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位时年63岁的老父亲一脸愁容地将儿子叫到了身边,告诉了儿子他在8年前通过农村信用社贷了款这件事。

“贷了多少钱?”

“应该有2400多……”这句回答宛如一块巨石砸在了儿子的心头,不知如何作答。

父子俩对立而坐,沉默了片刻后异口同声地说了句“父债子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名叫蒋明辉,时年23岁,3年工作期省吃俭用才攒下了千余块,这2400于他而言无疑就是一笔巨款。但他最终还是将存款全部拿出,并且卖掉了准备用于结婚的房子,然后东借西借凑齐了钱替父亲还上了贷款。

没了房子,没了钱,让蒋明辉的女友很是生气,加上她再三询问也还是只从蒋明辉口中得出了类似于“那是我父亲,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这样的回答后,她便说类似于“你一没钱,二没房,还想结婚?我看你是脑壳昏”这样的气话后,跑去重庆主城区打工了。

婚事因此被耽搁,后悔吗?”很多人都这样问过蒋明辉,可他始终都是那句“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因为他从那张迟到了36年的“立功喜报”中,读懂了父亲诠释共产党员铮铮誓言方式。所以,就算自己因此婚事被耽搁,他也不后悔。

其实话说回来,如果当时蒋明辉愿意如实相告,父亲为何会欠下这么多钱,女友是不会离开的,婚事也不会耽搁那么久。可是,本着父亲不愿广而告之的原因,他也就没有过多解释了。

1949年12月,随着刘邓大军在成都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成都在隆隆炮声中迎来了解放后,21岁的蒋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6月,朝鲜战争打响,中国也因此陷入了“唇亡齿寒”境地,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0月19日开赴朝鲜。次年1月,蒋诚所在部队经改编加入志愿军第12军,经过2月的准备后于3月从长甸河口入朝。

作为一名机炮连战士,虽然入朝前蒋诚不具备任何实战经验,但深刻明白一旦让美国兵跨过鸭绿江,那么好不容易成立的新中国又将面临民族存亡境地的他,便暗自立誓:一定要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就算是死在朝鲜也在所不惜。

他也用实战经验诠释了自己的誓言,从1951年4月打响的第五战役,到上甘岭战役结束,他共计参加了大大小小超400次战斗。参军前,他的青少年时期全部和战火硝烟有关,而参军入朝后,“消灭所有敌人”成了贯穿了他在朝鲜岁月中的所有记忆。

这么多次战斗,最令其难忘的当属被美军称为“伤心岭”的“上甘岭战役”。

10月14日那天,上甘岭原本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可随着美国联军的炮弹像疯了似的开始倾泻,中午的太阳也被激起的烟尘、灰烬挡得很彻底,反而到了晚上天空在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中,更像是白天。

按照美军计划,这个小小山头将在联军损失200人,最多5天之后就被占领。可后来发现事实完全没有按照范佛里特的计划进行,于是他只得大举调兵,投入更多火力进攻。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志愿军第15军45师惨遭重创,前后半月时间5600多名战士倒了下去就没有再站起来。

蒋诚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跟着部队冲上了上甘岭火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上级指令,蒋诚所在的第12军31师92团于11月8日抵达上甘岭,3天休整期后开始加入反击敌军的战斗中。从12军战史中可以清楚得知,彼此坚守在537.7高地的4个连已经在只剩下了24人还坚守着。

所以,在这样的危难关头,蒋诚也不是没想过牺牲,可他始终不曾害怕,反而用手中的机枪击中了一架敌机,建下奇功。

在很多“抗日神剧”中,战士们用手雷、枪支击中从头顶飞过的敌机的情节,一直都被认为广大观众们吐槽,认为不科学、不现实。可回到战争本身,这确实是真实发生过的,蒋诚就做到了。

晚年回忆惊险时刻时,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架敌机逐渐他们靠近,接着就是一个俯冲。彼时,战士们都在到处寻找可以掩护的地方,蒋诚却抱着机枪跳进了一处深坑后又架起了机枪。敌机迎面而来时,他就打飞机头,从他头顶飞过后,他就立马转过去打飞机尾,然后就发现飞机开始冒烟,摇摇晃晃掉了下来。

这已然算是传奇,可他的立功受奖说明里,还记录着更加传奇的战绩:一人歼敌400余人!

不过,光辉战绩背后也是蒋诚在腹部被弹片击穿,肠子掉出来后又忍痛塞回去,用纱布缠住肚子的情况下,仍然不下火线的坚守。也正是因此,他的腹部留下了一道足有6公分长的伤疤,几十年过去后仍然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蒋诚被记“一等功”,全军通报嘉奖。可是这份“立功喜报”却直到1988年才送到了蒋诚的手中,前前后后迟到了整整36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55年2月10日,蒋诚复员退伍返乡。离开部队时,他仅仅带了5样东西:身上穿上的便衣,脚上穿的鞋袜,包里的一条毛巾、一个肥皂,和16尺布票。

回到家乡,村里乡邻只知他参过军,却从不知他是一等功臣这事,就连他的家人也鲜少听到他回忆戎马岁月。

据其三儿子蒋明辉回忆,他自小就对战争历史很感兴趣,也经常会问父亲相关问题。可每次父亲说不了几句,就以叹气结束了话题,不愿再多说。小时候的他很不懂,直到长大后才明白,那是因为有些回忆就宛如一把血泪史,上面是父亲一个又一个的战友负伤倒下和牺牲的惨痛画面。而每一次提及,也就宛如一把刀一样,刺进父亲的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打算对《合川县志》进行修撰,一天在档案馆查找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份受奖人“蒋诚”的“立功喜报”。一看立功时间1952年,距今已过了36个年头,令其疑惑万分。

虽然备注栏中清楚地标记了“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几个字,可王爵英觉得

部队下发的“喜报”,人肯定是有这个人的,除非是地址出了错。仔细思索之后,他发现上面所写的“兴隆乡”似乎不是合川所有的,便有了大胆的假设:会不会是有关部门在写地址时,失误将“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呢?

于是他立即和相关部门上报了此事,经过多方查证后,确定了隆兴乡确实有蒋诚这个人,并且他是名退伍军人后,这份迟到了36年的“立功喜报”兜兜转转终于到了蒋诚的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村里乡邻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蒋诚对于村里的事情那么上心,甚至还愿意在1982年村里修路资金不够时,以自己的名义贷了2400元“巨款”的背后,是源于一名退伍军人,一名优秀党员,一心为民的信仰。

随着喜报的送到,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了这位隐姓埋名36年的一等功臣,很多人都问过他:这么久才被人知道是上甘岭英雄,遗憾吗?

对此,蒋老的回答始终如一:我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国家和人民也给了我不少,没得啥子遗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雄老去,青史犹存!致敬志愿军战士,致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