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书,

浪潮之巅,上次我们说到了,

美国司法部一直在跟IBM死磕,

认为他垄断,但IBM也郁闷,

不是我想垄断,而是没有对手,

直到1982年,

美国司法部才真正退让,

这不是服软,

而是IBM的对手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76年,

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这一年大家十分熟悉的乔布斯,

乔帮主,还没有读完大学,

但他却跟沃兹尼亚克一起,

在自己家的车库里,

攒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 1,

那会由于资金有限,

硅谷的创业者往往用车库来办公,

有人调侃,

中国出不来真正的硅谷的原因,

就是因为,

现在我们根本买不起带车库的房子。

1973年,小华生退位,

IBM进入了凯利时代,

在这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

应对美国司法部,

至于个人电脑,

他们也在观望,

如果有人成功,

IBM有这个信心可以后发先至

就在苹果造出电脑后,

IBM决定马上启动从而截胡。

但IBM对于个人电脑,

显然还是不太重视,

他交给了一个外部小组来做研发,

而没有动用他们强大的华生实验室,

这个小组也还算不辱使命,

很快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的IBM-PC,

就被生产出来了,

他的性能要远超过当时Apple1,

很受欢迎,一年时间就卖了10万台,

占领了四分之三的微机市场,

那个年代IBM就是个人电脑的同意词,

就跟今天谷歌之于搜索,

淘宝之于购物一样。

IBM做个人电脑,

也跟他原来的模式如出一辙,

基本就是B端销售,

他们从未想过直接卖给个人,

因为那样太麻烦。

那几年电脑还是个稀罕物品,

没人会用,所以除了销售,

还要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

IBM就把电脑和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

这样每谈下一个合同,

他们的收入就变成了永续收入,

几年后更新换代,

还是会向IBM采购,

所以这才造成了IBM的持续高增长,

因为他永远都是加法。

IBM正在自己的,

商业模式中不断意淫,

所以他不可能会对,

个人电脑真正感兴趣,

认为那都是扯淡,

象征性的搞一下就好了。

特别是司法部天天盯着他,

他也急需给自己找几个,

像样的对手出来,

所以他也不怎么,

阻止别人用它的技术,

这样自己不发力,

也不阻止别人发力,

慢慢地康柏,

戴尔这些公司就做大了。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那就是一个统治级的大神出现了,

这就是比尔盖茨,

作者称之为科技界第一人,

盖茨看到了IBM做电脑,

但没有系统这个痛点,

于是空手套白狼,

凭借其母亲是IBM董事的关系,

作了个DOS系统卖给了IBM,

如果一般的程序员,

会一把收入很多钱,

从此过上富足的生活,

但盖茨不是一般人,

他看重的是未来的现金流。

他要从每一台机器上,

抽一点版权费,

相当于把它的DOS系统,

跟IBM捆绑销售,

而IBM当时也太自大了,

竟让忘了跟微软签订独家协议。

所以最后比尔盖茨,

打着IBM的旗号,

到处叫卖dos系统,

这一度让IBM很不高兴,

甚至因此发生了纠纷,

在美国这种以大欺小的官司,

是很难赢的,

更何况IBM确实不占理,

所以最后也就算了。

他也觉得这块没几个钱,

最后还是要靠硬件赚钱的,

但是跟他预想的刚好相反,

最后由于竞争者太多,

硬件越来越不赚钱了,

反而是软件的利润超乎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微软持续开发,

个人电脑程序,

并做成了乔布斯,

都没干成的视窗系统,

自打Windows3.1发布开始,

微软帝国就已经形成,

后来硅谷有个神奇的公式,

凡是和微软合作的企业,

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好结果,

而IBM是首当其冲的那一个。

80年代PC市场蓬勃发展,

IBM意识到了危机,

拼命追赶,但已经为时已晚,

甚至80年代末,

他都要看微软的脸色了。

IBM竟然也出现了严重亏损,

而大规模裁员的情况,

此时大家都认为,

蓝色巨人有要倒闭的风险。

1993年一个人临危受命,

改变了这一切,

这就是郭士纳,

他把战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把IBM的业务重心,

从硬件制造商,

改为了服务和软件为核心,

竟然复兴了这家百年老店。

郭士纳原来是美国运通出来的,

后来做了食品公司总裁,

根本不懂技术,

也不懂计算机,

甚至一度成为了科技界的笑柄,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

却让IBM焕发了新生,

他将整个公司的层级做了重构,

也将工作流程大幅精简,

原来有人调侃,

说把箱子从2楼搬到3楼,

这么简单的事,

在IBM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因为要先打报告,

再层层审批。

而郭士纳所干的事,

就是让这些流程尽可能的加快,

裁撤掉了那些冗余的部门和员工,

砍掉了毫无希望的项目,

甚至变卖了很多资产,

连盖到一半的实验大楼,

郭士纳也下令停工,

就盖到一半,

凑合用就行了。

郭士纳也砍掉了,

一部分研发经费,

但他砍掉了更多的无用理论研究,

把资源集中起来,

让研发和开发结合,

后来他还要求研发人员,

要跟产品项目绩效挂钩,

很快IBM在郭士纳的整改下,

就走出了困境,

成了一家服务型的公司,

放弃了他已经,

跟不上时代的PC市场,

他的主力产品变成了,

Linux服务器,

这是IBM百年来,

第一次卖的产品比对手便宜,

郭士纳主政IBM的十年,

IBM股价涨了10倍,

郭士纳可以说是,

IBM中兴的首功之臣。

IBM的基因自始至终,

都是两个字保守,

他死守着他的大客户市场,

即使被放弃的个人PC笔记本,

他也是走大客户的路线进行销售,

直到2005年这块业务卖给联想,

身边用IBM笔记本的人,

才逐渐地多了起来,

原来基本都是大企业里才有。

IBM是申请专利的大户,

每年都有几千个,

甚至研究人员的考核标准就三条,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产品绩效,

因此专利在IBM是一笔宝贵的资产。

甚至他每年要花上亿美元,

养一支庞大的律师团队,

在知识产权方面四面出击收取保护费,

他每年从专利上赚的钱,

就高达几十亿美元,

甚至IBM很自豪的说,

不要看个人电脑市场上,

戴尔惠普领先,

但他们每年其实要交,

很多专利费给IBM。

提到了IBM就不得不说,

联想这笔交易,

当年IBM的笔记本业务是亏损的,

IBM在卖掉笔记本业务之前,

收入是963亿美元,

利润是75亿美元,

利润率是7.8%,

而卖掉笔记本业务,

总收入下降到了914亿美元,

但净利润却增长到了95亿美元,

利润率提升到了10.4%,

所以对于IBM这个庞然大物来说,

他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每年多释放了20亿的利润出来,

而联想也不亏,

他本身就是卖个人电脑的,

所以销售渠道都是现成的,

当时他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到2%,

根本没办法与惠普和戴尔竞争,

而蛇吞象吃掉IBM的个人PC业务之后,

他就有了7%的市场份额,

瞬间挤进了世界前5强。

另外,IBM的管理成本太高,

所以导致了巨大的亏损,

而把成本降下来,

这块业务肯定是可以赚钱的,

其他几家公司都是有20%的毛利,

和7%左右的净利。

所以问题就出在费用上,

联想拿到IBM笔记本业务,

马上转手改造,

用中国人工替代美国人工,

再用中国管理替代美国管理,

这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

甚至释放出来的利润,

比惠普和戴尔还要多,

所以这两家公司的并购,

是我们看到的,

为数不多的双赢的案例,

够柳传志和杨元庆吹一辈子的。

第三章,我们看熟悉的苹果公司,

乔布斯的神奇魔法,

刚才也说了1976年乔布斯,

和沃兹尼亚克在车库里,

创造了Apple1个人电脑,

这就是苹果公司的开端,

当时他们跟IBM,

高举高打的思路完全不同,

乔布斯想的是,

一台电脑动辄上万美元,

这对于美国老百姓来说,

根本负担不起,

所以他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把不必要的配置全都去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pple1除了一个磁盘插口外,

什么外设都没有,

他的价格只要几百美元,

如果上年纪的人应该都还记得,

当年在中国流行过一阵的中华学习机,

不过那都是90年代的事了,

中华学习机的原型就是,

76年美国的Apple1,

他其实什么都干不了,

只能让你简单的,

体会一下程序操作,

还有玩一个简单的,

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苹果的出现,

没有对IBM造成冲击,

但却把原来IBM的对手,

DEC公司给打的够呛,

1988年DEC就因为。

连续亏损撑不下去了,

被美国康柏公司收购。

后来IBM 的8088处理器电脑,

抢走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而乔布斯他们开始致力于,

研发一种真正能用的个人电脑,

而不再只是个中华学习机,

1984年他们终于成功了,

第二代苹果,麦金托什电脑诞生。

那么麦金托什电脑,

将给整个计算机行业,

带来什么改变呢?

咱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