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抗战时期,日本真的有许多反战运动,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内因】

在中国人心目中,日本人是铁板一块,都是军国主义分子,都是畜生,没有人性。其实是不对的,日本的农民、工人与知识分子就有数十万的反战人士。

为什么反战?因为生活越来越差,连吃都吃不饱了,从1941年开始,日本国内的成年人一天只有300克大米,每隔一天才有青菜150克,就这,还供应不上了,大米里面被掺上了野果子。不仅如此,日本人一年能够买到的布连给婴儿做件衬衣都不够了。这样的战争,谁会支持?

并且在日本国内,法西斯成立的“翼赞政治会”特务组织,随时监控日本民众的一切活动,连东条英机都说:“3个人相聚,其中一个就是特务。”

这种高压统治,最终导致了日本工人与农民普遍厌战,从1941开始,日本各地的罢工浪潮接连不断,8月,名古屋三菱飞机制造厂发生了大罢工,工人们直接把制造飞机用的部件砸毁后抛弃,实行破坏性的罢工。日本的飞机质量基本上变成了一次性飞机,飞一次就得大修。

10月,横滨的重工业区鹤见发生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连办公室职员也参与其中。日本不得不派遣宪兵监督工人生产,一旦发现,立即镇压。

于是工人就转向缺勤,工人缺勤率平均达20%,其中造船业与飞机制造业的缺勤甚至高达50%,即使被宪兵押着去生产,工人们也采取台式的方式作业,甚至采取故意生产废品的方式进行抗议,1940年在神奈川县,工人们就把秘密武器制造成为废品,导致日本陆军部暴跳如雷。

1944年,全日本发生较大的台式事件就达216起。

日本农民也不断开展反对征购与增加地租的斗争,从1937年开始,全日本发生租佃纠纷共达3万余次,参加斗争的农民达14万人。

日本政府强行征调工人与农民参加新兵,导致新兵家属哭送新兵登船时,大声呼声“反对战争,反对去中国打仗”。

而在中国山西的战场上,从伤亡士兵的口袋里发现有《致出征士兵书》之类的反战宣传品,日本兵对东条英机极为不满,甚至喊出了“击落英机”的反战口号。

日本士兵的厌战、反战情绪,极大影响了日军的士气,在抗日战争后期,侵华日军中不断出现士兵装病、自杀、哗变、逃亡以及携枪投降的事件。1943年,在山东馆陶地区,侵华日军部队发生了士兵暴动事件。

抓捕的日军俘虏,慢慢形成了反战组织,早在1939年,日军俘虏就开始自发形成了“觉醒联盟”之类的反战组织,后发展成为“反战同盟”,这些反战组织不断扩大,经常跑到前线向侵华日军开展反战宣传,用日文散发传单,甚至火线喊话,甚至有些反战同盟的日本人唱起了日本的民歌,把日本军队给唱哭了。

可以这样说,在抗日战争后期,日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灭亡的内部因素之一。

那些说,如果没有美国人,中国人不可能打赢日本的鬼话,不值一驳,没有美国人,中国人照样打赢日本人,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太小了,资源不足以支持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没有美国人,中国顶多再多花两年时间,照样打败日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