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美国漫威影业宣布,将旗下漫画超级英雄“尚气”的故事搬上荧幕。“尚气”作为漫威英雄宇宙中唯一的华人英雄,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广泛关注。

对于这部漫威力图投放中国市场的野心之作,中国主流观众似乎并不买账。漫画原作中尚气的父亲“傅满洲”是20世纪初期著名的“黄祸”形象,辱华争议首先让中国观众大呼下头,电影的选角更让片方陷入是否对中国人形象存在刻板印象、矮化丑化之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八月,片方开始在中国铺垫营销动作。漫威首先宣传更名后的《尚气与十环传奇》在烂番茄的新鲜度高达92%,成为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第五高分,又“净化”出大量正面通稿,“放下成见”、“口碑爆棚”、“创新与突破”等关键词成为宣传口号。

九月初,《尚气与十环传奇》将在北美、韩国、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等市场上映,豆瓣显示该片也将在九月于中国大陆上映。

《尚气》将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真实性虽无法核实,漫威却早早在中国市场中铺垫舆论,力求挽回市场,让中国观众对这部美式中国英雄电影从“拒绝”到“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英雄与“黄祸”

尚气是谁?根据漫威官方解释,尚气的名字“Shang-Chi”的字面含义为“rising and advancing of the spirit”,意为“清气上升”。尚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功夫巨星李小龙。

在漫画原作中,尚气是一个独居于湖南乡村的中国青年,他身材高大、体型健硕,常常穿着练功服,额前系着一条红色布带。淳朴而正直的尚气在十八岁之前一直过着行侠仗义、勇敢积极的生活。

成年之后,他就到英国、美国等地执行父亲傅满洲给他的杀人任务。之后,他渐渐对父亲产生怀疑,当得知一直尊敬的父亲其实是一个邪恶的魔头后,他摆脱了父亲的控制,走上了英雄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中国市场野心勃勃的漫威,在《尚气与十环传奇》拍摄与上映的过程中,却并没有顺心顺意。

首先,尚气的故事框架仍然陈旧而傲慢。一个自幼在中国接受训练的武术家,最终反抗自己邪恶的父亲,成为美国超级英雄,这实质上是一个被白人驯化的华裔,通过杀死自己的黄祸父亲,来换取生存空间的故事。

只有美国的自由与平等才能让英雄们实现自我价值,先进的美式文化让一切野蛮与邪恶的力量皈依,本就是创作者自身立场与观点催生出的价值观。

美国流行文化在世界各国渗透上百年,用精美特效、上乘质量、顶级演员等糖纸包裹着的内核却未必为糖。美式思维、文化与立场通过这些精美的作品输出,却很难说清其中的意图是否清白无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故事框架中的夹带私货尚且难以定性,那么尚气父亲“傅满洲”的形象则的确充满争议。

“傅满洲博士”是1913年诞生于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笔下的“中国恶人”,20年代在美国影视化后大获成功。这一虚拟人物明明没有原型人物与相关背景,却常常被美国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充满邪恶、贪婪、刻薄气质的中国人物。

从1974年起,傅满洲就以 “尚气”父亲的身份出现在漫威漫画 《功夫之王》中。在这些作品里,傅满洲是一个威胁世界安全的野心家,是西方“黄祸”思想的标志,也是全世界默认的仇华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满洲作为产生于上个世纪、带有抹黑中国色彩的人物,本应该是属于特定历史阶段的陈旧糟粕,不应该再多做讨论。而漫威影业执意将这一人物从过去再度搬运出来,用电影这一传播力更广的方式扩大傅满洲的知名度,势必会在当今时代再一次伤害中国观众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饰演傅满洲的中国香港演员梁朝伟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因为被影片中的父子情感动而接拍,完全回避对人物本身的看法。在遭受大量恶评后,他直接缺席影片的伦敦首映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观众看来,傅满洲这一人物本就不适合探讨能否改编,或者说怎么改编都没有必要。漫威如果真的尊重中国观众,又特别想呈现感天动地父子情,大可以直接给尚气换个爹,而非执着地安插一个争议人物。漫威此举到底是决策失误的找补,还是深思熟虑后的私货,就更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影视中的 “东方主义”困境

杨蕾在博士论文中提出,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困境,即用“想象的东方”去替代“真实的东方”,一直贯穿在西方世界塑造黄种人形象的过程中。

上个世纪“黄祸论”的传播过程中,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印刷媒体商业化的时代,为了增加销量,西方媒体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大肆渲染与中国人和唐人街有关的耸人听闻的案件,“黄祸”就这样逐渐从一种猜想和传言变成了被欧美国家民众所认同和接受的 “事实”。

在视听媒体急速发展的年代,西方世界塑造华人形象仍然透露出跨文化叙事中存在层次过浅、随意拼贴、刻板印象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傅满洲作为捏造与丑化的华人形象,被西方大众反感;之后的尚气作为美式文化规训的华人英雄,又受到观众的喜爱。说到底,坏话好话都让西方创作者说尽了,也逃不开这样一个内核:一个异国人物能否被接受只在于TA是否站在我们的对立面。

从《摘金奇缘》到《花木兰》,再到如今的《尚气》,西方创作者对中国的看法有了“摒弃愚昧、野蛮、丑恶”的进步,却又陷入新的窠臼:眯眯眼矮个子的刻板形象、等级森严的服从式家族、忍辱负重的成长环境成了新的“中国人皮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无论是美国限定“左宗棠鸡”、还是美国电影中对“气”与“功夫”等概念神秘兮兮地改编、亦或是西方奢侈品对中国元素的滑稽融入,都没有跳脱“东方主义”的困境。那些受到西方观众欢迎的号称“来自中国”的人物和情节到了真正的中国却总是水土不服,延续百年的傲慢与偏见仍在作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奢侈品牌的中国风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文化之间理应互相平视

《尚气》尚未上映,没人能预测这部电影究竟在中国市场有何反响,我们却应该在类似的跨文化作品创作中产生新的体悟:不同种族、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有天然驱动力的,而异文化之间理应相互平视。

在当今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下,我们“一方面要对自我被塑造的形象与方式保持关注;另一方面要不断检验自我形象输出的效果,以达到更好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的目的”[1]。在纷杂的信息与文化环境下,适应“自者”与“他者”的转换,让我们智慧而古老的文明受到“他者”平视,也要在平等的交流中警惕扭曲的文化解读。

参考文献:[1] 杨蕾.从“傅满洲”到“尚气”——西方影视中华人形象塑造的“东方主义”困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4):105-1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