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数字鸿沟”的老人,他们该如何适应?我们又该如何敬老爱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长于60、70年代,甚至更早一些的群体,在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他们便已是而立之年,因而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并不清晰。

再加上那个年代的人,所从事的行业也限制了他们对互联网的深入了解,接触到的互联网技术也少之又少。

于是导致了他们与互联网时代的“脱钩”现象。

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中老年人在互联网数字时代下,缺少了比较客观地辨别真伪的能力,也就相当于被互联网“抛弃”了。

包括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靳东”事件、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的事情,其实都是在揭露一个现实问题:老人们该如何去适应数字化的网络时代?

01:57岁母亲轻信网友,被骗5000元

我母亲今年57岁,此前在网上结识了一个网友,两人相谈甚欢。

在我回家探望母亲时,她也常常提及到这位素未谋面的“知己好友”。见他们只是聊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情,我也没过多在意。

但就在两人结识没多久的某一天,母亲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在北京。

一询问才知道,原来母亲的网友给她介绍了一个在家里“兼职赚钱”的手工活,只需要交5000元押金,说是一个月就能赚好几万。

为获取母亲的信任,那位“贴心”的网友还把那个发布兼职广告的公司营业执照发给了母亲看,而我母亲也对此深信不疑。

结果等我母亲把活干完,通过对方给的通讯地址把做好的手工快递出去后便没了音讯。

意识到可能被骗的母亲没有第一时间报警,而是选择独自一人乘坐火车赶赴北京“求证”。找到那张营业执照上的地址后,却得知根本没有这家公司。

这时候母亲才给我打了电话。

对此,我只能安慰母亲说钱不多也不必太气恼,反正都去了北京就当旅游一趟。然后立马给母亲转了几千块钱,并给我北京的朋友打电话请其带母亲去旅游散心。

其实类似的“低级骗局”在网络上非常之多,对于我们这些常年混迹于网络的人来说,自然是能够轻易辨别的。可对于像我母亲这般年岁的老人而言,这些庞大的信息量,实在是难以辨别。

与此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母亲会如此轻信网友的话呢?又或者说,为什么母亲会跟一位素未谋面的人交心交往呢?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做后人的没有给予老人足够的陪伴。

但凡我们多陪陪老人,多回家探望他们,也不至于跟那些不怀好意的“网友”成为知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互联网抛弃了大多数老人。

我母亲的案例,虽然只是众多老人在数字化网络时代被骗的个例,但却足以证明老人确实很难适应互联网。

虽然也有部分老人通过互联网分享生活、收获幸福,但那些都只是“少数派”而已。

在《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中显示:中老年人上网的四大风险为网络谣言、虚假广告、网络诈骗与低俗色情。其中,66.2%的中老年人遭遇过网络谣言,52.7%遭遇过虚假广告,37.4%遭遇过网络诈骗。

除了这些网络风险外,佐证互联网抛弃了大多数老人的另一类典型案例,便是老人不能熟练使用(甚至根本不会)智能手机。

比如用智能手机买车票、用小程序软件交水电费,再比如疫情期间很多老人使用的“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从而造成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

诸如此类很多年轻人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老人们可能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甚至可能还需要工作人员耐心引导才能完成。

这些现象,本质上也是老人难以适应数字化网络时代的证明。

我回想起刚开始教母亲使用智能手机时,如何下载软件,如何发语音、发图片、视频通话等等这些对我们而言只需要几句话便能看明白的操作,我母亲却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才能熟练使用。

一方面是对智能手机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的不熟悉、不熟练;另一方面是对无数网络信息的甄别力不足。

很多老人便会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所迷惑,轻则误传不科学、没证据的谣言,重则如我母亲一般被人骗去了财钱。

互联网抛弃了大多数老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

03:老人该如何适应网络?我们该如何敬老爱老?

记得我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父母时常会告诫我这样的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易相信“免费的午餐”。

那是父母一辈子社会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智慧,而这句话也一直在警示着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理智。

然而父母老了,他们在面对爆炸式的互联网信息量时,却很难辨别真伪。就像我母亲一样,以为捡到大便宜了,却不知天上哪里会有免费的午餐呢?

那么老人该如何适应网络呢?作为子女的我们,又该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敬老爱老呢?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才行:

第一,管送还要管教。

据我了解,很多年轻人给老人买智能手机,都是“管送不管教”。而老人们在自己不会用的情况下,又不愿给子女添麻烦,于是就只能自己慢慢琢磨。

让老人自己去适应网络的情况,就像父母放任不管让我们自己去适应社会一样。运气好,碰到的都是好人;运气不好,便容易误入歧途。

所以作为子女来说,我们应该肩负起教父母“入网”的责任,并教会他们如何有效甄别网络信息。

第二,给予老人更多选择。

对于很多年龄更大的老人来说,从零开始学习网络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应该呼吁社会多关注下老人。在公共服务方面,给予老人更多元化的选择。

比如民政部门关注到很多老人的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便推出了在民政服务领域更多保留人工服务,为老人提供“无健康码通道”之类的贴心服务。

老人需要适应的是网络为主的时代,而不单单是网络。

第三,多陪伴老人。

或许对于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多陪伴老人这样的建议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诚然,即便是我自己也不能够随时随地回家陪伴父母。但我依然要呼吁大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陪伴他们。

当老人不再感觉孤单无助,也不再认为自己被社会给遗忘、抛弃,那么他们便能够更好去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我坚信一点:只要内心足够积极乐观,坏事一定会远离你的。

最后:不要责备老人不懂网络,因为所有人都有老的一天。

我母亲虽然被骗了5000块钱,但我从来没有责怪过母亲。

而且我还知道,即便母亲被骗的是5万、50万,我也不会责备她。

不仅仅因为她是我的母亲,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

网络时代下,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老人难以适应,这并不是老人们的错。

又或者说,这里面根本就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

就像我姥姥曾经认为电视机里面的画面,其实是泥人装扮的一样。在老人们不清楚原理、不懂得分辨时,想要跟我们一样适应全新事物是很难的。

等到我们老的时候,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必然会有很多我们未曾接触过的新事物、新环境。

到那时,难以适应那个时代产物的我们,跟现在父母不适应数字化网络时代的状态又有何异呢?

对于老人如何适应网络时代这个问题,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ND—

文/知阳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