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围困北京城,明朝守卫北京的很多将领选择不战而退。

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

三月十八日,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

这个时候崇祯帝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4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其实当时的大明王朝并非无力抵抗李自成,在南方的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

然而左良玉并没有去京城勤王,虽然他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呢?

左良玉当时按兵不动主要有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点:左良玉的八十万大军有水分

左良玉所率领的部队,曾经被李自成的部队打败,左良玉兵力损耗特别严重。

《明史·左良玉传》记载:“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前五因为亲军,后五因为降军。”

从这段记载来看,左良玉即便是有八十万大军,这里面还是有水分的。

人数虽然不少,但是这后五营的降军,打起仗来,可能就不如前五营的亲军。

当时左良玉驻扎在武昌,崇祯在北京,从武昌赶去北京,在明朝这段路程也来不及。

第二点:左良玉年老多病,没有收复中原的雄心了。

从崇祯元年(1628年)左良玉担任辽东车右营都司开始,就一直在打仗。

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已经45岁的左良玉已经是戎马半生。

再加上左良玉在多次战争中,留下许多暗伤。《明史·左良玉》记载:“良玉已老且病,无中原意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点:内忧外患,左良玉也是无力回天

当时的大明王朝大势已去,李自成的军队势力特别强大,同时面临着关外的后金。

就这样内忧外患的局势,不是左良玉八十万大军能拯救的。对于李自成的军队,左良玉没有必胜的信心打败他。

左良玉还想着留在南方发展,保住大明的半壁江山,这是左良玉发挥的最大价值。

左良玉为何被称为忠臣呢?

左良玉这个人,在明朝末年的忠臣里面,属于一个骄横跋扈,拥兵自重的人。

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他在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想过向清朝投降,而是全力抵抗清军南下。

左良玉的野心也是想,在以后稳定南明朝政,为自己的家族争取更丰厚的地位和价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