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社会偏重物质文化,而精神文化有些荒废了。

就拿儿童教育来说,大家但凡手头宽松一点,都是十分舍得给小孩买很多的玩具,也十分愿意送孩子去接受早教,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玩具满足了儿童的物质欲望。早教符合了父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期望。但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忽视和抛弃了一个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启蒙教育。

以前,越注重学识和地位的人越注重儿童启蒙教育,不管攀关系,还是花重金,总要给孩子找一个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启蒙老师。

例如,孔子母亲先求表兄冉夫子当小孔丘的启蒙老师,后来又千方百计求掌管鲁国文献典籍的左太史收小孔丘为徒。孙中山给儿子孙科拜梁启超大师为启蒙老师。毛主席在还没到上学年纪就被外婆安排去专门做启蒙教育的学堂旁听,因为这个私塾的校长,也是那里唯一的老师,就是毛主席的八舅文正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物质文化的大丰富,很多的精神文化随之发生改变,甚至被物质文化侵蚀,扭曲。再拿“启蒙”为例,启蒙本是启发人的情商和智商,让人通过学习和自学,自悟、自觉、自发摆脱愚昧,明白事理。不但儿童需要启蒙,一切心有不解的迷茫困惑和痛苦的人都需要启蒙。任何人都需要受人启蒙,才能启蒙他人,反过来进一步启蒙自己。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思想必须通过交流沟通,才能促进互相理解。

奇怪的是,现在网络上似乎很多人表示反感启蒙,常有人狂喷怒怼:凭什么要你启蒙?你算哪根葱?首先,很可能是发表启蒙言论的人挂羊头卖狗肉,专门教训他人,从不启蒙自己,所以让人觉得特别讨厌。相反,有些人习惯于输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习惯于享受意见领袖般的优越性,听不进半点不同的意见,这些人当然也是只喜欢教训他人,不喜欢被他人启蒙。归根结底,反感启蒙的社会心理反映了我们多数人习惯于意见输出,缺乏思想交流的社会文化与环境。

现在的教育丢弃了启蒙传统,加上知识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大中小学校教育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减负比大胖子减肥更难。

虽然学生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独立思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却往往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智商与情商发展不成正比,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学生(包括大中小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一不小心情绪失控,就会做出后果不堪设想的极端行为。

因此,我们应恢复启蒙传统,改良儿童教育。启蒙的关键不在于传统文化的生搬硬套,更不在于国学经典的讲解传授。启蒙的重点在于启发心智,使人形成多动脑思考,多动嘴辩论,多动笔行文的好习惯,勇于提问,敢于立论,先且不论对错,然而必须笃于实践,小心求证——这是独立人格成长的必经之路。

升级和普及启蒙文化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