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塑料演员”?人们或有不同定义,但无外乎华而不实、缺乏品质,以及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等。但与真正的演员相比,一些“塑料演员”反而人气更高、出镜率更高,收入也更高。

陈道明说,“塑料演员”是包装炒作出来的。完全不顾演员本分,脱离演艺事业规范,过度包装实属不该;流量并无原罪,流量至上则不可取。一些“塑料演员”缺乏起码的演技,也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提高演技上,在资本影响下中,借力畸形“饭圈文化”成为顶流,进而招摇过市,影响社会风气。

所以现在很多人提出限制这些塑料演员出演,当演员要考试,其实大可不必,这么一大批劣质演员出现也不能全怪资本,要怪首先要怪在广告监管上,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也是广告,演电视剧只是副业,只要打击了广告就能让他们没钱可赚。以吴亦凡为例,在他将要出事前夕,拍我的突然就所有的广告金主都和他切割了,等到吴亦凡被抓起来时,已经没有任何广告了,不得不说资本的眼光是锐利的,在吴亦凡被抓起来以前就已经社死了,等被抓起来只不过是另一只靴子落地,已经没有新闻价值了。

这些所谓的顶流明显最大的价值就是广告,在演员的价值上真是一文不值,他们就是靠脸吃饭,根本就不会演戏,全靠后期修,连台词也不说,后期配音。这样的演员本身就是多余,现在的后期水平完全可以只要他一张脸就做出全套电视剧,根本用不着演员。资本一定要让他们出演就是为了包装出他们做广告。

只要限制了他们的广告,他们就没有任何价值。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演员,反过来也是有什么样的演员就有什么样的观众。这些塑料演员的主要目标观众就是未成年人以及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刚成年的年轻人,完全不在乎年纪大一点的人感受。直到吴亦凡出事,我也是只知道有这么个,连他演过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的电视剧很多都不在乎年纪大一点人是否喜欢,他们只关心年轻人,只要他们愿意看就行了,年轻人欣赏水平不高,只要演员长得好看就行。年轻人消费意愿强,争取了这部分观众,广告商就愿意找他们做广告,可以查一下,找吴亦凡做广告的都是以年轻人为目标的商品,以老年人为目标的商品是没有人找这些顶流明星做广告的。

其实打击他们很简单的,限制每人做广告的数量,且每种商品只能做一种广告,而且必须要自己用,比如说他给可口可乐做了广告就不得再给任何饮料做广告,也不得手持任何品牌的饮料出现在公众场合。给衣服做了广告就不能穿任何别的品牌的衣服出现在公众场合。至于倒奶打投这类的广告就更要打击。最终减少他们出镜量,也减少他们的收入,包装费用太高了,广告接的少了都赚不回包装费。

他们本来就不电视演员,用电视演员的要求来要求他们实在是多余,他们只是广告演员,管好他们的广告就行。愿拍垃圾电视剧就拍吧,不承认他的演员身份,职业就是广告人就行,综艺节目不得请广告人才是对他们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