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用时间酿酒

插图:heo jise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会吧,只有我一个人觉得×××

就这?

谁让你穿得这么少,活该被骚扰!

他还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那么多干啥?

才捐一万块?真是越有钱越抠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打开热点资讯的评论,都能被一些类似上面的阴阳怪气的杠精言论气到翻白眼,忍不住怼回去。

如果说过去,精力管理的主要渠道是睡好觉、吃好饭、坚持运动的话,

到了今天,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少撕点×,远离杠精,绝对称得上是新时代最重要的精力管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撕×那点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撕×的人越来越多了?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网上撕×情况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网民群体的飞速增长。

《笑傲江湖》里有句经典台词: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

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始,不到30年的时间,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

换句话说就是,以前能跟你吵架的人只有身边那几十号人,但现在你的潜在吵架对象已经达到了数亿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伴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网民文化程度却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

在2001年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

虽然网民数量只有2250万,但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凭的网民占到93.56%,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也有41.14%。

但到了今天,在2021年2月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 高中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只剩下40.4%,不到2001年的一半。

当然,我并不是说学历高素质就高,毕竟学历过滤的只是学渣,却过滤不了人渣。

只是相对而言,在互联网还不够普及的年代,网友少以及愿意上网的人群都是对新鲜事物更有探索欲,包容度更高的一波人,自然撕×的情况就没有现在严重。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就是: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占比达到了19.3%。

也就是说,有时候你在网上跟人争得面红耳赤,对面可能还是一个不足12岁的孩子,我就亲眼见过好几次,自己亲戚家的孩子打游戏打到激动时,开着语音跟队友互骂。

第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但你知道其爆炸的程度有多可怕吗?

在美国作家杰克·特劳特所写的《重新定位》一书中,他列举了这样几组数据,大家可以直观感受下:

  • 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总量比过去5000年的信息加起来还要多;

  • 全世界每天出版的书籍超过4000册;

  • 《纽约时报》每日刊登的信息量比17世纪一个英国人一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还大

所以说,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信息。

视频网站上的各类综艺节目,新闻软件中的各种实时资讯,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游戏都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定会看见很多和自己生活节奏、观念完全不同的人和事儿。

大多时候这些观点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人的真实感受。

但有些人就是觉得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非要争个高低,把评论区搞得乌烟瘴气。

除此之外,信息爆炸难免还会出现一些让人完全理解无能的观点,就比如这种:

想不明白这样的评论是怎么得到7000多个认同的。。。

第三:信息茧房的愈演愈烈。

虽然这点和刚才所说的信息大爆炸看似冲突,但其实两者是紧密关联的。

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信息确实增加了,但另一方面,因为“算法机制”的出现,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更多是在同一纬度上的无限扩展而已。

内容平台从你的点赞记录,不断给你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

购物平台从你的过往记录,甚至从输入法中窃取你的潜在消费动向,美其名曰精准化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我们会觉得这些平台很智能,甚至很懂你,但时间久了,人们就发现自己掉进了信息茧房的陷阱。

什么是信息茧房?

它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所提出的。

是说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简单说就是,人们会出于本能,习惯性地只接受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丢掉了和外界的真实沟通,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自己的观念就是金科玉律, 对待不同意见的包容度大大降低,所以在网上吵架的频率自然就增加了。

除此之外,从大环境上来看,撕×现象越来越多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平台审核机制的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等,

但这些都属于互联网发展必然要经历的曲折过程,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平台机制的有效优化逐渐得到完善。

而下面这几点导致的撕×现象,或许就属于人性本身的不可逾越性。

第一: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需要找一个地方发泄。

郭德纲有句话说得很实在:人需要在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发泄自己。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和让自己恼火的事情,及时地将负面情绪给发泄出去非常有必要,

但不幸的是,因为互联网匿名、私密的特点,导致很多人将发泄的渠道放在了网上。

纪录片《网络喷子猎手》

有时候,你可能会纳闷喷子们怎么一点逻辑都不讲,

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讨论问题,只是为了吵架,单纯地发泄情绪而已,

这时候谁还跟你讲逻辑啊。

第二:流量党们的恶意引战,故意让人们对骂起来。

有人赚钱靠技术,有人赚钱靠体力,但有些人赚钱,靠的却是不要脸,为了利益,道德伦理早就抛在了脑后。

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说: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比如最近在V博上就出现一大堆“诅咒”别人的评论,目的就是为了把人吸引到它的主页,用找骂的方式引流宣传自己的产品。

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城市的发展,竟然会有组织地挑起竞争对手城市居民的对骂,真可谓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说到引战,还不得不说说现在愈演愈烈的女权问题。

首先说明一点,我100%尊重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权利,但对田园女权们的诸多行为实在不敢苟同。

就比如前段时间有个热搜叫#男子月薪5万征婚被骂过于自信#,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次征婚,但因为长相问题,评论区被女拳选手们攻陷了,纷纷调侃起这位男士,说他长得丑还过于自信,是普且信的代表人物。

看到这条热搜时,一时不知道该心疼这位男主,还是心疼自己。

什么时候清华大学毕业,大学老师,月入五万都成了“普通”???

女.拳选手们对男生“普通”的标准都这么高了?

当然,这些还是小儿科,我见过最离谱的发言还要属这张图:

Ps:这种反智言论,我总觉得不像是正常人会说的话,更像是一些为了无良博主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地有意为之,所以归为流量党一类。

第三:反社会人格,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即便是被当场揭穿也毫无悔意,又或是心理变态,对暴力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比如喜欢虐猫等等。

有人说,这些人就是标准的“垃圾人”,其实这个词还有个专业术语:反社会人格。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如果成年人至少拥有以下7个特征中的3个,并且在15岁之前具有品行障碍(攻击他人或动物、破坏财产、欺诈或盗窃、严重违反规则等)的一些症状,那么这个人在临床上就可以被确诊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无法遵守社会规范;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行事易冲动,无法提前做出计划;易怒,具有攻击性;漠视自身或他人的安危;一贯不负责任;在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窃他人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导致一个人反社会人格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基因,还有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文化的影响等等。

在欧美地区,反社会人格的比例高达4%,但在东南亚地区,这个比例则相对稀少,大概在0.03%~0.14%(中国台湾)。

虽然概率比较低,但在文章最开始我们也提到,咱们国家网民的数量已经突破9个亿,算下来拥有反社会人格的网民也有小一百万人。

所以有时候,当你在网上看到一些很反智的言论时,很可能他们就是有病!

你说你跟一个病人吵架,到底是谁错了?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反对、调侃和讽刺都是喷子,

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争论非常有必要。

只是当我们明白了撕×现象越来越多的原因后,再面对喷子时,便能多一分淡定,少一分被气到的概率。

很多时候,三观不同,连吵架都不在一个频道,你说A他说B,完全就没有沟通的基础。

甚至有些人的言论就是用来恶心你的,拉黑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希望大家都能远离杠精,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有两个人吵了一天,一人说3×8=24,另一个人说3×8=21,相争不下告到县衙。县官听罢说:“把三八二十四的那个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二十四的人就不满:“明明是他蠢,为何打我?” 县官答:“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还说你不蠢?不打你打谁?”

以上,共勉。

作者简介:

用时间酿酒,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倒有不少失败教训,愿你我都少走点弯路。新书《反本能2:如何对抗人性弱点》已上架销售。公众号:用时间酿酒。微博@用时间酿酒 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