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殷是后周太祖郭威能够扭转时局,最终登上帝位的关键人物。

王殷镇守澶州时期,他的副帅李洪义收到密诏,暗中除掉王殷,再传旨郭崇暗杀郭威。

结果李洪义衡量之下,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反而把消息告诉了王殷。

王殷听说之后,第一时间传信给了郭威,这才避免了军中的一场重要变故,也为郭威能够进京提供了有利的借口。

王殷也凭介此事,在后周朝中得到了举足轻重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殷本是瀛洲人,但是由于唐末,幽州,沧州大乱,他父亲避乱南迁,他也就随之出生于魏州开元寺。

乱世之中,男儿若想有所作为最好是从军,所以王殷年纪一长,就开始了军旅生涯。

从唐末开始直到天成中期,也就是明宗李嗣源执政时期,王殷在军中已做到灵武都指挥使的职位。

到了李从珂执政之时,手握骑兵大权的捧圣都虞候张令昭在邺城萌生出反意,被李从珂得知,直接就派朝廷大军以范延光为首前去征讨,王殷便在其中。

这一战,王殷展露出其不凡的勇气和胆识。王殷身先士卒,首当其冲,顶着城上的箭雨礌石,竟然率领亲兵最先登上城头,为朝廷大军破城,抓住张令昭打开了通路。

此战之功,让王殷被授为祁州刺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战功与勇气,王殷还有一位让他声名在外的母亲。

王殷事母极孝,他母亲又管教有方,所以王殷为人谦恭有礼,与外人结交都要向母亲请示,如果母亲不同意,他绝不会与其人相交。因此即使身在军旅之中,王殷交友谨慎,身边绝无不轨之人。

王殷作为刺史,在处理政事上,也受到母亲的监督,母亲一旦发现有处理不妥,或者政事不佳,便会将王殷唤到庭院,当着家里从人的面,指出错误,令其自行责罚。

俗语说,知子莫如父,这里知子莫如母,作为王殷的母亲,她知道,在王殷的心里始终有一只猛兽,只要她还活着,那只猛兽她就会管好,绝不让它出柙。

王殷心里的猛兽就是权利与欲望。

人不能永远留在这个世上,所以王殷的母亲最终还是散手人寰,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不久的将来,她的好儿子身边不但杂人围绕,而且还会成为掌握后周军事势力的重要人物,她一心想为儿子管好的野兽终于还是冲出了牢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的逝去,让王殷内心充满了悲伤。

守丧期间,天子下诏,授他为宪州刺史。他急忙上书“臣为末将,出处无损益于国家。臣本燕人,值乡国离乱,少罹偏罚,因母鞠养训导,方得成人,不忍遽释苴麻,远离庐墓,伏愿许臣终母丧纪。”

王殷的孝心,为他迎来了天子石敬瑭的嘉许。

这是对母亲的纪念,也是王殷对自己今后的一番沉淀与思索,同时也是他的一种解脱,他终于可以放开束缚,心底的野兽在蠢蠢欲动。

对于王殷来说,他的母亲若在他则命在,他的母亲一殁他无人节制,即将踏上一条权欲之路,也是他的不归路。

晋少帝嗣位,王殷在守孝期满之后,授诏进京,累迁至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后晋亡国之秋,王殷并没有尽忠相随,而是在一旁守候。

眼见契丹人就像人生过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虽把中原大地弄得遍体鳞伤,不过不屈的中原人民的怒吼还是把契丹首领的生命留在了中原沃土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汉建立,王殷再次演绎了当年勇登城头的一幕。历史总会不断的重复,在所有人面前,只看你是否会扑捉这转瞬即逝的时机。王殷这一次又准确而精准的抓住了表现的机会。

杜重威这个在石敬瑭麾下与刘知远平齐的重臣,在看到刘知远称帝之后,心中的不安让他于邺下反叛。

王殷跟随刘知远力讨杜重威,并且与刘词奋不顾身,率先出击,力战于城下,头上被敌方射了一箭。

王殷带伤不退,坚持良久,把那箭倚在伤口之处折断,那箭头竟然落到了口中,王殷满嘴是血的吐出箭头,这一举动震惊了身旁众人,刘知远也是为之赞叹不已。

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被领导知道,再被领导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殷以这独特的方式,不但被刘知远嘉许,更是受到了众多将士的佩服。

到了汉隐帝时期,王殷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夔州节度使,又赶上契丹寇边,于是王殷被遣领兵屯澶州。

之后,就发生了汉隐帝密诏李洪义暗杀王殷之事。

每一代王朝的元老或是权臣,无不是天子的故交亲友外戚,再就是有佐命之功的元勋。王殷由其母耳提面命,培养出的交友原则,让他看到了郭威,看到了郭威在军旅历练出的不凡气质,看到了其过人的魅力,和极高的声望,这一切都让郭威自然生出一股王者之气。

王殷隐约地感到,自己似乎离成为佐命的元勋之臣不远了,只差一步。

王殷陪同郭威平定京师,并且跨越了那艰难的一步,助郭威登上了帝位。

登高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殷作为佐命之臣,被授为天雄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典军如故。

天雄军其实就是魏博镇,是历史上有名的“河朔三镇”之一,魏博军人集团是晚唐五代很多重要斗争的关键力量,魏博的力量之重要,在当时唐梁对峙时期尤为突出,可以说谁得魏博谁得天下。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少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以及郭威本人都曾担任过天雄军节度使。

王殷由京去镇履职,还带着殿前侍卫司的身份,河北一地凡是征兵,戍守都必须禀报王殷,自此王殷大权在握,他母亲对他的多年束缚终于再也困不住他心底那欲望的野兽。野兽出柙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敛财。

郭威是五代中不多见的勤俭天子,他看到王殷似乎突然撕开了以前披在身上的羊皮,此时方才露出其野兽的本性,因此不由从心底生出几分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威因此宣谕给王殷:“朕离邺时,帑廪所储不少,卿与国家同体,随要取给,何患无财。”

王殷的母亲如果在世,一定会挥舞手中的木杖重重责罚王殷,让他睁开被欲望与野心蒙蔽的双眼,看清自己的处境,可惜王殷唤不回已经逝去的母亲,也就不知道挽回自己在郭威心目中的形象。

接下来,与王殷并称二王的王峻获罪而死,二王仅剩一王,王殷在郭威恩威并施的抚慰之下并没有觉察出危险在向他慢慢靠近。

镇州节制何福进,看出王殷在朝中地位正处于一个摇摇欲坠的阶段,此时不推波助澜更待何时,更何况王殷所做之事,完全是对国家无一利。于是进京,向郭威上奏,把王殷在辖地之上的所作所为,事无巨细,一一告知。

郭威本就对王殷已生戒心,此时又有何福进进一步的描述,疑心更甚。

郭威自登基以来,身体始终不渝,此时愈加严重,本心想立养子柴荣继承帝位。但是柴荣军功低微,为朝中手握重权的臣子不服。王殷执掌殿前侍卫司,又有天雄节度使一职,作为统领朝中重兵的要臣,对柴荣继承帝位形成了威胁。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王殷迷失在自己的权欲之中,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他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柴荣的登基之路。

郊礼将近,王殷由蕃镇回京,仍然负责京城内外巡检一职。

这个职位看起来无比重要,但是却每日暴露在京城百姓眼中。

王殷权势熏天,亲兵前呼后应,动则数百人相随,加上王殷本人生得身形魁伟,寻常百姓望之生畏,都敬而远之,不但未感到京城安全,反而都隐隐生出心惊胆战之意。

无形之中,王殷在京城百姓的眼中,就成了一只大虫,一只张牙舞爪,无人敢惹的大虫。

王殷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正一步步踏在悬崖的边缘,反而突然入朝,向郭威索要兵甲。

“郊礼在近,兵民大集,臣城外防警,请量给甲仗,以备非常。”

王殷这个举动加速了他的灭亡。

当时郭威病重,身体每况愈下,本就不事早朝,而王殷这样做,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有了威慑人主之意。

于是,郭威勉强坐上滋德殿,接受王殷问候起居。

王殷没想到的是,殿上甲士突然出现,在郭威号令之下,立时将他捆了。

然后郭威下诏王殷流放。

王殷被兵士押出城外,在那一刻他双眼模糊,远处似乎出现了母亲的身影。母亲一脸严肃,手握木杖,好像在说,儿啊,母亲教你德行兼备,教你交友谨慎,教你行事端正,这一切你都忘到哪去了,是时候让为娘的再好好训斥你一番了!

王殷一出京城就被押送他的兵士杀死。

王殷锋芒露尽,与主争光,周太祖本就病重身危,要想顺利传位给战功并不卓越的养子柴荣,自然不能留下王殷这个威胁。

倘若王殷早些发觉,收敛锋芒,自降官阶,交出兵权也许郭威看在他佐命之臣的份上,会让他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