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房价的认识都是“持续上涨”!说实话,这并不奇怪。毕竟,在过去二十多年间,我们国家的房价就是这样发展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全国的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9860元/平,与1998年房改初年相比,全国的平均房价上涨了近5倍左右。倘若把一、二线城市单独拎出来比较,房价涨幅更是达到了10~20倍,核心地段甚至达到了3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房价涨幅背景下,人们会形成房价“持续上涨”的认识也就不足为奇了。时间来到2021年,特别是下半年,楼市一反常态,关于“房价下跌”的报道频频出现。比如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显示,深圳福田区的一套学区房,降价500万仍无人买;再比如根据易居研究院副院长透漏,一位重庆的炒房客,原价200万买的房子,2年后(也就是现在),正在以150万的价格出售,直接降价50万。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些降价幅度比较大的房子,相比较过去的房价,我们把这类房子称为“白菜房”也不为过。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时间进入2021年以后,楼市会出现类似的“白菜房”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城镇住房拥有率接近饱和,购房需求减少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户均1.5套,其中,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拥有两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31%,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10.5%。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城镇住房拥有率已经接近饱和。同时,截至目前我们国家的住房总量已经出现明显过剩的现象,根据经济学家任泽平的研究成果显示,截止到2018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存量房产就已经超过了3.11亿套。

要知道,我们国家的住房形式可不仅仅只有商品房,还有大量的小产权房、保障性住房以及农村宅基地住房等等。如此一来,足以说明,我们国家已经不缺房子了。

更何况,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新生儿出生率在逐年降低,人口老龄化却在日益加重,以及城镇化开始进入缓慢发展的阶段,凡此种种,旨在说明一个结果,那就是购房需求的减少。

2、楼市调控持续收紧,房地产金融监管不断升级

最近楼市的一系列变化,离不开楼市调控的持续收紧。众所周知,从2019年开始,楼市调控开始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金融监管不断升级,比如“三道红线”的出台、“限贷令”的实施、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严查等等。

尤其是今年下半年,随着“限贷令”的深化发展,多地开始出现房贷利率的提高以及按揭贷款难度的升级,甚至出现部分城市二手房停贷的问题。还有,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学区房也在调整当中,比如教师轮岗制度以及多地划片制度的实施等等。

凡此一系列楼市政策新规的调整以及当今楼市所面临的现状,打破了过去多年房价持续上涨的基础,故而楼市开始降低增长速度。长期来看,随着住房总量的继续增长、购房需求的持续减少以及楼市调控的不断加深,类似的“白菜房”会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认为笔者是在信口开河,其实不然!根据新华社的文章《合理房J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在》的观点显示,接下来的楼市将会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基调。也就是说,楼市调控短期内不会消失,会一直持续主导楼市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住有所居的目标,以及达到楼市的合理化、常态化和正常化。

我们都知道,楼市调控的主旋律是“房住不炒”,相关措施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以及“因城施策”。对此,该不该买房也就清楚了,简单来说,四个字可以概括,就是我常说的“按需购买”。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