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用时间酿酒

动图来自SOOGIF

插图:marc.majewski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双叒叕到了,

原以为受疫情影响,大家这两年都过得不容易,消费上会有所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看到仅仅是预售,

薇娅就卖出82亿,

李佳琦更是突破100亿的纪录才发现:

原来只是我穷。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双十一的纪录应该还会有所突破。

而各种尾款人的段子,一年一度的吃土比拼也会再次来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较有意思的是,和网友们疯狂买买买不同的是,

预售当晚,作为带货主播的李佳琦却在直播间不停地劝诫大家要理性消费,理性消费!

狂欢过后,冷静下来,突然想起来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真是又扎心又现实。

其实不仅仅是双十一,在这个隔三差五就有一次促销的年代,学会避免冲动消费,绝对是一门必修课了。

关于这个话题以前也思考过,但太碎片化,今天认真思考了一下,总结了6条减少冲动消费的方法。

一来帮大家捂紧荷包,少点冲动消费,二来系统地思考下理性消费这件事,也纠正一下自己的消费习惯。

1.记账,找到你的“拿铁因子”。

金融学领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词——拿铁因子,主要是指人们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习惯性支出。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对夫妻特别喜欢喝咖啡,每天早晨都会来一杯,看似很小的一笔开支,但30年的习惯下来,两人花费在咖啡上的金额竟然高达70万元。

虽然拿铁因子主要强调习惯性小支出带来的影响,但延伸一下也包括各种不必要的小开支导致的巨大账单。

去年逛了一次宜家,整个过程就是:

这个小杯子好好看,才6.9,买!

这个熊猫公仔好可爱,只要29.9,买!

这个置物架真实用,居然才69,性价比真高,买!

×××,买!

×××,买!

一边逛一边感慨,宜家的东西真划算,等到结账时:

您一共消费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经历想必大家都有,就像时间管理需要通过记录才能发现需要改正的地方一样,

想要丢掉冲动消费的坏习惯,找到自己的“拿铁因子”,也需要从观察自己,从最简单的记账开始。

如果觉得每消费一次就记录一次太麻烦,可以用每天的碎片化时间集中记录,比如上厕所时,排队等地铁时,一天记录一次即可。

2.列清单,从自身需求出发。

列清单的方法不用过多赘述,大家也知道是做什么的。

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个方法太老,但俗话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都是好猫。

学习任何一种方法,不要总想着标新立异,寻找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一些得到大量实践证明的老方法,也应该坚持下去。

其实列清单就是一个帮助我们思考什么是自己需要的过程,从而避免被商家创造出来的需求导致冲动消费。

前段时间下载了一个搜罗全网低价商品的APP,每天就会推送一些优惠券,不可否认,有一些东西真挺划算的,

但也在这个过程中购买了大量自己压根不太需要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很多钱。

3.适当囤货,警惕时间的不一致性。

实话实说,我感觉自己就是个仓鼠,特别喜欢趁搞活动的时候囤一点看似很耐用的产品,比如卫生纸、牙膏、洗衣液之类的,以前还经常会买一堆的零食。

买的时候,非常“理性”地告诉自己,趁现在价格便宜买上几箱,收到货后每天吃一袋。

但事实证明,当初的计划纯粹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时常禁不止美食的诱惑多吃,原计划1个月吃完的零食,一周就能被一扫而空。

其实,这就是时间不一致性。

这个名词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所提出的,专业解释为:

政策实施者在t期为 t+i期计划的行动方案,在t+i期到来时,实施该行动方案不再是最优的。

这个概念比较大,放到个人身上简单解释就是:某一时刻我们为未来做的决定,等到未来,当时的决定效果已经大打折扣甚至没用。

就比如刚刚提到的囤零食,又或是很多人喜欢双十一买卫生纸,虽然价格方面确实优惠不少,但使用过程中,很多人想着反正家里还有很多,就会不自觉地多用,反而浪费了不少钱。

所以,不要高估自己的理性,趁活动该买的时候还是要买,只是不要忘了囤货的初衷,避免浪费的发生。

4.延迟满足。

对于不紧急的物品先加入购物车,过一周再决定是否下单。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稀缺”,当人们认为某样东西、或者某样东西的价格特别稀缺时,就会丧失理性,冲动型消费甚至做出一些疯狂而自私的行为。

丧失理性这点,想必每一个参加双十一的人都有体会。

面对着不断提示的红包到期提醒,平台五花八门的满减优惠,总会忍不住买一些自己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产品。

而甚至会做出疯狂而自私的行为这点。

每年我们也都会看到大洋彼岸美国双十一“黑五”线下购物节,一帮人为了抢特价商品大打出手的新闻。

延迟满足的目的就是帮我们筛选出那些并不是真正需要的物品,避免冲动的发生。

喜欢一样产品,如果不是着急使用,就先扔到购物车,过一周后再打开看看,如果还是非常想要时再下单也不迟。

5.减少环境刺激,提高支付成本。

网上有个段子:解决冲动消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银行卡冻在冰块里。

想要消费时,就必须先把冰块融化,但折腾一番拿到银行卡后,80%的概率你就已经冷静下来,不想再买了。

可惜这个方法随着手机支付的诞生,基本可以宣告没啥卵用了。

原始以物换物的时代,买一样东西还得自己准备一样东西拿出交换,而如今,想要购买一样物品,拿出手机按下指纹,甚至眨眨眼扫脸就能支付了。

便捷的支付体验确实让生活变得更方便,但也不得不承认,它也让钱包瘪的越来越快,冲动消费的次数越来越多。

所以,顺着这个思路,想要避免冲动消费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提高支付的困难。

比如:取消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尽可能地不办信用卡,至少不在购物网站上绑定多张信用卡。

当然,如果你足够狠,还可以把购物APP直接卸载。

6.多看钱包余额。。。

还有什么比没钱更能避免冲动消费的方法?!!!

当然,如果余额非常多,就当以上全部是废话~~~~

最后,啰嗦几句。

其实真的想要减少冲动消费,还是得系统性地学习一些理财观念。

这个话题比较大,碍于篇幅,只碎碎念分享2个自己近期比较受益的观点。

第一是要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

我们会认为储蓄=收入-支出,但正确的观念应该是支出=收入-固定存款。

不把这个观念树立起来,想要摆脱月光族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第二是警惕斜杠青年这件事。

互联网的发展,给了很多人变现的机会,虽然拥有更多元的收入是好事,但在主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开源。

毕竟,那些我们花了绝大部分时间干的活都挣不到钱,指望工作外的业余时间挣很多钱也不现实,切勿丢了西瓜捡芝麻。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一个你避免冲动消费的好方法~

作者简介:

用时间酿酒,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倒有不少失败教训,愿你我都少走点弯路。新书《反本能2:如何对抗人性弱点》已上架销售。公众号:用时间酿酒。微博@用时间酿酒 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