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邦财商系列原创

最近一次共创工作坊结束后,和参与的伙伴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买房。

因为最近楼市的各种风雨,让人有种楼价正在回调的感觉。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是否还应该买房,要买的话,在哪个区买,blablabla。

讨论过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个是坚决在市区买,因为市区配套符合长远的生活需求。另一种看法是先去楼价低的,非中心城区的区域买,然后再置换,毕竟楼价再跌,市区的房子还是贵。

姑且不聊朋友们是否有足够的钱买房,但讨论的时候看出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有没有能力买,而没有细想这个不动产的流动性。

可能有朋友抬杠说,买了房子就住一辈子,想流动性的问题是简单问题复杂化......

要不冷静一下,问自己,那套房子真的就能住一辈子?如果心里其实还是有一丝犹豫,那就来认识一下流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动性是什么?

很多人都把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对等,例如黄金的流动性比房产高。懂不懂财务,大概也听过流动资产等术语。

大概的认知都有,但可能不完整。流动性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定义是不同的。

首先,从一个宽泛的角度去定义:

流动性是指资产或证券可以在不影响其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转换为现成现金的效率或容易程度。

定义总给人一种不太能一眼看懂的技术感,其实它里面有两个意思:

1、将资产轻松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2、在转换为现金时,不会因市场价格而亏损

反着说,如果一个资产很困难才变现,或者变现的价格低于当初购买的价格,这个资产可以被判定为——缺乏流动性。

用黄金举例,2013年时中国大妈疯狂买入黄金的时候,当时的金价约为1350美元每盎司。

甲大妈当时买入了,但没有在当年1450美元抛售,而是随后几年继续持有,金价跌去20%。有一天,甲大妈家里急着用钱,不得不在低位卖出。

甲大妈的例子说明她的黄金资产虽然可以变现,但卖出时亏损了,本质上是缺乏流动性。

很多人能理解流动性的变现能力,但往往忽略了所谓“具有流动性”还需要资产卖出时不亏损。

从企业的角度去定义流动性,说的是财务上的流动性:

财务流动性衡量的是公司利用可用的流动资产履行其财务义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其实这个偿债能力也适用于个人,例如突然的失业令夫妻一方没有经济收入,导致整个家庭无法及时还贷,此情况视为缺乏流动性。

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企业流动性的讨论,先针对个人或者家庭的流动性来讨论。

为什么流动性才是财富的真正价值?

坊间流传一种流行的说法:

“没有卖出,你就没有亏,只是被套牢
没有卖出,你也没有赚,只是玩了数字游戏”

因为金融知识的日益普及,很多朋友一眼就看出问题——赔进去的时间也是亏损的

其实,这流行的说法非常阿Q精神......或者就是“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

即便完全忽略时间成本,接受套牢本身就是否定资产的流动性。

投资本是投资未来的价值,而所谓的未来,指的是市场里有买家愿意买你手上的东西,而且买家开出价格还包含了你购入的成本和持有的时间成本。

反着说,“有价无市”的资产都是废品一堆

回到买房的例子,市中心因为各项配套,特别是优质的教育和医疗的资源相对集中;同时,市中心有限的土地供应也产生了相对确定的供应;与此对比的是,在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市场里的买家/需求始终在线。

综合考虑,极难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也就是说市中心的房产始终保有流动性。

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发达不发达的国家,只要是中心城市的优良地段的房产,长期而言都是平稳上涨的... 纽约、东京、伦敦、伊斯坦布尔、莫斯科、河内... 大家可以脑补,甚至去查查资料证实一下。

那些希望买便宜一点的地段的朋友,如果买房纯属自住,安心的接受便宜地段的各种配套,没想过要卖,那这个房产是否有流动性不是个大问题。(可谁在当下会这么“认命”呢?)

但如果想以投资为目的,在非中心城区的周边趁低买入,期待未来能找到接盘侠,卖个好价钱,那就必须慎重考虑流动性的问题,必须避免掉进“有价无市”的深坑里了。

退一万步,如果哪天急需一大笔钱应急,房产作为家庭最大的资产,能及时卖出去已经是万幸,亏不亏可能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