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刘时和

大慈寺的历史积淀十分厚重,文化十分悠久,在四川的地方史、民俗史、美术史、城建史、佛教史中都占有一席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

一、千年丛林,庙宇宏大

大慈寺,在成都人口中又叫太子寺,她的正式名称为“大圣慈寺”。这是唐玄宗亲取之名。

“安史之乱”时,中原战乱.流民纷纷入蜀。当时有个和尚叫英干,在成都街头施舍稀饭,救济饥民。同时,并为动乱的国家在佛前祈祷求福。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历经艰辛的唐玄宗逃难至蜀中,听说英干的善行后很受感动,特地召见了他,为他题写了“大圣慈寺”门额,并在当时的成都东郊赐地一千亩,敕建“大圣慈寺”。

当时,著名禅师无相正在成都,玄宗对他极为礼敬,曾派人迎他入行宫供养。无相原是新罗国(今韩国)王子,自愿出家为僧。开元十六年(728年)到中国,后入蜀游学,遇高僧处寂,为他取号曰“无相”。因其俗家姓金.成都人呼他为“金和尚”。无相便募劝成都广大佛教信众,捐钱捐物,修建大慈寺、净众寺等庙宇。这样,上有皇室支持,下有富庶的成都市民乐善好施.中有王公大臣、巨贾大富们纷纷倾资,大慈寺很快就于至德二年(757年)初步建成了。至今,成都民间称为“太子寺”,即缘于无相之故。

无相禅师像,图源:成都大慈寺微信公众号

此后,历任蜀中官员都礼敬佛教,扶助大慈寺。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到蜀中任节度使,开凿解玉溪,从城西引水入城,流经大慈寺南面,又在寺中铸造①一尊二丈五尺高的普贤铜像.更给该寺增添了几多风光。他在《重修成都府大圣慈寺金像普贤菩萨记》中说:“观其左压华阳之胜,中据雄都之盛,岷江灌其前趾.玉垒秀其西偏。足以彰会昌之福地,宏一方之善诱,安其不大其栋宇,规正神居哉。”

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全国及成都庙宇,大都被毁。因大慈寺是玄宗亲笔赐额,且寺中还有玄宗御容写真殿,故逃脱一劫,被留下来.成为成都地区仅存的最大佛寺。

乾符三年(876年)西川节度使高骈扩筑成都罗城(外城),大慈寺、解玉溪均被包容进了新罗城中。自此,该寺进入了成都的中心部位。

该寺盛时,占地上千亩,几乎占了成都老城东部区域的一小半。西到今商业场,东抵旧城墙脚下,南至今镗钯街、红石柱横街,北达今天涯石北街、四圣祠一线。镗钯街原在寺内,是僧兵练武、存放古兵器镗钯等的库房。红石柱街西侧原有六棱形红石柱一根,柱端刻有石狮子,相传唐代大慈寺正门在此。可惜现今石柱早已不存在了。

远在西面的盐市口附近的粪草湖街,相传为唐代大慈寺的尿水船经此入金水河,后世遂成了街名。

大慈寺极盛时,曾拥有96院,阁殿塔厅堂廊房8524间之多。建筑分外壮丽,规模十分宏大。僧众常有数千,乃至万僧斋会。而唐代其他著名寺院,都远不及此。即使是京城长安玄奘曾译经的大慈恩寺,也不过“凡10余院,总1897间,敕度僧300人”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名僧辈出,传法四海

大慈寺不仅以规模宏大闻名,更以名僧辈出,传法久远而闻名,故被称为“震旦第一丛林”。

大慈寺在唐宋时期,是全国著名的传授佛教经论的讲寺。名僧知玄,曾于寺中讲学,闻名遐迩。因原俗姓陈,被蜀人呼为“陈菩萨”。曾被唐文宗、宣宗多次召见。唐僖宗逃避黄巢起义入川后,赐他号为“悟达国师”。他一生著述多达30万言。

宋代大慈寺是四川的讲教中心,不少名僧都是在此学习经论,再游学四方以成名的。如法演、纯白曾在此寺听名僧住普讲授(唯识论),后法演成为临济宗·杨岐禅系的五祖,纯白成为成都昭觉寺的第一代主持。出家于此的士圭禅师,后游学东南成名,奉宋高宗诏书,开山于浙江雁荡山能仁寺。出家于此的宝印和尚,与词人张孝祥、陆游交好,曾主持著名的浙江奉化雪窦寺,先后被宋孝宗、光宗召见,圆寂后宋光宗还赐他谥号曰“慈辩’。在大慈寺讲筵受教的环溪惟一,后奉宋理宗旨主持浙江宁波四明山天童寺。

在此学法,后声名远播日本的有慧远、西岩慧了、道隆禅师等。慧远以禅宗晓喻日本僧人觉阿,分传一派于日本。西岩慧了名震扶桑,日本丞相藤原也向他礼赠佛经。道隆出蜀游东南,后率徒东渡日本,于日本宝治二年(1248年)开法相于模州常乐禅寺。日本国执权北条时赖、嵯峨天皇先后为他建成建长禅寺、建仁寺,成了日本全国寺庙往谒的名山。他圆寂后,天皇敕赠他“大觉禅师”号,成为日本有禅师谥号之第一人。

三、艺术宝库,名满史册

唐玄宗、僖宗曾先后避难入川,带来文武百官及大批文人画师、能工巧匠。他们都曾驾往大慈寺烧香拜佛,并命翰林画师为他们在寺中留下了写真御容像。五代前后蜀王、孟父子沿袭唐风,也在寺中修建真堂,留下御容及帝戚百官的画像。这些画坛高手们,更多作的是佛教壁画,使大慈寺拥有了大量的中晚唐至宋代的壁画及雕塑艺术瑰宝。

据宋代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云:“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胜。”他先后九年,常去瞻看,“而未及见犹大半”。直到他当成都太守后,通过该寺僧人,“乃得其详”。该寺中共“画诸佛如来一千二百十五,菩萨一万四百八十八,帝释梵王六十八,罗汉祖僧一千七百八十五,天王、明王、大神将二百六十二,佛会经验变相一百五十八。”真是美不胜收,成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人间胜景。

大慈寺壁画 《灯发供养图》,图源:成都大慈寺微信公众号

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宋代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范成大的《成都古寺名笔记》等书记载,笔者粗略统计就有60多个名画家在大慈寺中的壁画留下了他们的真迹。

卢楞伽,长安人,随唐玄宗之后入蜀,善画,名耀全川,“当代名流咸伏其妙”。曾在寺中东西廊画行道高僧数堵壁画。颜真卿为其画题赞,书画俱妙,“时称二绝”。130多年后,王建于东廊修建三学院,十分珍爱其画,“不敢损之”,命工匠们分别移存于观音堂等处。250多年后到宋代仍完好。寺内的西林、保福、极乐诸院,都有其遗笔。1056年春三月,苏轼与苏辙,曾往极乐院观赏他的画迹,颇为叹服,留下题壁方去。

以工笔花鸟画代表西蜀画派的黄筌父子,集五代画艺之大成,影响宋代画风,成为北宋画院的主流派。他们也在寺中保福院、避暑宫留下了生动传神的竹、雀壁画。

孙知微,彭山人,“笔墨神妙,度越众人”。曾在大慈寺中寿宁院、东楼、承天院、祖堂等处作画不少。侯溥在《寿宁院记》中赞他:“孙知微之笔,鬼神恐其暴形,日星恐其运行, 林木恐其发生,浪涛恐其奔鸣。”他特别擅长画水,苏轼在《画水记》中记云:“始,知傲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仓皇入寺,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慈寺山门第一匾《古大圣慈寺》,图源:成都大慈寺微信公众号

四、游览胜地,商业中心

大慈寺因名画众多,庙宇宏大,园林秀丽,成为唐宋时期有名的游赏胜地。自唐玄宗,僖宗,前后蜀王、孟父子,到王公大臣及文人、百姓,都喜到庙中游乐,节假日更是成为惯例。

正月初二,官府出东门祀东君(司春之神)后,晚上即在大慈寺举办宴会。宴后还要歌妓们谱唱新词送茶。元宵节,大慈寺是灯会中心之一,以寺前玉溪中的水灯出名。从十四至十六,游众不绝,官府要在寺中早宴;成都人常在白天去寺中东北放生池,放生鹅鸭。十五晚上,太守要在寺南门上的雪锦楼赏灯。

三月初三,孟昶曾率百官游寺,宴饮赋诗。

端午节,除官方宴饮外,寺内外热闹非常,医生卖艾草等,道士卖符,各种卖红色和五彩丝线的,卖避邪物、长命吉祥物的,卖时令食品粽子的,都全赶来了。

七月七乞巧节,官方在寺中设宴,常从初六延至初八夜,宴后登寺门楼上观看锦江夜市。也在七夕让妇女们排列瓜果,在寺中乞巧游乐。七月十五,寺僧举办大型盂兰盆会,超度亡魂。白天(及十月十五)市人还要再度放生。直到十八夜,官府于寺中宴饮后于华严阁下散发盂兰盆。市民们拿着这些祭过祖先的盂兰盆,放上钱纸、冥衣等,用火焚化。

其余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成都的官民人等都要在寺中饮宴游乐。

大慈寺四方游人众多,趣事时有发生。宋代名儒程颐、程颢兄弟年青时随父宦游成都,曾在大慈寺见到一个用竹篾条箍桶的老头,居然腰间挟了本难读的<周易》,便暗笑着向其发问,那箍桶匠随手翻到第六十四卦反问,却将二程难倒。老头一笑为之解卦:"三阳爻皆失其应有之位也。"二人深思半晌,恍然大悟。后福建人袁滋专赴洛阳求学《易经》,程颐谦不敢当,说"易学在蜀,你何不往四川去求学呢?''后袁果真赴川,终于在邛崃学得了《易经》的奥义。这就是宋代传下的"易学在蜀"的著名典故。

一般寺庙都是远避红尘,而大慈寺却恰恰不同,侯溥的《寿宁院记》早就指出:"佛以静为乐,故凡塔庙,皆洁精谨严,屏远俗纷。独成都大慈寺,据圜匮之腹,商列贾次,茶炉药榜,篷占筵专,倡优杂戏之类,坌然其中,以游观之多而知一方之乐。"这大概就是成都人传统的一种庙会特色吧。

二月初八、三月初九,蚕市两度在寺前举办。这是春耕前后城乡以通农桑之需,万民凑集的一种庙会。除竹筐、蚕簸、扁担、锄犁外,其他工商百货、药材、花木、珍奇物品也都进入寺内外市场,商家们用竹子搭棚围屋,堆放货物,迎客挑选。各种宴饮、小吃、茶铺也紧紧随之而上,提供服务。此外,倡优杂耍之娱乐活动也纷纷登场。这简直就是近代成都灯会、花会的"古代远景"。尤其三月蚕市,"蜀人称其繁盛",连王建都忍不住在宫中登楼眺望。五月是成都之扇市。蜀扇历来享有盛名,唐代李德裕就曾有《桐花凤扇赋》咏蜀中纨扇,涪州(今绵阳)以茧造的绵扇名闻遐迩。扇市也在大慈寺。七月的七宝市,主要贩卖乞巧节用的红丝、彩缕及用金银、黄铜制作的七孔针等。

与大慈寺一墙之隔的太古里商业区

五、千载沧桑,无限遗憾

大慈寺已经历了1200多年的历史沧桑,身历了寺庙的屡毁屡建。

对大慈寺的最大威胁就是战乱和火灾。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寺中失火,烧了16个小院。南宋末年,蒙古骑兵屡攻四川,曾三入成都。千年古城,全被毁败。大慈寺也不例外,唐宋名画毁于一旦,连方丈秀朗都逃往江南。

进入明代,成都庙宇有所复兴,大慈寺虽有朝廷设置的管理佛教事务的"僧纲司",但其第一丛林的地位,已逐步被昭觉寺取代了。宣德十年(1435年),寺中又发大火,元气大损。虽经寺僧努力,从正统十一年(1446年)开始重建,直到50年后才修复,但地域已大为削减。明末,张献忠进据成都,后败退时,"尽焚成都宫室庐舍",该寺地处城中,再遭灭顶之灾。

清初,该寺修复不多年,又遭火灾,只剩下铜佛一尊,破殿一二栋了。至同治、光绪年间,虽经僧人们一再努力,重建寺院,但占地仅有40来亩了。这就是今日大慈寺的中心部分了。

其次是旧时代官僚、劣绅对庙产的侵占。如明代宰臣万安就曾仗势侵占该寺土地,在寺中修建私宅,后来其宅被改作"大益书院”,这就是今天书院南街地名的来历。

再次是现代城建中留下的遗憾。1958年“大跃进”时,在原棉花街、鸿春里的基础上扩建东风路,占去部分庙地,拆去了寺中的接引殿。殿中二丈五尺高的普贤铜像,为唐代韦皋所铸①,历经千年沧桑,逃过了历次战火,也被无知的人们轻易毁掉了。

最后是"文革"浩劫。50年代及60年代初,曾接待过前苏联、东欧、美国、日本、印度客人的大慈寺在"文革''中受到彻底破坏。佛像被毁一空,驻此的省佛教协会也被迫迁往文殊院。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以后,大慈寺于1981年被列为"成都市级文物单位",并拨款维修。1983年被改建为市博物馆,占地面积缩减到约20亩地。

成都市博物馆曾设于大慈寺内

2000年,成都市决定将博物馆迁出大慈寺。年底,该寺北大门上又挂出"大圣慈寺''的金字门额。

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能否从这深厚历史积淀的"大慈寺文化"中推陈出新,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呢?

2000年9月,韩国金泉市成为成都的第九个兄弟友好城市。2001年9月,李达昌副省长在会见驻香港韩国商会考察团时,希望韩国企业家扩大在川投资。我想,我们有关的领导和外事部门能否向韩国朋友指出中韩友谊源远流长,深居内陆的四川早在唐代就与韩国有了交往;能否用中韩两国文字为无相禅师在大慈寺建个纪念碑,让中韩两国人民都广为知晓呢?在现代旅游从"三S'(阳光SUN、大海SEA、沙滩SAND)发展到"三N"(怀旧情结Nostolgia、大自然Nature、自然天堂Nirvana)热潮中,在日本、韩国游客入川旅游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把大慈寺打造成旅游品牌,吸引他们更好地在蓉旅游。

在西部大开发中,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及其他城市建设中,规划部门能否增强历史责任感,走出建设部专家指责的"建设性破坏"误区,为保护我们的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历史文物作出新贡献呢?此外,宗教管理部门和佛学界,是否也可以通过大慈寺与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历史关系,进一步交流呢?

史学界、方志界、文化界也应义不容辞,带头宣传,保护和开发好大慈寺等古人文资源。

注①:此原系采用省文史馆的《成都城坊古迹考》的说法。近年翻看韦皋原著,才知是误引。应当是该寺和尚大洵、沙门体源在韦皋前30多年的大业年间所铸。

作者简介:刘时和,男,1968年毕业于水电部成都水力发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修文县水电部第九工程局,1982年底调回成都酒厂。四川省自修大学与川师中文系第一届毕业生,1985年考入成都市审计局。退休前曾任成都市审计局调研员、《成都市审计志》主编。系大慈寺恢复开放筹备小组顾问、四川省民俗学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员、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宜宾红楼梦酒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参加中韩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4次并发言,在海内外刊物发表诗词文上百首(篇)。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仅在头条号“巴蜀风物志”及同名公众号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成都头条##天府奇趣夜##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