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个海关小职员,奋笔疾书百万字引爆网络。领导评价:平时看着很一般,真没想到,他有这能耐!而其后15年,他却几乎销声匿迹,但那些曾经写下的文字,给他带来了超过7000万的版税收入,被网友尊为:有骨气的一代青年楷模!

这个小职员就是顺德海关的科员石悦,2009年被邀请到央视《面对面》接受采访,领导特别惊讶,因为在领导的眼里,石悦实在算不上出彩,话很少不活跃,只知道埋头干活,万万没想到他就是网络名作家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爆火,销售超过千万套,改变了中国文学史,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印象,掀起了读史热,2006年更是成为“明史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和他同年考进顺德海关的同事说,2000年大家一起进海关,几年来他绝对默默无闻。平时习惯独来独往,书不离手,思维独特,说话总让人莫名其妙。没想到,有这般能耐!厉害!领导真是看走眼咯。”

谁也没想到,15年后,当年是个小科员的石悦已经成为一名副厅局级干部,将当年觉得他很一般的领导同事远远甩在身后。

所以,人一生的际遇是很难说的,英雄不问出处,莫欺少年穷,有的人不是傻,只是大智若愚而已。

《明朝那些事儿》最开始是在网上连载的历史小说,由于内容有趣好读又有内涵,点击量惊人。纸质书籍正式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书榜首,长盛不衰。“当年明月”的真身石悦是怎样的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历史痴迷者,讲故事的好手

石悦从小痴迷历史,性格内向话少,闲暇时间就是用来读历史书,父母是公务员,也很支持他的爱好,所有市面上能买到的历史书都买齐了。在念大学前就已经通读了二十四史,几千万字,古文功底了得。上大学和工作后专攻明史,一部《明实录》来回读了好多遍,细节滚瓜烂熟。

喜欢写文章的石悦有一天心血来潮,以“当年明月”为笔名,以《明朝那些事儿》为题目,悄悄在网上开始发帖连载明朝历史。

网民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帖子,发现这个历史帖子与众不同:正儿八经讲历史人物,剧情紧凑环环相扣,有悬疑有推理,像看悬疑小说,又有冷不防的幽默,爆笑不已,有崇高的英雄,也有工于心计的帝王权臣,让人欲罢不能,读来只觉得“太有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那些事儿》火了,无数忠实粉丝每天等更新,纸质版书籍出版后,十几年累计销售过千万套,创下了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一时之间,石悦声名鹊起名利双收,这年石悦才27岁。

2.低调行事,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公务员家庭自小“低调行事”的教育,加上石悦多年读历史得到的经验:不论一个人多厉害,外界的夸赞一多就容易飘,飘了就完了。石悦在名利滚滚而来时,保持了警惕和清醒。

石悦极少接受采访。有一次一个相熟的记者软磨硬泡终于让他答应接受采访,见面后发现石悦的袖口坏了,他解释说不小心被消毒水烧坏了,自己的生活能力超烂。

成名后,很多出版人找上门来,邀约石悦辞去工作写作《*朝那些事儿》系列,定能赚盆满钵满。

石悦父亲告诫石悦:无论你成多大名赚多少钱,都要有一份正经工作,石悦自己也十分认同。他拒绝了邀请,按部就班做着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生活很简朴。

所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每晚读两个小时历史,雷打不动

石悦从少年时起就每天读两个小时的历史,雷打不动,写作的3年间也未中断。

每天写1500字到2000字,还要查阅核实史料,石悦每天下班后要读书写作四到六个小时,往往写完就深夜了,倒头就睡,格外充实。

很多人抱怨自己事情多,没有时间读书,石悦说:人只要不干乱七八糟的事,是会有很多时间的,下班后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作,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也是这种专注和热爱,让《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纯粹,历史专业性过关,姿态也很低,让所有人都能看懂、有趣,将他对于历史的理解,深入浅出地写出来。很多人读了这部作品,就爱上了历史,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他的笔下,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语言幽默、史实严谨,嬉笑怒骂,甚至还有一种很有镜头感,电影感,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牟利之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在当年明月的笔下,你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和战争权谋,穿透了人性。

在胡宗宪一章中,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抗倭,是个抗倭名将,连戚继光都是他手下。打了一辈子仗他没有死在抗倭战场上,却因为站队问题朝堂政治斗争投入大牢,折磨到自杀。自杀前留下两句诗:宝剑埋深狱,忠魂绕白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是深厚的,读史让人明智。熟读历史以史为鉴,你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发生过的事情今天依然在上演,从历史中可以知晓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心人性。这也是《明朝那些事儿》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除了有趣有料,它还能让人学到很多的东西和道理。

放下手机读读史书吧,《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百看不厌、让人很有启发的书。下班后在家里读读挺好的,和孩子一起读还能帮助学习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