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真三不朽”圣人。其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有《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先生全集》)存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断藤峡》《平八寨》二诗是王阳明在嘉靖七年(1528)(时任两广总督兼广西巡抚)平定大藤峡及八寨之乱有感而写。见载于《王文成公全书》《粤西诗载》《武宣县志》等诸多古代典籍及志书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断藤峡

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

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

迁宾玉石分须早,聊庆云霓怨莫迟。

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

“断藤峡”即大藤峡,也称永通峡。地处广西武宣县至桂平市的黔江下游,是广西境内最大最长的峡谷。其流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从武宣县城至桂平弩滩的流域,以上下各有一处明代“敕赐永通峡”摩崖石刻为标识;狭义是指从武宣县三里镇勒马村至桂平弩滩的流域,以勒马的“大藤庙”及弩滩的“甘王庙”为标识。传说古时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大藤峡地区在古代是瑶民以部落为主的聚居区,明代时期该区域的瑶民倚仗大藤峡的奇险长期控制着黔江航道,还不时袭击地方官绅,抢劫过往商船,并与“八寨”互相呼应,被朝廷视为心腹大患。

武宣“敕赐永通峡”石刻

“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在《粤西诗载》《武宣县志》等为“才看干羽格苗夷”。“干羽”是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指以“文德教化”。“苗夷”是我国古代对南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此句之意是,王阳明以其心学思想,刚刚以太平恩德感化了广西的地方头领卢苏、王受,“不折一矢,不戮一卒”而解决了思恩、田州的叛乱,又因各地父老成群结队前来告状(《明史》“两江父老遮道言峡贼阻害状”),请求他乘胜解决断藤峡问题,王阳明于是良知致用,决定出兵大藤峡。

“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六月”所指的是当时正处炎热的夏天,“徂”即“往”。此句之意是,在这炎热的(六月)天气派兵前往大藤峡征剿,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因为那里危害甚深,已严重影响两广的治安与稳定发展,并且乱祸时间也是已经很久了。

“迁宾玉石分须早,柳庆云霓怨莫迟”。“迁宾”即迁江县(今属来宾市兴宾区)与宾州(今宾阳县),当时迁江县属柳州府宾州所辖,明初即设有迁江八所以管理八寨,在宾州设有南丹卫。王阳明平定大藤峡与八寨之后,为实现桂中地区的长治久安,他曾决定将南丹卫迁往八寨中心之地的周安区域。“柳庆”即指柳州府与庆远府,大藤峡所在的武宣县在明代属柳州府象州所辖,忻城(土县)属庆远府所辖。此句之意是,应尽快完成宾州南丹卫的迁移,对待民众要按良莠区分而给予不同的处理或管治,柳州府与庆远府的民众们心怀怨气而希望能早日平安及稳定。

“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有司”指地方官吏,“惩”含戒意,“哤信”即恩德信义。此句之意是,各级地方官员要谨记这前的教训,要努力向广大民众宣扬恩德信义,好好地安抚劫后余生的百姓们。王阳明坚持剿抚并用,恩威并施,盗贼只要放下武器就会得到善待,他还要求各地官员要亲自挨村逐户前去慰问,“给以告示,犒以鱼盐,待以诚信,敷以德恩”,惩恶劝善,抚民化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宣县勒马大藤庙奉祀王阳明

因王阳明平定大藤峡之功,武宣县地方百姓将王阳明奉祀于武宣县三里勒马大藤庙中。

平八寨

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

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

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

明代“八寨”是指地处都阳山脉以南,大明山以东的石山地区,即今来宾市忻城县古蓬、北更、遂意和红渡等4个乡镇的思吉、周安、古蓬、古钵、古卯、都者、罗墨(今称红渡)、剥丁(今称北丁)八地。其地层峦迭嶂,峭壁林立,交通闭塞,地势险要,明代属柳州府宾州迁江县、上林县及庆远府忻城土县交汇之地,是当时瑶民聚焦举事的主要根据地,朝廷多次征剿无功。

“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韩公”指韩雍,“貔貅”是传说中的猛兽名,用以比喻勇猛的军队。此句之意是,明成化元年(1465),为平定大藤峡与八寨之乱,时任左佥都御史的韩雍率十六万的精兵强将前往征剿。当时韩雍采取强攻硬进,并用大斧砍断大藤,并将大藤峡改名为断藤峡。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三千卒”指的是由时任广西右布政使林富、副总兵张祐所督率,思恩、田州的地方头领卢苏、王受所率领的数千名兵将。此句之意是,)而此次我仅用数千名兵将,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八寨彻底平定,建功收兵。相比韩雍而言,用兵数量及时间都是非常的少。

“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此句之意是,平定八寨不是因为人的神机妙算而得到的,只是偶然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及皇上的恩德而得以功成班师,这是王阳明的谦虚托词。

“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梗顽”即顽固。此句之意是,对盗匪的竭力征剿与搜捕并非长远之计,更不是好的办法,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化,恩威并施才能改变民众的顽愚之习,进而向化文明。此句很好地体现了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

现忻城县古蓬镇周安屯白虎山尚存有许多事关王阳明征剿八寨的摩崖石刻。

王阳明于贵州(龙场)悟道,江西事功,广西成道。八寨与大藤峡之役是王阳明人生的最后一战,也是他心学大成之后的巅峰之作。因此,《破断藤峡》《平八寨》二诗是王阳明人生巅峰的标志之作!

忻城白虎山摩崖石刻

作者:吴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