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和小美一起出差,住一间房,夜里躺在床上聊天,临睡前我正想关灯,小美却说,“留盏夜灯吧,不然我睡不着。”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估计是习惯吧。

我随口说了一句,“你挺没安全感的吧。”

小美愣了一下,随后感慨道,“是啊,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睡觉要开夜灯,走路要走内侧,去任何公共场所都喜欢坐角落,到陌生环境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被吓到,总是依赖着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也依赖着固有的一些生活秩序,好像只有顺着这些轨迹走,才能让自己这颗小行星正常运行似的。”

我略有感触地说,“其实,这是一个流行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不止你这样,我有时也会,只是每个人的表现程度不一样而已。”

小美说,“宴宴,你知道吗?缺乏安全感这件事,对恋爱的影响远远大过于对日常的影响。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没及时回复我消息,我就会胡思乱想;他一和异性朋友接触,我就会疑神疑鬼,我总是要反复地做一些傻事来确认他爱我这件事……”

的确啊,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感情里是会过得比较心累的。

小美的话让我突然想起《必要的丧失》里说的,

“生活是受约束的梦。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我们知道现实不会给我们提供绝对的安全,也不会给我们提供无条件的爱。当我们在扮演朋友、配偶和父母等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们最终会懂得每一种人类关系都是受到限制的。”

因此,不管是做自己,还是和他人建立关系,我们都应该明白,安全感的来源一定是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也许这个道理,有的人无师自通早就深谙其中之道,有的人要走一些弯路最终才明白。

记得在某情感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大林和丹丹都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因有相似的成长经历而惺惺相惜走到一起。唯一不同的是,大林的父母离异后,几乎就没再管过大林了。而丹丹的父母虽然离异,但对丹丹的爱却一点都不少。

大概是有真正被爱过的人,内心的安全感就会比较充足。

在两人相恋的过程中,丹丹会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喜欢就说喜欢,不舒服也会坦诚地说出来,相信大林说的话,也相信大林对她的爱。

而大林却相反,一有不开心就喜欢冷战,动不动就怀疑丹丹对他的爱,通过索要礼物或提各种要求,来确认丹丹对他的爱。

大林总说自己只是没安全感,希望丹丹能理解他。一开始丹丹心疼大林,总是包容大林,谁知大林不仅不珍惜女孩的包容,还得寸进尺提各种无理要求,最终丹丹受不了才提出了分手。

看这个故事时,我感觉,“安全感”这个词多少被滥用了,似乎一个人的任何缺陷和无理取闹都能用缺乏安全感来解释,有时甚至会变成沉溺于自怜的借口。

03.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缺爱,只是缺乏对爱的感知。不珍惜自己拥有的,只祈求自己得不到的,久而久之就“被失去”了安全感。

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大林一样。

而故事中的丹丹,心里有充足的安全感,拥有对爱的感知力,所以懂得去珍惜和男孩的这段感情。敢于追求爱情,在发现男孩不是自己的良人的时候,也敢转身离开,遇事把选择权和主动权都握在自己的手中。

记得作家卢思浩说过,“先把自己变成想要的样子,然后遇一个无需取悦的人, 友情爱情或者生活都一样,安全感得自己给自己。”

任何时候,缺乏安全感,都不该成为回避问题的借口。

如果觉得自己安全感不足,就有意识地察觉自己的状态然后去调整:

首先让自己变得独立,有一份能支撑自己生活的收入,找到经济安全感;

其次是接纳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做自己,在社交上不强求、不取悦,以舒服自在为原则去接触他人;

最后学会让感性和理性并存,只有兼具两性思维优势的人,更懂得做出取舍和决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会迷失自我,让自己或自己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好。

点亮「在看」,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又充满安全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