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低调的OPPO因为一封内部信,站到了话题中心。

信中称,被沿用数年的薪酬机制将发生变化,并引入“绩效股”。这对16级以上的员工来说,影响最大。

把股票当“工资”发,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即将上市,要不然员工也不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系此前OPPO引进四大会计事务所梳理财务信息等种种举动,上市一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这家成立16年的手机厂商,会开启怎样的资本之旅呢?

靠“颜值”赚钱的OPPO

往前几年,大街小巷,都是绿底白字的广告牌,从一线城市到三四五线小城,几乎随处可见OPPO身影。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它的线下门店数量超过40万家,形成强有力的销售网络,成为其中坚力量。

除了在线下发力,它在线上更是大杀四方。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流传甚广的广告词,绝对可当做广告语中的典范。

另外,他还是各大热门综艺的“常驻嘉宾”,如“没有前后2000万,哪好意思来破案”等。因“上镜”频率太高,网友戏称“世上综艺千千万,OPPO、vivo各占一半”。

另外,在邀请明星代言方面,她也出手大方。周杰伦、陈坤、鹿晗、周冬雨、李易峰、杨幂等皆是其座上宾,甚至还有国际巨星莱昂纳多。

R9系列手机发布时,代言人甚至高达6位。凭借明星效应,OPPO在线上刷足了存在感。

除此之外,贴在它身上的,还有“美颜”标签。因主打“小巧轻薄、颜值”,以及拍照好看等功能,它几乎与“性价比”无缘。

而且由于过于注重营销,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它还被嘲讽是“厂妹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素颜”还美吗?

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OPPO的打法让其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进入2020年,随着消费升级和5G换机潮的到来,国产手机集体向高端发力,它也不例外。

不过这条转型路并不好走。

一方面,OPPO长久以来营造的“好看”人设,与高端八竿子打不着;另一方面,它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女性,想要讨好男性市场,并不容易。

为了提升自己的“科技含量”,今年6月,OPPO宣布与一加合并,试图扭转品牌形象。上半年,它推出了十几款新品手机,包括主打高端的Find系列。与之配套的,还有用“高大上”的海报取代原本以明星为主的页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理想与现实,总是相隔甚远。OPPO费了九牛二虎劲,结果却是销量下滑。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它只排名第五。

这与它长期技术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媒体曾报道,华为的年研发投入超过1400亿元,小米也投入超千亿,但它的投入仅不足百亿。

最重要的是,手机市场已经陷入增长瓶颈,身处其中的玩家都在积极拓展新业务,这也是OPPO的当务之急。

拿什么给资本“画饼”?

同一赛道的苹果、小米、华为不约而同盯上了造车,这也给了它启发。不仅如此,OPPO选择“双押”造车和loT。

智能手机厂商涉足这两个领域不奇怪,但讲出新故事很难。

2019年,它已开始涉足loT,并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主攻智能穿戴市场。但彼时赛道人头攒动,竞争激烈,由于它入行较晚,因此发展并不顺利。

根据IDC统计的数据,目前OPPO的市占率仅为4.6%,小米、华为、苹果则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造车,更不是简单的事。尽管吉利汽车董事长曾把车描述为“4个轮子加2张沙发”,但事实证明,智能汽车的复杂程度远超普通汽车。

连华为都不敢对外宣传整车制造,OPPO自然也要掂量几分。

目前为止,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智能产品供应商,主要解决车机互联问题。仅从汽车专利来看,它拥有数量超过60件,甚至比蔚来都多,是它的主要优势。

走过了16载的OPPO,拥有过辉煌,经历过彷徨,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将再次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