过了运河,却损失惨重。第六十三军被全歼,第100军损失大半,自己的嫡系部队二十五军也损失过半。

9日,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进入碾庄圩后,就再也没动过。以碾庄圩为中心的三公里范围内,已被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围得像铁桶一般。黄百韬别无他路,只能固守待援。

适时东北战局已经结束,杜聿明又被蒋介石调回了中原战场。当他怀着“上刑场”的心情回到徐州时,才知道当时“守江必守淮”的徐蚌会战计划已经完全变了样。

而对于共产党方面,真正把淮海战役推波助澜、越打越大的关键推手,是中原野战军。

在国民党方面,则是让驻扎在河南驻马店一带地区国民党最大的战略兵团——第十二兵团加入了徐蚌战场。这是一个以“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为骨干、拥有十二万人的战略级机械化兵团。

陈毅和邓小平改变南下蒙城是个转折点,早早让中野全部进入徐蚌战场,负责牵制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配合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

刘伯承在襄樊、南阳战役后也进入淮海战场,与陈毅、邓小平会师河南和安徽的交界处。此时,华东、中原野战军已经齐聚淮海战场,总兵力达六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有战略眼光和胆魄的刘伯承,率中原野战军一举攻占宿县,切掉了徐州到蚌埠的津浦路段。对整个徐州之完成了战略上的包围,也就相当于切掉了整个中原地区国民党军南撤的道路。

当粟裕在战术上全力围歼黄百韬的时候,刘伯承跨出了战略上关键的一步。(见本文作者《刘伯承点在宿县的关键一子,才是推动整个淮海战役的战略胜负手》)

这就不得不迫使蒋介石派出他最大的一个战略级兵团加入淮海战场,在这个横跨四省的广大地区完成决定命运的战略决战

打成这样的规模,毛泽东和蒋介石事先都是一个没想到。毛泽东的总结证实了这一点:

战役发起以前,我们已估计到在第一阶段会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断徐、蚌,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迫使其决战这两点,那时我们尚不敢做这样的估计。

蒋介石已经变本加厉,赌注越来越大,使战局朝着有利于解放军的形势发展。

因此,后来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时,让刘伯承任总指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是合适而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日,在杜聿明回到徐州后的作战会议上,宣布了他的一个作战构想。

那就是让李弥兵团守徐州,以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会合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向西先吃掉相对弱小的刘、邓部,然后回师向东击溃陈、粟部,解黄百韬之围。

但此计划受到刘峙等徐州众将的一致反对。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西击刘、邓再到碾庄圩需要七到十天的时间,他们都认为黄百韬兵团根本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

而让他们料所不及的事实是,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在被包围后,整整坚持了十五天。

蒋介石最终决定由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联合向东攻击前进,直趋只有五十公里的碾庄圩解救黄百韬。

而刘伯承拿下宿县后,眼光转向了一百多公里以外,正在向碾庄圩全速挺进的那个庞然大物——国民党第十二兵团。

随着黄维第十二兵团的加入,淮海战役规模骤然加大,国民党军王牌全部压在了徐蚌战场。战役已经由“小淮海”正式打成了“大淮海”,已经打成了国共两党生死对决的大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州战场上聚集的国民党军已达八十万之众,但有十万已经被粟裕围在了碾庄圩。

五,攻守 :

淮海战役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分攻击和阻援两个方面。

以碾庄圩为中心的周围十几个村落紧紧相连,地势上是徐东重点防御之处。原来是李弥十三兵团驻地,区域内筑有大量成体系野战工事。

熟悉华野战术的黄百韬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工事进行了加强和改造。他把各个村落的主要防御点都联了起来,几乎所有的房屋建筑都设有火力点,还挖了很多水沟、水壕。

与常规不同,把每一个房屋的射击口都设在建筑物的屋角上,这样视线宽、一个火力点可以同时覆盖两条街。几乎整个防御体系都实现了无死角化。

最初,陈士榘统一指挥的华野突击集团带有严重的轻敌思想,低估了这些工事的作用。

1948年11月11日,粟裕下达命令,华东野战军开始首先对碾庄圩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发起攻击。

华野第四、六、九、十三纵队分别从各自突击方向发起了进攻,用运动战的攻击方式,连续突击,速战速决,三到五天解决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突击一开始,就发现困难比想象大的多。战场推进越来越缓慢。轻敌使攻坚武器准备不足,先到先打,仓促上阵。攻击又在追击部署上完成包围的,根本没来得及调整。

在前三天的战斗中,敌人的工事敌配合空军轰炸给攻击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其中十三纵攻击小宋庄的伤亡尤其严重。

再加上各部队追赶黄百韬连续几天急行军的疲劳,也是导致了第一次攻击受挫的原因。

华野司令部召集攻击部队干部召开紧急会议,总结教训,调整部署。确定了由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攻击部队。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术,发挥夜战特点,逐点夺取,各个歼灭。

15日凌晨,碾庄圩四周突然寂静了。

前方回报给黄百韬,四周没见任何攻击迹象,只见成千上万把铁锹正在拼命挖土。宛若长蛇、纵横交错的战壕正在一点点向他的前沿阵地逼近。

这边的枪炮声寂静了,徐州、南京却热闹起来。

他们又开始自我陶醉,大肆宣传着一个消息:“碾庄圩坚守成功,共产党军队攻击受挫。”顾祝同在南京极力宣传“碾庄大捷”,何应钦激动地赞叹:“黄百韬真乃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给黄百韬空投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徐州的刘峙也早已忘了自己对黄百韬兵团的悲观态度,声称“态势非常有利!”……

只有身处绝境的黄百韬才能感受到,他坚固的防御阵地已经一点点被蚕食了。

16日晚,华野攻击部队占领了碾庄圩外围的老祁庄等四个村庄;17日晚,又夺取了碾庄圩西面六公里的彭庄;18日晨攻占了黄滩。至此,碾庄圩外围阵地基本被肃清。

黄百韬剩下的约六万人,被压缩在以碾庄圩为中心,东西十里、南北六里的狭长地带。

黄百韬的参谋长忍不住大骂:“邱清泉、李弥的部队离这里只有四十公里,还有飞机、坦克掩护,就是爬也该爬过来了吧!”

黄百韬苦笑道:“在国军中,谁肯不顾自己的损失而急别人之难,谁肯自冒牺牲而解别人之危?”

他的机要秘书李世杰回忆说,那一天,黄百韬想到了孟良崮上的张灵甫。

但这一次,黄百韬和他的参谋长真的是冤枉了邱清泉和李弥了。在蒋介石的催促下,他们可以说是拼了血本,出了全力了。但奈何遇上的是宋时轮这个老对手。

就在围歼黄百韬兵团越来越顺的时候,负责在徐东阻援的解放军三个纵队却陷入了苦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阻援是七纵、十纵和归华野指挥的中野十一纵。由宋时轮统一指挥。三个纵队中,尤其以十纵善于阻击而声名远播。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豫东战役时,粟裕原本要求十纵在一线阵地阻击一天,二线阵地阻击一天。但十*纵面对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全力进攻下,在一线阵地坚守十个昼夜,一步没退。

此次又是同样的对手,可这次不仅是第五军,而是邱清泉的包括第五军在内的第二兵团,此外,又加了李弥的第十三兵团。

11月13日,残酷的徐东阻击战打响了。

国民党军第二兵团为全机械化美式装备,营以上单位都配有重炮和坦克,两个兵团人数达十六万之众。

在二十公里宽的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先是飞机轰炸,然后是炮火立体全方位的覆盖。紧接着成群的坦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掩护清一色美式冲锋枪的士兵扑向华野阻援阵地。

数天之内,把这片地域打成了一片焦土,尸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各个阵地如同拉锯般多次易手,阵地前血肉满地,尸横枕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亲自来到十纵把守的团山主阵地前登高远望,透过燃烧的烟火,看到了阵地前尸横遍野,树枝上挂满了残肢断臂,战壕内填满了双方官兵的尸体。

让这个打过昆仑关、缅北丛林等无数血仗恶战的将军竟然低下头来,不忍目睹。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见过最惨烈的场面。

六,鏖战 :

1948年11月16日,碾庄圩外围战正在如火如荼之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致电华野、中野。随着战役越打越大,要求统筹领导,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

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此时,在阻援方面,杜聿明为了打通最后一道防线,把重新恢复番号的第七十四军调了上来。结果与粟裕派去袭击徐州机场的二纵在潘塘镇遭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粟裕在碾庄圩激战正酣时,他的目光已经盯在包围吃掉邱、李兵团上了。提前派二纵去迂回包抄,结果撞上了敌七十四军,这着实让杜聿明和邱清泉吃惊且庆幸。

为了继续迷惑敌人,索性命令宋时轮阻援部队,和潘塘镇的二纵一起后撤,试图拖住邱、李两部。

碾庄圩激烈胶着的战况,让粟裕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外围阻援一旦稍有差次,后果不堪设想。在此刻能做出如此举动,确实胆魄过人且胃口极大。

战场凶险程度也确实是常人难以想象。以至于后来粟裕听到胜利的消息时,高压顿时释放,紧张和疲劳让他一度倒地昏厥……。

17日,邱、李兵团进占了宋时轮的阻援阵地,距碾庄圩只有不到十公里。

这个消息传到徐州和南京,刘峙、蒋介石大喜过望。又开始了一番“徐东大捷”、“潘塘大捷”的宣传。蒋介石还派出了慰问团,携带大批勋章和银元来徐州犒赏三军。

19日白天,逼近碾庄圩核心阵地的华东野战军没有发起攻击。

然而,就在国民党方面大肆庆祝之时,黄百韬和他的第七兵团的末日也随之来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11月19日晚,谭震林和王建安向威震济南的山东兵团下达了最后总攻碾庄圩的命令。

在长达四十分钟的炮火后,在华东野战军特纵坦克部队的引导下,第四、六、八、九纵分别从北、西、东、南方向穿过层层铁丝网,越过密布的地堡、掩体和纵横交错的地壕,排山倒海般发起突击。

方圆不到十公里的阵地上烟尘弥漫,剧烈颤抖,炮火震荡,把昏暗的天空照的亮如白昼。几个村庄内枪炮、喊杀之声终夜不绝。

20日晨,华野突击部队全部攻占碾庄圩。黄百韬率六十四军和二十五军一个师逃到一个叫“大院上”的村子里,继续负隅顽抗。

21日晚,谭震林和王建安命令华野攻击部队陆续集结,集中调配好兵力火力后,对第七兵团残余部队聚集的大院上村、小院上等村庄发起最后的攻击。

又是一天的鏖战。黄百韬困兽犹斗,大院上村里外尸横遍地,流血漂橹。眼看坚守不住,遂指挥自己的残部四处冲杀,却被处处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日下午四点,黄百韬见大势已去,下令分散突围。国民党军像决了堤的洪水,四散奔逃,狼奔冢突。但四面八方到处都是解放军,喊杀声似海啸雷鸣。

面对碾庄圩方向惊天动地的枪炮声,邱清泉和李弥目瞪口呆,战场经验让他们知道,第七兵团再也回不来了。同样与粟裕交过手的经验让他们知道,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了。

他们谁都没有再向前推进的意愿和胆子了。

随着枪炮声越来越弱,前方报告说第100军军长周志道跑回来了。见到邱清泉第一句话就是:“全垮了!”接着,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也跑回来了。

而此刻碾庄圩的包围圈内,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延宴正在和六十四军军长刘振湘,保护着黄百韬逃到了小黄庄。

黄百韬心灰意冷,他让刘振湘率残部突围,并对他表达了心中的万分绝望:

“我年老多病,做俘虏走不动而且难为情。我死后,让他们知道还有为党国忠心耿耿的人,或可让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过来……”

刘振湘突围时被解放军俘虏。黄百韬身边只剩下杨延宴。黄百韬死了,杨延宴倒是跑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史料说,黄百韬在突围时被炮弹炸死。但是据杨延宴回忆,黄百韬死于自杀,是举枪自尽的,当时没断气,杨延宴补了一枪。

黄百韬死前悲恨交加,痛心疾首控诉般说:

“我有三个不解,第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四十四军整整两天?

第二,我在新安镇那么长时间,竟然没有想到架几座可供大军通过的浮桥。

第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还要损兵折将来援助碾庄圩,为什么当初不在八义集掩护我撤退呢?”

他到死都解不开的三个结,还是仅局限于军事层面,纠结于一些看国民党内部似极其荒谬决定导致的偶然性,没有看到历史大潮流发展的必然性。

不甘、愤懑和失败总结只停留在军事层面,没有看到其失败的本质的又何止是黄百韬一个人,蒋介石何尝不是如此?

就跟本文开头所讲,历史的发展也经常充斥着很多不经意的、但可以造成巨大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但绝不会影响到必然性。就算黄百韬三个心结从来没发生过而逃回徐州,又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陈毅元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是用老百姓的独轮车推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百韬和蒋介石认识到了对手的可怕,和自己内部的腐烂。但他们没有看到六十万解放军背后的五百万支前民工。

正是这样一支代表人民的巨大洪流形成的力量,足可以将逆历史潮流的国民党统治连根拔起。

后记 :

碾庄圩之战进行到白热化程度之时,在蒙城通往涡河的路上,尘土遮天蔽日,延绵不绝。一股巨大的机械化军事力量——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正在快速行进中。

在黄百韬被围歼的过程中,积极东进的黄维越来越成为整个战场的焦点。

邱清泉和李弥攻击救援陷入僵局;孙元良兵团负责徐州防务;顺津浦路北进的刘汝明、李延年兵团怕被分割围歼,推进缓慢。

唯有十二万人马的十二兵团始终在不顾一切地向东推进。以至于形成了孤军插入淮海战场的态势。

中原野战军一路上的袭扰、侧击和阻击,并没有影响到黄维快速行进的决心,第十二兵团强大的军事力量让他无视了这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宿县刘伯承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这支目前为止,蒋介石最大的一个战略级兵团。

在碾庄圩还在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刘伯承向中央军委建议:

“歼灭黄百韬后,华野如果不休整,打邱、李兵团诚非易事;同时,中野阻击黄维、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也相当困难。如果两个野战军都陷入僵局,整个战场就会被动。”

因此,刘伯承建议先放弃打邱、李,转打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

因为黄维兵团已经成为淮海战场上,一个越来越显眼的作战目标。

一场歼敌最大,变化最多的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已经拉开了序幕……。

后续淮海战役系列《血沃双堆集》和《风雪陈官庄》正在创作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