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你好,我是大谦~

提到跳槽换工作,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要裸辞”,哪怕再想走,理智的做法还是等拿到offer,确定了去向之后再去提离职,要不然就是不稳妥的表现。

这样的想法有错吗?其实也没有,从现实角度来说,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保持职业生涯不间断,在就业市场“保值”的好办法。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人加入职场,骑驴找马的老观念正在更新,越来越多的HR和企业发现,现在的职场人,找工作是越来越不着急了。

小雨最近朋友圈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她辞去了“剪不断,理更乱”的工作,彻底将一切焦虑抛之脑后,带着归零的心态,收拾几件衣服,带上相机,就上路了。

虽然是裸辞,但小雨可没闲着。这一次她外出采风,一方面是为了一个国际级别的摄影大赛拍摄素材;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她心仪已久的杂志社准备面试照片,她希望通过这一次跳出舒适圈,开启新的起点。

于是小雨就这样,一边在路上分享着自己的作品,另一边,也有一些杂志和公司因为喜欢作品而纷纷伸出橄榄枝,让小雨反而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其实小雨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比起之前求职者要“无缝衔接”的工作状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换工作的时候,会有意识给自己放个假,短则十天半月,多则半年一年的也不在少数。

那有人会说,你选择间隔期去学习提升,像小雨那样,是可取的,但如果什么也不做,就是单纯地按下暂停键,然后“混吃等死”,那万万就不可取了吧?

其实也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节奏,生活也好,工作也罢。

有的人就是认为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这样才能调整好状态,重新进入职场;也有的人觉得之前的工作太辛苦,要趁着跳槽的间隔期,给自己一些奖励,走走停停,去看更广阔的的世界。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只要你觉得是好的,适合你的,就没有好坏的区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刘在半年内换了两份工作,发现自己是越跳越不满意。好的吧,嫌他跳槽频繁,技艺不精,看不上他;一般的吧,他又有点心高气傲,总想着要更好。这来回几次,简历是越来越不好看。

大刘本来还有点看不上和自己最早同期辞职的蒋言,他换了两份工作,但人家半年不动没收入,不知道在家鼓捣什么。可就在他想换第三份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心仪下家的时候,蒋言居然收到了他想都不敢想的头部公司offer。

而仔细打听才知道,蒋言在上一次辞职就下定决心要跳进一个更好的平台,特地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匹配想要的职位,顶着身边人不解的压力和囊中羞涩,总算是熬出了头。

就像一开始大刘“看不上”蒋言“闲”在家,很多人不认可“求职间隔期”,无非有两点:一个是待业期过长不好找工作,另一个是没有收入。

这也是职场人一进入待业期就焦虑,哪怕信誓旦旦这次跳出火坑再不入虎穴,最终还是抵不住内外部的压力,匆匆入职,然后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可扛得住压力,会利用间隔期的职场人,会把握这段时间更加理性选择职业、去多了解和反思,最终搞清楚自己想要的。

当然,间隔期有时候会带来直接收入的损失,可是如果着急就业,匆匆选择一个行业,然后就被打上标签,绑定在这个岗位上了,后面想要再跳槽,就很难选择到更好的职位,就只能穷一辈子。

是选择穷一阵子还是一辈子,理智的人肯定都选择前者。但有时候着急慌忙的选择,会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放到了前者的位置还不自知。

在国外大学的升学体系中,有一个现象十分常见,叫“Gap Year”。大学允许在开学前,让学生们延迟一年入学,并保留他们的offer,如果他们需要,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做完之后,再回来上学。

有学生选择周游世界,去看不同的风景;有学生会去做义工,全身心投入到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也有人选择放空自己,给之后的学习留一个喘息的空间。

哈佛学生报就曾经代表学校发声,建议所有哈佛的学生,都考虑这个选项。

很多亲身经历过的哈佛学子也纷纷反馈,延后一年的入学,表面上看是晚一年才能毕业了,但是通过这一年的空挡期,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知和视野,可谓是人生的转折点。

这种情况放在职场上也同样适用,“慢就业”有时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你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匹配心仪的工作;搞清楚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及时回到正轨;全身心放松之后,反而更容易遇到好的机遇。

“慢就业”是一种多元选择,现在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相比较慌不择路地随便就业,“慢就业”才是更对自己的负责的一种态度。

©大谦,500强名企运营师,多家知名求职平台合作导师,已帮助1000+学员斩获心仪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