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快别自作多情了,我压根不需要别人喜欢,也根本不在意别人

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诗凤从人情世故的视角,与你分享红楼精华。

文/诗绿凤

《红楼梦》第35回里写到,得益于凤姐掏钱做东请贾府众人吃美食,让贾府众人们在怡红院里,以宝玉为圆心,以一道精美的美食莲叶羹为圆心的余波,言笑晏晏、絮絮叨叨、甜蜜玲珑、享受了一段多么温暖幸福、轻松愉悦的安稳时光。

通过凤姐巧做东这件事,凤姐给我们的印象大为改观了,原来凤姐并不是一味只会开口闭口钱不离口,不是一味尖酸刻薄骄横跋扈、不懂生活情趣令人讨厌的女人,而是个很风趣,善于打圆场,随便说什么都能逗人一乐的开心果。而且她还有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的意识,如此这般会做人,如此这般幽默风趣。凤姐自有一套的讨人喜欢的本事,那么,是不是贾府里人人都有她这种幽默风趣开心果的特质呢?是不是大家也都能像她这样,有讨领导贾母喜欢的本事呢?

答案是否定的。天生万物,连随口吃的粮食都有优等品种与劣等品种之分,更不要说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了,人与人之间注定是有差异、不平等的。诸如对一句话理解上的差异,诸如对一个的不同看法,诸如对一件事的高明处理与遭人吐槽的处理等,一切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优劣的差异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楼梦》里的所有人,谁不想讨贾府最高首脑史太君贾母的欢心呢?但是她们有那个能耐么?比如说贾母的二儿媳的王夫人,比如说贾母的大儿媳邢夫人,再比如说隔得稍微远一点的宁国府的族长夫人尤氏,还有贾政那个令人龌龊的小老婆赵姨娘等等,这些人其实都想讨贾母的欢心,可她们煞费苦心做到了么?无法做到。

在贾府众人与老祖宗聚在一起的很多公共场合里,令人不解奇怪的是,我们很少看到有大儿媳邢夫人以及尤氏等人陪伴在贾母身边。尤氏是宁国府的人,她很少出现在贾母身边,这可以理解,大儿媳不在贾母身边就让人费解了。

曹雪芹不给她们精心安排戏份,不让她们待在贾母身边是有原因的。因为邢夫人、尤氏这俩人为了明哲保身,为人都相当无趣,对人对事相当自私。

尤其是邢夫人,虽贵为贾母大儿子威烈大将军贾赦的夫人,可在《红楼梦》中,她一直被边缘化,人们常常忽视了她这个贵为荣国府大儿媳妇的存在,而且她每次在公众场合的罕见亮相,总是给人以黯然神伤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说说与贾母同住在一起的二儿媳妇王夫人,正如贾母说的“你姨娘(指王夫人)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指贾母)面前就不大显好”,贾母觉得王夫人为人木讷,说话少言寡语没有水准,因而不讨她喜欢。

邢夫人、赵姨娘呢,说话更是道三不着两,有过之无不及,不让贾母生气就阿弥陀佛了,因而贾母怎么愿意看到她们的身影呢。

邢夫人最差劲的表现就在主动找鸳鸯替自己的老公去说媒这件事上,其实,早在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府各位女眷时,贾母与邢夫人的对话,就可见端倪。当邢夫人对贾母说她领着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贾赦、贾政时,贾母听罢反应轻描淡写,只是随口说出“正是呢,你也去吧,不必过来了。”如果是对凤姐,贾母绝对不会是这般冷淡的口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想讨好贾母的赵姨娘,贾母对其厌恶之情更是毫不掩饰。25回,对宝玉施魔法得逞后的赵姨娘面对奄奄一息的宝玉,对悲痛万分的贾母进言: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也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明明是要劝慰贾母,结果让贾母气不打一处来,“被贾母照啐了一口唾沫”,这是全书中贾母唯一一次如此粗暴对待下人,可见贾母对她是多么嫌恶。

再来说说那个也殚精竭虑想讨得贾母欢心的尤氏吧。在中秋节赏月那一回,贾母情绪相当低落,感觉周遭一片凄清颓丧的光景,竟不由自主流出了眼泪,尤氏想说个笑话逗贾母一乐,以好活跃一下气氛,谁知效果却适得其反,她说的笑话不但没有逗乐贾母,反而让贾母听完之后感觉无趣哈欠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凤姐只要在贾母身边,每次出场就总能恰到好处逗乐贾母。人与人之间素质的参差不齐良莠优劣,就体现在这些个地方。

够了够了,能入得了贾母法眼的也就阿凤,贾母压根不需要贾府诸如邢王夫人、尤氏、赵姨娘这些人喜欢,也根本漠视这些人的存在。值得一说的,贾母对黛玉的态度就说明了问题了,读者不会忽略贾母与黛玉的逻辑关系,搞清这个逻辑,就说明问题了,黛玉可真是白白辜负贾母匠心计划给予的特别照顾了,贾母白给她全贾府好评最多之称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红楼梦120回通行本》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纯原创,抄袭必究!更多内容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