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Lexi

2016年,英国 The Guardian 报道了 YouTube 上一个名为 “Webs and Tiaras”的频道,该频道发布的内容都由成人演员身穿蜘蛛侠、艾莎公主等卡通角色的戏服完成,但故事情节却跟正版卡通片完全不一样,而是夹带了很多成人内容。

这篇报道在当时并未激起多大的舆论反响,不少读者认为该频道只是在恶搞卡通角色,成年人看着挺有意思的,家长不要给孩子看就是了。

很快,大家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越来越多类似的擦边球视频被拍摄、制作,并在 YouTube 上飞速传播开,就连 Youtube 旗下儿童专用平台 YouTube Kids 上也可以看到,而很多家长还毫不知情。

这些视频中有一些看起来像是经费有限、粗制滥造所呈现的恶趣味,比如冰雪奇缘 Elsa 长了鸡脚,蜘蛛侠被圣诞老人绑架等。

但是另一些则在刻意躲避平台的儿童友好审核。比如封面和标题都被编辑得与原卡通片无二致,且避开使用完整直白的限制级内容,转而将偷窥、性骚扰、当街大小便等片段快剪进一集完整的卡通片。这类视频很多还会关闭“喜欢”和“不喜欢”投票,让人们难以发现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接触了这类视频。

New York Times 在一篇相关报道中采访过一位后知后觉的家长,她说发现这类视频的存在是有次自己要准备晚餐,就让3岁的儿子独自在 YouTube Kids 上观看一个专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儿童频道,突然儿子不断喊道:“妈妈,我害怕!”

她跑过去查看,才发现频道内容已经跳转到一期改编过的节目,节目中儿子喜爱的卡通角色有的撞上电线杆,困在起火燃烧的车里,有的被恶魔附身,无意识地走向屋顶准备自杀。

“我很愤怒,我以为 YouTube Kids 都是审核过的儿童节目,可以让孩子自由安全地观看,以后我要陪儿子一起看儿童频道了”,这位母亲说。

在这些乱改卡通片中,最常出镜的角色是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公主,她以一个或烟酒都沾,或忙着堕胎,或不断被性骚扰的形象呈现给屏幕前数不清的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ew York Times 在2017年将这类视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争议命名为“Elsagate”,中文翻译为“艾莎门”。

哈佛医学院儿科教授兼媒体与儿童健康中心主任 Dr. Michael Rich 在采访中发表的观点代表了当时的主流声音:

“看到自己认识和信任的卡通角色以不正当或者暴力行为生活,会对孩子们造成超乎想象的影响。“

围绕“艾莎门”事件展开的讨论持续了将近一年,多个国家的众多明星、媒体、商业机构参与其中,几家主要广告商一度冻结了在 YouTube 上的广告投放。

而关于儿童邪典的讨论再没有结束。

邪典和扫黄打非

“艾莎门”现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代那些面向儿童但又呈现暴力、性爱、恋物癖、厕所幽默等少儿不宜元素的东西。在中国,很多人直接将“艾莎门”等同于“邪典文化”。

“邪典”在欧美语境下其实是一种合法存在的东西。它可以指一类小众的影片,也可以是一种亚文化,英文统称为 Cult。

很多成年人熟悉的文艺作品,比如《洛基恐怖秀》、《发条橙》都可以算是邪典片。但被标记为“邪典”的作品,往往属于限制级,不允许儿童观看。

所以说,正宗的“邪典”,从制作到传播都跟所谓的“儿童邪典”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内一家做邪典文化的公司的创始人,前几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曾这样解释“邪典”的含义:

“首先它的邪,是剑走偏锋的偏,不走主流的表现方式,而且喜欢风格极致化。这个典,还是要有艺术经典的可能性,很多当年的邪典,都成为后来的电影风格化经典作品,比如库布里克的、大卫·林奇的、昆汀的。”

这位创始人也认为,儿童邪典跟邪典完全不挨边,前者是纯粹的趣味变态,“手段变成了内容”,他打了一个比喻:“比如艺术品里会用到裸体,但和色情片里用到的裸体,是不一样的意义。”

“艾莎门”之后,YouTube 关闭、删除了大量相关账户和视频,宣布将加强儿童视频的审核,并且发布了一项新政策:通过标记的形式主动限制儿童浏览相关内容。

但在实施了更严格的审核和算法后,YouTube 上依然有漏网之鱼存在。一些由儿童自己上传的内容和初衷都无害的视频,也意外被恋童癖利用和传播。

如何在呈现方式上干脆利落地划分邪典文化和儿童邪典,至今仍然是数字时代的难题。

在国内,由于缺乏分级制度,邪典文化本身与儿童邪典之间的界定和监管有更加复杂的表现。

2018年年初,有微博网友转发了一篇名为“一群变态锁定观看 YouTube 的孩童,我以前为他们工作”的外网帖子,作者自称曾在某卡通片制作公司担任剪辑师。

他在帖子中写道,公司每名剪辑师每次只负责剪一部作品的几秒钟,剪完就会被统一收走,且员工之间不能交谈,没人知道完整版到底是什么样。自己曾在高层错发给他的邮件中,看到了儿童被殴打、虐待的视频,然后又亲眼撞见高层聚在一块看虐童视频,紧接着自己就被辞退了。

离职后,作者发现侄女竟然在 YouTube 上找到了前司制作的卡通片,细看之后发现成品真的都植入了软色情或虐童情节。

这个帖子将邪典文化带入中国家长的视线,迅速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

几天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启动“护苗2018”专项行动,表示将对包括搜狐、爱奇艺在内的多个视频平台上少儿不宜的卡通片进行重点打击、清理。

这一行动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有媒体发现,护苗行动开展后,在几个平台上传电影《冰雪奇缘》中艾莎公主的经典片段,却显示“标题含有不适合传播的敏感词信息无法发布”。

“成年设计者不能说这只是误会”

国庆长假前,江南布衣爆出旗下童装设计涉嫌传播“儿童邪典”。

这些童装上,有的写有“Welcome to the hell”(欢迎来到地狱)、“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等英文,有的画有破碎、流血的动物或撒旦、恶魔等形象,还有的直接将西方油画中肉欲欢愉的场景剪接了过来。

同时被曝光的江南布衣外网账号上以及其品牌合作摄影师在个人账号上发布过的更多更加有争议性的儿童内容,令人质疑该公司童装设计不当的背后,是否代表公司内部存在更大的问题。

江南布衣事件迅速发酵的基础是,它将原本存在于网络世界的儿童邪典,带入到现实世界,从而引发了家长们的巨大担忧。

但是在一个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空前活跃的时代,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意外。

2020年,一位美国母亲曾在网上发帖控诉一款魔发精灵玩具的设计公司存在设计不当、涉嫌性诱导等问题。

她发现自己为女儿购买的一款魔发精灵身上,除了包装盒上写明的“肚子按钮:按压后精灵会唱歌”外,屁股上还有一个按钮,是女儿无意间拨开精灵的裙子才发现的,按压会让精灵发出欢快的笑声。

这位母亲随后在网上发起请愿投票,有超30000名网友认为该玩具需要立即下架,玩具公司也需要接受调查。

公司发言人出面回应称,第二个按钮只是为了让精灵坐下后也能有所反应的设计之一,对于引发的误会和影响表示歉意,可以为这位母亲提供退换货,也会下架同款商品。

这个回应在当时激起了更多的不满,不少人认为该公司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某位参与了投票的业内设计人员说,这种设计用在成人玩具上没问题,用在儿童玩具上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它可能让孩子认为被人触碰自己的私处是很好笑的事情,特别是孩子本来就没有足够的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

“成人设计者不能说这只是个误会,因为我们本来就懂的更多。说实话,这种设计如果是在我的公司,根本没可能提交给工厂制造,就会被所有人否掉。”

陷入舆论漩涡的江南布衣的首席设计师尹晓越曾说,也许孩子的接受程度比我们想象的高。

没错,正是因为这样,儿童用品在设计、销售、使用时才需要更严苛的底线。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