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吃亏是福”。
听上去好像没有逻辑,但这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人生处世的哲学。
现实中, 1% 的人是吃小亏而占了便宜,而 99% 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弘一大师曾说:“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看他吃一次亏就知道了。

肯吃亏的人,往往吃不了亏
人有时愿意吃亏,肯吃亏是一种诚意,是示好的信号。
酒桌上敬酒时,人们常说“我干了,你随意”,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亏,我先吃了。
曰常生活中我们的一得一失,都处在“福和祸”的转化关系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利益,也没有永远的吃亏,得失必然是循环往复的。
《围炉夜话》有言:“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对任何事情都抱着肯吃亏的态度,便是处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甄宇的官吏,为人厚道,素有口碑。
一日,皇上得到一群外藩进贡的活羊,便赐给了在朝官吏。
分配这羊时,却犯了难: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分不好,怕是群臣会有意见。
于是,有人提议把羊杀掉,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份;有人提议直接抓阄......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甄宇站出来说:“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可以了吗?”说完,他就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离开了。
看着甄宇牵走了小羊,其他大臣也纷纷挑最小的羊离开。
很快,羊就分光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
当光武帝听闻此事,大赞甄宇,他也因此得了个“瘦羊博士”的美誉。
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德不高者不甘吃亏,心不诚者不愿吃亏,品不正者不肯吃亏,行不端者不能吃亏。
吃亏,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舍弃与牺牲,表面上并不是件好事。
但是吃亏背后所积累的经验、人缘、机遇,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命运的馈赠,成为深厚的福泽。
占便宜越多,失去越多
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
你是做文字工作的,总有人找你帮忙免费写个文案;
朋友之间聚会,有人总是想尽办法逃避买单;
从事教育行业,总有人要求免费给自己孩子补习功课;
朋友借车,还车时不仅不加油,弄得脏兮兮也不洗……
现在有很多人,总是费尽心思而算计别人,见好处就捞,遇便宜就占,即便是蝇头小利也不放过。
殊不知,世界上没有白占的便宜,爱占便宜者迟早要付出代价。
天下从没有免费的午餐,每占一分便宜,便丢失一分人格;每捞一分好处,便失掉一分尊严。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名字叫“假道伐虢”,利用的就是有些人爱占便宜的心理。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
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爱占便宜的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然后,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
晋军讨伐胜利班师,又送给虞公许多劫夺的财产,虞公更是大喜过望。这时晋军大将装病,要求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几天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国,虞公出城相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晋国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爱占便宜”的人,常常损人利己,自以为得了便宜,其实他们正在一点一点消耗自己的好运和福报,最终会落得人人喊打,自己遭殃。
《左传》有言:“无德而禄,殃也。”
人生,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是铁律。
占了别人便宜,终究要还。
厚道的人,吃“君子之亏”
其实,学会吃亏,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如果不分对象,不论什么事,都选择自己吃亏,那就成了不分好歹的滥好人。
厚道的人,要吃“君子之亏”。
所谓“君子之亏”,是你所吃的亏,对方心中有数,且没有以“占”到你的“便宜”而窃喜,并谋求在占便宜的思想。
或许你在我这里吃了亏,但我心中牢记这一分馈赠、一份情谊。假如某天我有机会报答,则报之;报答不了,心怀感恩。
所谓“君子之亏”,是具有吃亏的胸怀,具有容人之度量和亏得起的资本。
吃的亏,不能超过自己的度量和承受范围,否则心里会憋出内伤。
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
做人有雅量,宽和能成事。
精明的人懂得让利,大度的人会一笑而过,温柔的人能保持心平气和。
不要把那些甘愿吃亏的人当傻瓜,其实,永不吃亏的人,才是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