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无人机实施“斩首行动”已不仅是美军的“专利”,其正在成为世界军事领域内的一种“潮流做法”。据环球网报道,近日伊拉克总理卡迪米位于巴格达的一处住处遭到无人机袭击,这次袭击造成125人受伤,不过卡迪米由于外出,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画面显示,这场无人机袭击十分凶狠,其发射的炸弹不仅波击了一辆汽车,还有一枚未爆炸的弹药卡在了房顶。显然,袭击者要致卡迪米于死地,而死里逃生的卡迪米则表示要缉拿凶手,以“捍卫伊拉克的主权”。

从这起针对伊拉克总理的袭击来看,反映出了两个信号:

第一,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后,该国局势依然不稳定。

不久前,伊拉克国民议会举行选举,结果爆发了上千人的抗议游行,这些抗议者很不满意美国强加给伊拉克的所谓“民主体制”。要注意,2003年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破坏了当地政治和经济生态,为了维护美国利益和凸显“美式民主”的优越性,美国一手组建了伊拉克国民议会,但这个议会的选举办法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导致民众对选举结果十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10月11日,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初步结果显示,什叶派政治派别“萨德尔派”获得73个议会席位,成了最大赢家。而萨德尔派的竞争对手,即什叶派传统政党们则认为在本次选举中吃了“大亏”。选举制度的摇摆不定、似乎暗藏“猫腻”的选举办法,以及代表各阶层和团体利益集团的席位分配等问题,导致游行和暴力冲突事件频繁上演,也给这个本就千疮百孔的国家带了更大的混乱和损失。

至于第二个信号,则是无人机袭击的手段预示着制造内乱和打击敌人的成本越来越低。去年,美军利用无人机暗杀了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此事也给某些势力提了个醒,原来无人机这么“好用”,乃至可以达成一些近乎战略性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想,此次伊拉克总理遭刺杀一事,不排除是该国非政府武装组织干的。有消息称,该组织的领导者之一也和苏莱曼尼一起被美军无人机“斩首”,所以该组织有可能以同等的方式报复美国,以及针对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权。况且,美军已经从阿富汗撤军,现在执掌阿富汗的是塔利班政权。一个游击队一样的组织能战胜美军,进而夺取国家政权,这或许也给了伊拉克武装组织某些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难想象,原来战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前人类的战争还能面对面肉搏或者拼刺刀,如今已无需“见面”,只需使用一台人工智能机器,就能做到“千里杀人不留名”的地步。从这个角度来说,该如何应对“神出鬼没”且“防不胜防”的无人机袭击,相关问题需要被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