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皇帝的父亲都是上一任皇帝,即使不是上一任皇帝,那必然也是宗室成员。但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说有些开国皇帝的父亲,开国皇帝也就是创建封建王朝的皇帝。这儿说有些是因为,还有部分开国皇帝是上一任王朝的宗室,比如说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西汉王朝的宗室。相较刘秀,秦始皇又复杂一些,这位首创皇帝一词的始皇帝称皇帝前便已经是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父亲也并不是皇帝,不过身份恐怕也不是一般开国皇帝的父亲能比的,为秦庄襄王。除去这两类,其余的开国皇帝父亲不是平民便是将领、贵族,不过开国这一基业比较难。他们在称帝前基本上都以及三四五十岁了,古代因着医疗技术又都不是很长寿,所以开国皇帝的父亲们大多在其称帝前便已经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还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父亲是平民身份。儿子却是皇帝,皇帝为天下之主,所有人见了都必须跪着拜见。可父亲拜儿子,这不是有违道德伦理,好在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这里说的这位平民父亲与皇帝儿子,便是刘邦与他的父亲刘太公,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中国历史上有着四百余位皇帝,但刘邦在这一众皇帝之中也算得上比较家喻户晓的,楚汉之争、鸿门宴都广为流传。《史记》记载刘邦开始的时候是秦朝沛县泗水亭长,不料一次释放刑徒犯了错,只好藏匿在芒砀山中。也是他运气够好,秦始皇没多久驾崩于沙丘,六国遗族开始活跃,农民也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做了皇帝之后,他专门把父亲请到长安来,可是又害怕父亲想念家乡的人物。于是他又把家乡的人全部请了过来,并且动用财力在长安“复制”了一个他老家的“村庄”,就是一个地形地貌、建筑完全与他老家一样的地方,这样他的老父亲每天就能在乡间小道上散步,跟老邻居唠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一件事情还是让刘邦觉得很自责:刘太公每次见他都要行跪拜礼。《史记》上这么写道:“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后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意思是,汉高祖当皇帝后每隔五天就要去朝拜自己的父亲,并且像普通儿子见父亲一样行礼,但是他父亲却觉得这样不合适,哪有皇帝拜见臣子的道理呢?

于是后来刘邦去拜见他父亲的时候,刘太公都跪在地上迎接他,吓得刘邦大惊失色,跑下车来扶起刘太公,让他不要这样做了。但是刘太公却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这话也说得刘邦没话可说,因为名义上确实如此:统帅万邦的中国天子,怎么可以下拜平民呢?

但是这难不倒机智的刘邦,他想出了个主意: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既然皇帝不能拜见平民,但是皇帝拜见太上皇,这就没问题了吧?毕竟太上皇可是还在皇帝之上了,从此刘太公安心接受刘邦的跪拜了。而太上皇这个制度也被后世的许多人效仿,不过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设立太上皇是为了保持对父亲的尊重,而后来大多数太上皇是退居幕后操控国政了,这样一比,其实刘邦还是蛮有人情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