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惜朝

9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

严肃地强调: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

共青团中央随之发文回应:

“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必须真正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

这一次,官方直接发话,“双减”是给孩子减负担的,不是给家长减责任的。

任何一个孩子的成才,最需要依靠的正是家长,家长永远都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一、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怕麻烦”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群里总有人吐槽。

让家长监督孩子学习,家长说太忙了;

让家长陪孩子多阅读,家长说没时间;

让家长管住孩子手机,家长说怕麻烦……

“太忙了”、“没时间”、“怕麻烦”,成了家长一次次逃避教育孩子的借口。

但父母的每一次拖延、逃避、缺席,都是对孩子教育的耽误。

教育学者钱志龙说过:“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烦’。”

因为怕麻烦,所以懒得管孩子的坏习惯;因为怕麻烦,所以直接让孩子上补习班;因为怕麻烦,所以不承认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

如果世上连父母都靠不住,那么孩子还能依靠谁?

靠学校?

学校只能教给孩子知识与规则,却给不了孩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和人生的理想。

靠老师?

老师也不是万能的!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给老师,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靠自己?

如果孩子成长只能靠自己,那要父母有什么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无法推卸责任。

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说过:“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大多都很麻烦啊。”

教育亦是如此,父母若选择方便了自己,一定会耽误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老师不是万能的,有些教育必须靠父母

不少家长都喜欢对老师说:“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

他们对老师抱以太多、太高的期待,自己想当“甩手掌柜”,但结果总是不如人意。

在一个普通班里,同样的老师,教一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学一样的内容。

有一些学生进步特别大,还后转入了重点班,对老师十分感激。

也有一些学生成绩一直吊车尾,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还经常辱骂老师。

尖子生和差生的差距,不在于老师,而在于家长,在于家庭。

当你怪孩子不好好读书时,先问自己有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你骂孩子看电脑、玩手机时,先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低头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若家长自己都做不好,又怎么给孩子好的示范?给孩子好的教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孩子的修行,更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引导。

父母既要承担“养”的责任,也要尽好“育”的责任,孩子的教育少不得父母的参与。

三、“双减”正式落地,真正拼爹妈的时代来了

“双减”以后,没了课外辅导,多了课后服务,不等于家长可以撒手不管。

有钱人家的孩子,依然可以找渠道补课,培养特长,全方位碾压普通人家的孩子。

正如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所说:

“像我这种属于中产家庭的孩子,家长也是知识分子,又生活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或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

现实很残酷,然而,许多普通人家的家长依然看不清真相。

他们只顾着打工赚钱,忽略了教育孩子,既给不了孩子好的资源,也给不了孩子好的教育。

即使挣再多的钱,也挽回不了陪伴孩子的缺失;

即使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董卿曾经在节目上奉劝所有家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教育就是要拼爹妈,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而付出心力的竞争。

拼不了官二代、富二代,那就拼父母能创造的环境、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父母的认知有多高,孩子的未来就有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教育无法重来,请务必对孩子亲力亲为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教育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到了,再想教育也晚了。”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

真的“为孩子好”,请一定要抓住教育的有效期!

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

99%的孩子都需要家长督促,一定要从小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打好自律的基础。

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自律的孩子背后,需要父母日积月累的“狠心”与坚定!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

著名教育专家陶宏开教授强调:“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也是最有成就的伟大事业。”

您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可您不一样,您就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坏孩子、差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缺位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亲力亲为,别让今天的偷懒,成为明天孩子最深的遗憾。

五、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世间大多数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他们不惜花更多的钱,送孩子上名牌学校,给孩子报黄金补习班,培养孩子的多种特长。

但孩子最需要的,不过是由最信任的人——父母,给他们最恰当的教育——言传身教

是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的一段话,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
  •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

如果你希望孩子规律作息,那就不要熬夜追剧;

如果你希望孩子热爱读书,那就先养成阅读的习惯;

如果你希望孩子诚实守信,那就要信守承诺,言出必行……

再好的名校,再优秀的名师,都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尽可能去照亮孩子。

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怎样的人。

“双减”之下,真正“拼爹妈”的时代到了!

父母为孩子投入多少,付出多少,最终都会在孩子身上尽数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将影响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