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

在这场大规模寻找立足之地的远征中,红军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欧洲大多数国家面积都大。

红军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的巨大山脉。

长征还跨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河。

长征走过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相当于整个法国的国土面积。

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堵截与合围当中。战斗在四百多场以上,平均三天就有一次激烈的大战,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他们有时几天没有一粒粮食,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他们无与伦比的勇敢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称得上举世无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八万六千人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不足八千人。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近十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开始万般曲折的长征之路,行程一万余里,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只剩三万三千多人。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后整编为红二方面军)会合时六千多人,在湘西壮大到两万一千多人,从国民党三十万大军合围中冲出,踏上行程两万余里的长征之路,1936年10月到达将台堡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全军一万一千多人。

红二十五军八千余人,是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留下的一支小规模红军武装。1934年11月踏上长征,艰苦转战,行程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与陕甘红军会合时,仅剩一千多人。

长征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成了一种锻造。

这些经过血与火的长征而浓缩的中国工农红军精华,最终成为创建五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新中国人民政权武装力量的框架和基础。

然而,单从军事角度去看,长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早已突破了世界上任何一种对常规军事认知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在长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一个历史科班出身、和现代军事爱好者,上面那组触目惊心的四路红军长征前后人数对比的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经过长征的四支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中,红二、六军团(后整编为红二方面军)平均损失是最小的,而一万左右的损失数字,差不多都是非战斗减员。

这些数字只要一个解释,那就是贺龙精妙绝伦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任弼时建立建设根据地、扩大补充红军的卓越才能。

就连在长征中重新执掌军权,将灵活战术几乎应用到极致,奇迹般地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中央红军的毛泽东,也对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

三个方面军会师之后,毛泽东在保安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部分领导人会晤时,曾十分高兴地说:

“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一方面军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多人,走过来还是一万多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好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所说的乌蒙山回旋战,是红二、六军团在艰难的长征历程中,一场光辉而又独特的作战。

红军以弱小兵力,利用山险,在乌蒙山与十数倍于己的强敌巧妙周旋,不与敌人长时间纠缠,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用机智灵活的战术,最终摆脱铜墙铁壁般的合围。

堪称强敌环伺中的“凌波微步”。

“凌波微步”出自曹植的《洛神赋》。金庸先生在他的名著《天龙八部》中,把这个词用于一种武功步伐。意思是不管面对多高的武功、多强的高手,甚至高手群围,都碰不着、抓不住的一种精妙武功。

看看贺龙的乌蒙山回旋,亦感尤有过之,在强敌环伺之中,反而给对手很大的杀伤。

而历史、军事学家研究红二、六军团长征时,通常都要提到三次“神来之笔”。那就是“欲入贵州,先趋湘中”、“佯攻昆明,巧渡金沙”,和“乌蒙山大回旋”。

针对红二、六军团,毛泽东在他著名的《长征》一诗中,写下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不朽名句。

一,会合 :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开始长征的四支红军部队中,红二、六军团可算得上一支奇特而富有传奇色彩的队伍。

1934年7月,江西中央红军在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指挥下,毛泽东的正确战术思路被无视,使第五次反围剿处于危机时刻。苏区被迫步步收缩,处境越来越困难。

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前,中革军委先派出了两支先遣队,率先踏上了长征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任务,是牵制、吸引敌军,伺机开辟新的根据地,和为中央探路、减轻国民党围剿大军进攻苏区的压力。

一支是由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后到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会合的红七军团。

他们与方志敏部合并后成立红十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向敌人重兵集结地区进攻,先后击溃过王耀武的国民党嫡系部队和地方军阀势力。但后来面对七倍于己的强敌,寡不敌众兵败怀玉山,除刘英、粟裕率一千余人突围,其余全军覆没,寻淮洲等红军将领战场捐躯,方志敏被俘后,在南昌壮烈牺牲。

另一支先遣队就是由党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率领的红六军团。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九千多人从湘赣边区的永新、宁冈一带向西进军。红六军团此次行动,跨越了湘、桂、黔、川四省,行程两千五百余里。

他们先在湘江南岸虚晃一枪,就敌人重兵吸引着湘江北岸,转头进入湖南、广西交界的阳明山地区,然后继续向西,进入贵州。红六军团虚虚实实的辗转腾挪,使湖南军阀何健的部队疲惫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六军团的行动,引起了湖南、广西、贵州军阀的紧张和不安。

他们派出二十四个团将红军包围在贵州石阡县的甘溪,红六军团遭到重大损失后,分三路突围,一路浴血奋战,到达黔东与贺龙、关向应和夏曦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时,只剩三千多人。

会师后,任弼时及时纠正了王明派来的特派员夏曦给红二军团带来的左倾负面影响和巨大损失,军心和部队状况为之一振。

在贺龙、任弼时的统一指挥下,红二、六军团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又挥师湘西,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

在任弼时的领导下,根据地各方面蓬勃发展,其盛势震动了蒋介石统治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12月29日,何健向蒋介石发出了“情势紧张,全湘震撼”的急报,提出了“欲靖川黔,先靖湘西。欲除朱毛,先除”的建议。

萧贺

次年2月初,蒋介石重兵围攻中央红军的同时,调集了湘鄂军队六个纵队、六个师又六个旅的兵力大规模展开围攻,企图将红二、六军团消灭在大庸、永顺、桑植之间的狭小地区。

另外,蒋介石命令何健以八个师的兵力组成外围封锁线,堵截红二、六军团北出长江,南下湘中以及西去与中央红军会合。

面对国民党大规模“围剿”,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萧克的指挥下,大小战斗三十多次,运用纯熟的运动战,把敌人拉开、拉长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后歼灭了敌人两个师、一个旅和一个师部,毙敌师长二人,粉碎了国民党八十多个团的围剿,牵制了大量敌人军事力量,有力地配合了红一、四方面军的两路长征。

这种战法与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的战术如出一辙,从侧面佐证了毛泽东因地制宜所创的军事理论之正确性。

如果不是红二、六军团带来的有力牵制和呼应,那么可想而知,红一、四方面军将会面对敌人更加集中、强大而从容的围追堵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敌人大规模的“围剿”当中,红二、六军团的人数不降反升,部队从会合时的六千多人,发展壮大为两万一千多人,并建立了一个拥有八九百人学员的红军学校。

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的节节胜利,再一次震撼了国民党军事集团。

蒋介石决定调集一百三十个团的庞大兵力,对红二、六军团进行新的“围剿”,并在湖北宜昌设置行营,由陈诚统一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湘、鄂原有的八十八个团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封锁;从鄂、赣新调的四十二个团自东向西压迫。实行四面包围、步步为营、筑碉推进的战术,企图将红二、六军团聚歼于约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内。

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地域面积造成的回旋余地狭小,地形不利于机动作战。贺龙、萧克和任弼时决定将红二、六军团主力转移到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是分开进行的,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从湖南桑植到贵州盘县的战略转移,中间包括了乌蒙山与十倍于己的敌人周旋;

第二阶段,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是从盘县到甘肃的将台堡,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本文主要描述的,是红二、六军团第一阶段的长征经历和精彩绝伦的战术与战斗。

二,转进 :

欲入贵州,先趋湘中!”贺龙咬着烟斗,敲着地图说道。

贵州的黔西、大定和毕节地区是我们下一步建立根据地的目标,但路途艰险,敌人重兵层层设防。我们不妨先虚晃一枪,先往湘中打,把敌人重兵拉扯开后,我们伺机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转头向着任弼时、关向应和夏曦这边继续说道:“如果敌人没有向湘中调动,我们就在湘中建立根据地,继续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

如果敌人被我们拉扯动了,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两条路。”贺龙转向萧克、王震、李达这边继续说道。

少则歼之;多则趁敌人重兵被我们拉扯调动的当口,我们再往贵州石阡方向转战。然后继续西进,再虚晃一枪,佯攻贵阳,待敌收缩兵力后,我们抓住时机,突破乌江天险,到达黔西、大定、毕节地区。

“好!一箭数雕,神鬼莫测。”任弼时首先拍板。

萧克微笑道:“表面上看,敌人大军进攻,在战略上占主动。但战术上,是我们用运动战的灵活性,从被动变为主动,由我们牵着敌人鼻子走。

王震哈哈大笑:“这回敌人要晕头转向了!把他们从集中到拉散,然后各个击破。这首先就要看谁的脚板子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弼时补充道:“把敌人拉散后,打归打,但绝不能过于恋战。寻找建立根据地才是最主要的,有了根据地各方面才有依靠,才能继续发展壮大。虽然给养通过作战可以暂时补充,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方面军主力一万七千多人从桑植地区出发,开始突围。这也是两个军团会合后长征第一阶段的开始。

首先摆在红二、六军团面前的,是需要突破澧水和沅江两条防线。

11月20日黄昏,先头部队49团经过一夜一日的急行军,趁敌人不备乘木排竹筏奋勇强渡,王烈团长身先士卒,不幸牺牲。但经过激烈战斗,突破了敌人澧水封锁线。

49团控制了渡口,搭好浮桥,正准备休息,王震星夜赶到,动员部队兵贵神速,咬牙再行100公里,直捣沅江渡口。

49团不顾疲劳,立即出发,于21日晚到达沅江洞庭溪渡口,如神兵天降,几乎一枪未发就收拾了渡口两岸的敌人,随后还俘虏了赶来支援布防的三大船一个营三百多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怎么也想不到红军会来的这样快,敌营长被俘后惊奇道:“怪事啊!听说你们昨天还在潭口,怎么今天就到了这里?……”

红二、六军团突破澧水、沅江后,原计战役实施展开。23日至28日,红二军团攻取了溆浦、辰溪、浦市;红六军团攻取了新化、蓝田(涟源)、锡矿山。控制了湘中一带的广大地区。

红二军团在辰溪截获敌运输船只,缴获大量物质;红六军团在新化控制了“官盐”廉价出售,既便利了百姓,又获得大量现金收入。在这里,两个军团扩充兵员三四千名。

红军占领湘中,威震长沙。陈诚急忙增兵,将“围剿”改为“追剿”。以樊嵩甫纵队四个师、李觉纵队三个师、陶广纵队三个师从三面进攻围堵。

另以中央军汤恩伯纵队两个师十三个团调长沙、岳阳驻守并做总预备队。企图阻止红二、六军团西进,并将之消灭在沅江、资水之间。

贺龙、任弼时和萧克根据这一情况,决定执行退出湘中的计划,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向贵州石阡地区转进。12月11日,我军连续九天向东南方向急进,摆出东渡资水的架势。

22日,侧击并绕过陶广纵队,南取武阳渡过巫水向北转进。在黔阳再渡沅江,于1936年1月1日抵达芷江以西的冷水铺地区,把已经晕头转向的敌人甩在了身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便水地区,贺龙和萧克命令部队停止急行军设伏等待。敌人正追得头脑发热,哪里想得到红军突然停了下来,猝不及防的追兵被红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两千多人。

但此战由于红军情报上出了问题,原本打一个师的计划,实际面临敌人三个师而不知,也损失了一千多人,让贺龙着实懊恼了几天。

敌人追兵既然跟不上贺龙的用兵节奏,就再有不敢强追了。

但在转进当中的一个故事深震人心。一次战斗中,红二军团5师师长贺炳炎右臂受伤需要锯掉,当时军中没有麻醉剂,就用一条锯木头的大锯生生锯了下来。

贺炳炎咬着一条毛巾死去活来。手术完成后,贺龙从血泊捡起些东西攥在手里。每当进行战斗动员的时候,贺龙都要打开手帕,肃然说道:“看看,这是红军师长贺炳炎的骨头渣!”

1月12日,红军攻占了石阡,在这个最早红六军团前来与红二军团回合时遭受重创的地方,完成了从湘中向黔、大、毕地区战略转移的第一步。

从容地休整了七天后,突然对龙溪封锁线的敌25师发起攻击,一鼓作气攻克数座县城,击退敌99师,兵锋直逼贵阳。敌赶紧收缩兵力退守贵阳,为红军西进让开了大路。

此举正中贺龙、萧克的下怀,红二、六军团抓住有力时机,向西北急进,奔袭扎佐,歼灭守敌两个营一千多人,以强行军60公里速度,直趋乌江渡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2日,红二、六军团顺利强渡了乌江鸭池河渡口,毁船封江,待敌人追到江边,只能鸣枪“欢送”了。

三,“黄金时光” :

红二、六军团渡过乌江后,2月4日克黔西,6日占大定,9日取毕节,成功地实现了原定的战略转进。

在黔、大、毕地区,任弼时发挥了他卓越的才能,很快开展了创建新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在经济、土改、宣传、扩红、文化军事教育等各方面全面着手,黔大毕地区的民事逐渐呈现出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兴盛之势。

长期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地瘠民贫,封建军阀势力各霸一方,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极度贫困。大多数老百姓自生下来就没吃过白米饭,食油和盐巴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许多十几岁的姑娘穷得没有裤子穿,腰间围一块破布。

再加上蒋介石趁围剿中央红军之时,用排除异己的手段搞掉贵州军阀王家烈,大力消灭地方实力派,使中央军和地方势力矛盾愈发激化。

这里犹如布满了浇油的干柴,只要有一点星星火种,就可以燃起燎原大火。

此刻红军一到,老百姓穿上了新衣,吃上了从未吃过的白米饭,拥护红军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因此,在这里创建根据地,进展得非常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地区建设根据地,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和不安。他迅速把正在与红四方面军作战的万耀煌纵队调到贵州,并亲自飞到贵阳布置“围剿”。

蒋介石命令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指挥万耀煌、郝梦龄、李觉、樊嵩甫、郭汝栋五个纵队从东北方向包抄进攻红二、六军团。以郭思演、孙渡纵队从东、西两面防堵;西面以川军杨森、李家钰部沿江设防,防止红二、六军团进入四川。

但即使外围面临敌人重兵猛烈进攻,红二、六军团以贺龙、萧克为主,领导主力与敌周旋。任弼时领导的、如火如荼的根据地建设从来没有停止过。

1936年2月8日,任弼时、贺龙等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在黔、大、毕根据地,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川滇黔省委,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任革委会主席。党中央代表任弼时、中央委员关向应以及王震、甘泗淇等出席了大会。

建立根据地政权机关后,任弼时等红二、六军团领导又深入城乡基层,建立县、区、乡、村各级政权组织。在川滇黔省革委会领导下,先后建立了9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

建立各级政权组织的同时,加强地方武装建设,以贵州省工委掌握的三支武装力量为基础,成立了一千多人的“贵州抗日救国军”。红军请进步人士周素园先生为司令员。

周素园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任过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黔军总司令秘书长,1925年退出军界。后研究、信奉马列主义,不惜放弃身家,不顾一切愿意加入了红军。

此外,川滇黔省委广泛建立地方游击武装,成立大小规模的游击队90多个。王震还亲自组织了一支苗族武装:“苗族独立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围主力部队轮番上阵,根据地内部陆续休整,加强训练,扩大兵员,并开办了干部训练班,进行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的训练,主力部队扩充红军五千余人,使红二、六军团整体主力部队重新扩大至两万多人。

红二、六军团一时钱粮丰足,各种物资堆积如山。老百姓也欢天喜地,家家户户如同过年,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

而黔、大、毕根据地的建设,实际上是在敌人猛烈进攻的条件下迅猛发展的,提现了任弼时创建根据地的卓越才能。而发展建设根据地的同时,外围战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早在2月6日,万耀煌纵队就开到了毕节以东的军事要地三重堰。

萧克领红17师,贺龙率红6师和红4师在通往根据地的樱桃坪设伏,但万耀煌在三重堰未敢孤军深入,等待郝梦龄和郭思演纵队靠拢后,整体实施步步为营的进攻。

2月10日,为了拉开、调动敌人,达到在敌人靠拢前用运动战消灭敌人的目的,贺龙命令师长刘转连率红17师深入敌后,占领了打鼓新场。然后,军团主力绕到万耀煌纵队的后面,准备在三重堰东北地区将之围歼。

但国民党25军军长万耀煌作战经验丰富,置身后红军于不顾,趁正面红军兵力薄弱时,突然于2月14日占领了黔西县城,并把被红军阻挡在乌江东岸的敌人两个师接应过来。

2月17日,红二军团主力回到大定。万耀煌和郝梦龄的部队会合后,向大定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天后,大定失守,红二军团撤往毕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克命令红六军团第17师师长刘转连,从打鼓新场用最快速度赶到从大定通往毕节的咽喉要地将军山、七家田一带,自己赶到亲自指挥,控制了将军山,并歼灭了敌人六个连都敢死队,俘虏敌人三百多人。

万耀煌、郝梦龄纵队夜以继日的投入了疯狂进攻。红军伤亡巨大的将军山阻击战一直持续到26日,阻击任务完成后,萧克、刘转连率军向毕节撤退。

此刻对红军来说,根据地东面的防线已经洞开,中共川滇黔省委决定,退出黔、大、毕根据地,向贵州南部的安顺地区转移。

红军撤退时,贺龙给周素园先生一笔钱,让他去香港定居,周素园先生坚持跟随红军,以56岁高龄随军长征,抵达延安。毛泽东称他:“我们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

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湘西桑植县出发到黔、大、毕地区,行程已达三千多公里,部队人数跟出发时对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

虽然红军创建的黔大毕根据地仅仅二十多天,但这段时期卓有成效的成绩和建树让后来的史学家称之为红二、六军团长征中的“黄金时光”。

四,回旋战 :

乌蒙山,中国云贵高原上山高谷深的荒僻地区,逶迤千里,群峰壁立。在用兵方面,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

从毕节西撤的红二、六军团此刻面临的敌我态势为 :滇军孙渡采取保守形式只守不攻,想把红军逼向四川;川军也不愿意进入贵州围追红军,只在川南和长江沿线布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国民党贵州行营主任顾祝同,利用滇军和川军布防形成的围堵态势,集中了万耀煌、郝梦龄、李觉、郭汝栋各路纵队,从东、南两个方向,企图包围歼灭红二、六军团。

从安全角度考虑,红二六军团只能进入人烟稀少、气候恶劣、道路崎岖的乌蒙山。

但从军事角度考虑,进入乌蒙山可以充分发挥红军运动战的优势,拉散、拉长相对集中的敌人,伺机集中优势兵力,陆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摆脱蒋介石的重兵围堵。

红军到达了位于毕节西南的野马川,发现南下已无可能。

鉴于南下路上有国民党李觉纵队、郭汝栋纵队和孙渡的滇军重兵围堵。贺龙决定声东击西,命令部队掉头折向西北,沿西北乌蒙山区的奎香、彝良方向,兜一个巨大的圆弧,先将敌往西北调动,然后伺机南下。

敌人误以为红军要北渡金沙江,樊嵩甫、万耀煌、郝梦龄三个纵队急忙转向西北追击。川军也派出123师出川滇边的白水江岸正面堵截。在追击的国民党军中,尤其樊嵩甫纵队的第28师速度极快。

于是,贺龙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回旋!

因为前有川军堵截,贺龙命令已走到川黔边界的红军回头打一个伏击,痛击敌第28师。

在地图上看,红军顺着西北奎香方向那条巨大的弧度,几乎是一个360度的回旋,第一个伏击点设在在弧度一半的以则河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派二军团4师,和六军团16、17师立即做饭,吃一顿再带一顿,星夜出发掉头回旋,奔赴五十里外的以则河设伏。5师至恒底钳制樊嵩甫的第79师。

刘转连师长带领红17师一夜急行军,到达目标设伏后,竟然等了一天一夜敌人才慢吞吞进入包围圈。由于敌人推进太慢,且后续和先头部队间隔较远,以则河伏击没有达到预计的设想。

虽然红17师没费吹灰之力吃掉敌一个侦察连和一个步兵连,但却暴露了主力位置。

红二、六军团主力从以则河继续顺弧度回旋至镇雄附近,准备南下时,万耀煌和郝梦龄纵队已经在镇雄严阵以待,樊嵩甫四个师在红军背后紧追不舍,看似将红军围困在一个不满五十公里的包围圈内。

12日,红军开始掉头回旋向西南方,向哲庄坝奔袭,又打了万耀煌纵队一个措手不及。

红4师在大丫口将万耀煌的指挥机关跟后卫部队截成两段,11团突破敌警戒阵地,12团冲进了万耀煌的指挥部,敌军完全失去控制,万耀煌只身逃脱,几乎被红军活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斗中,红二军团6师18团政委余秋里左臂受重伤,他以难以想象的痛苦咬牙坚持战斗,后不慎落水导致伤口溃烂,如果不锯掉胳膊,可能危及生命。

卫生员好不容易找来一把锯子,把缴获来仅有的镇痛剂给他打上,谁知过量了,导致余秋里陷入完全昏迷。手术后他侥幸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十个月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被锯掉右臂的红5师师长贺炳炎,也曾经是红18团团长。二人后来在抗战期间,在由红二方面军组成的八路军120师冀中抗战时期,还是一对好搭档。

领手套时,两人只领一副;因为各失左右臂膀,军装衣袖磨损严重,两人干脆互换一下,相互弥补,相得益彰。在二人领导的部队不断壮大,战功赫赫,威震冀中。提起贺炳炎和余秋里的“一把手”部队,鬼子汉奸无不胆寒。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红二、六军团击溃了万耀煌纵队司令部后,贺龙又开始接着回旋作战

哲庄坝没有打开南下道路,仍然没有解除被围困的危险,敌人越聚越多。在红军回旋向西奔袭财神塘时,又迎面遇上樊嵩甫纵队,红军发挥夜战优势,在奎香和财神塘间继续回旋冲突,拉扯、拉散并不断杀伤敌军。

3月13日晚,红军从敌人俘虏口中得知,敌人五个纵队在四周构筑了工事,随时可以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开始转战至今,最危险的时刻。

红军所在之地以处于敌人方圆十五公里的狭小范围,而长时间连续作战,疲乏导致机动能力下降,几乎没有可能与敌进行决战。

贺龙和萧克告诉红军官兵,我们疲劳,敌人也疲劳。现在是比拼意志的时候,我们只有继续保持机动能力,就能把敌人彻底拖垮。

红军官兵抛掉非作战装备和行李,轻装上阵,选择突围方向时,采用了迎敌而上的非常手段。正因如此,国民党军觉得胜券在握,但谁也不愿意成为与红军决死一战的第一个战斗目标,只是保持严密监视。

3月14日,红军采取虚虚实实的疑兵方式,在两边山上和前沿阵地密布草人和红旗,造成准备打伏击战的准备,然后再一次回旋,悄悄从樊嵩甫和郭汝栋纵队的结合部冲出了包围圈。

两天后,国民党军才知道中了“空城计。”

3月16日,红二、六军团战士都惊叹于乌蒙山之大,他们已经在乌蒙山转战了十几天,依然看不到出山之路,等到了奎香地区后,这才明白过来,他们已经是第三次经过这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2日,红军穿过贵州西北角一路南下,到达了云南东北部,直逼宣威县城。

万耀煌、郝梦龄等五个纵队已经被拖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且损失惨重,不敢且无力追击红军,随即转入了守势。

只要孙渡纵队的滇军,怕红军进入云南,派两个绿一路尾随,但不敢轻易与红军交战。

五,南下北上 :

在乌蒙山崇山峻岭中转战,粮食早已告急。到了宣威地区,红二、六军团各方面大为改善,吃上了著名的宣威火腿。山势低缓,道路平坦,体力也得到恢复补充。

红军进了云南,龙云大为紧张。孙渡跟着红二、六军团到了宣威,接到红军转来周素园先生的信,他把信交给龙云,与红军心照不宣,有意保持距离,尽量不与红军死拼。

一天,听说宣威城郊外的虎头山滇军与红军交火,孙渡赶到前沿,看到实际战斗并不像想象中的激烈,反而看到山坳和山坡上,有红军休息的模样。

因为蒋介石到了昆明督战,当时的《云南日报》大肆渲染宣威之战:

“激战五小时,枪声之密,胜过除夕爆竹。血肉满地,尸横枕藉,加天候阴雾,愁云惨淡……战场景象,令人肃栗!”

蒋介石拉上龙云上飞机视察前线,鉴于贵州王家烈前车之鉴,因为蒋介石要将他劫走,心情紧张,惶恐异常。后见蒋介石给孙渡投信,知道还在云南地盘,才放下心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知大烟瘾犯了,哈欠连天,涕泪交流。下飞机时,不知道因为烟瘾还是害怕,两人搀扶,如大病一场。

3月28日,夜里枪声密集,孙渡以为红军进攻,紧张万分,天明一看,红军已经转移。害怕红军深入云南,一边急忙命令部队尾随,一边调重兵防守普渡河。

红军暂时没有了危险,兵分两路从宣威南下。红六军团向云南富源迈进后,到盘县会合;红二军团则直趋贵州盘县。准备在盘县建立根据地。

会合于盘县休整了三天,筹备了些物质,补充了几百兵员。在此期间,红二、六军团接到红四方面军的电报,决定北上至甘孜地区与之会师。

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史称红二、六军团“第二阶段”的长征。

要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北上会师,就必须渡过金沙江。红二、六军团选择渡过金沙江的渡口,与中央红军过江的地点相同,就是元谋县北的龙街渡口。

由于中央红军已经北渡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所以红二、六军团的路线和意图已经没有了任何隐蔽性。要渡过金沙江,就必须横穿云南中部,转战到云南西北部的迪庆。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

3月31日,贺龙、萧克又施展了红军百试不爽的声东击西战术。

红二、六军团向云南中部挺进,重创了孙渡纵队被拉扯开的第1旅后,于4月上旬直逼昆明。龙云急忙调普渡河方面的重兵回防,贺龙虚晃一枪后,指挥部队渡过普渡河,向滇西急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经过楚雄、祥云、鹤庆等地,于1936年4月25日占领了丽江,接近了金沙江北段。这段路程虽然走的都是公路,但并不安全。龙云急于把红军赶出云南,几乎每天派飞机轰炸,给红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4月26日,红二、六军团一万七千多人,用三天时间从石鼓渡口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然而,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

而带给红二、六军团巨大灾难的,不是激烈的枪炮声,而是静默的大自然。

继续向北,迎面是连绵不绝的大雪山。在几路红军长征的过程中,红二、六军团遇到的大雪山是最多、最高和最难的。

行程中所遭受的损失,是红二、六军团自会合以来前所未有的。他们连过了三座最大雪山,还有许多小雪山,其中最高的哈巴雪山海拔五千多米。

从闷热的峡谷谷底,到寒冷的雪线以上,身着单衣的红军开始披上棉被,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也愈加稀薄,队伍越来越慢,再加上狂风暴雪,伤寒和酷冷让红军损失惨重。

红二、六军团光翻越雪山行程多达约三百多公里。5月3日,终于到达了中甸(香格里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5日,红二、六军团在中甸短暂休整后,分两路继续向北前进。红二军团偏西,沿川藏边界,走得荣、巴塘和白玉一线,然后东进,进入甘孜。

红六军团走定乡、稻城、理化一线,自南向北穿越甘孜中部到达甘孜。从两条线路看,红二军团线路更远、更苦。

任弼时统计,在这段丽江到甘孜艰苦的行程中,红二、六军团非战斗减员高达7381人。

1936年6月22日,红六军团与前来接应的罗炳辉的红三十二军到达了甘孜附近的普玉隆,红军总司令朱德特意从炉霍赶到普玉隆迎接。

自此之后红二、六军团就再也没有跟红三十二军分开过。

奉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并升级为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从军团长升任方面军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天之后的6月30日,红二军团也到达了甘孜北部的绒坝岔。朱德又赶往绒坝岔迎接红二军团,到达后,又连夜骑马赶到干海子去见贺龙。

远远看到贺龙的时候,朱德眼中泪光闪闪。

这一对自南昌起义分开后,就再也没见过的战友,时隔九年之后,又在甘孜重新聚首。

对红二、六军团的长征,朱德给与了高度评价。

从1934年12月两个军团会合时,只有六千多人,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扩大为两万一千多人。从湘西桑植到黔、大、毕根据地,一路转战三千多公里,再到乌蒙山回旋战,面对十数倍于己的强敌,苦斗恶战,两万里征途,几乎没有战损,都是非战斗减员。

他们是几路红军长征中,唯一几乎没有战斗损失的部队。

贺龙精妙绝伦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任弼时建立建设根据地、扩大补充红军的卓越才能,是以上一切的唯一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7月1日,两军会师大会在甘孜召开,会上朱德宣布了红二方面军的正式成立,并宣布了编制序列及干部组成名单: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副政委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下辖三个军:第2军、第6军、第32军。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离开甘孜,开始了最后的长征。

一支六万多人的滚滚洪流,走过艰难的草地,克服了万般曲折,向着中国革命的隆兴之地——陕北奔腾而去。

10月10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宁夏将台堡,与中央红军会师。

随着红军长征的结束,中国革命也逐渐走出了低潮。

经过长征艰苦卓绝的锻造,再也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给这支军队造成不可克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