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个月,吃瓜群众应该非常累,被迫目睹了五花八门的塌房事件,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轮番轰炸!

先是林生斌深情人设崩塌,引发全民参与,接着于晓光演绎了女邻居深夜坐大腿。

正在中韩两国网友,共同跨国吃瓜的时候,吴亦凡事件横空出世,以编剧都写不出来的百转千折,惊心动魄,让吃瓜网友如坐过山车般,经历着三观炸裂。

我记得当时悬疑小说家紫金陈老师,还发了一个感慨:好魔幻,我感觉我快退役了,故事构思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正当大家都以为,吴亦凡事件,应该是男明星塌房的上限了,结果张哲瀚刷新了认知。

如果一切到这里戛然而止,该多好,瓜虽然吃得有点饱,还没到吐的地步。

但是霍尊和陈露的网络互撕,黏黏糊糊的持续了小半个月,每当你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就有新的回应和爆料,就有新的网络名人加入撕逼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晚,美学硕士,文学博士郑毅老师,谈了一下他的看法,一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真的非常精确的概括了我的心情。

吃瓜吃懵了,越来越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真的是我这两个月的心路历程。

这两天我在想,即便互联网是村口文化的放大版,但是这种丑闻引发的全网沸腾,是不是多多少少也说明:我们活得太贫瘠了,才会热衷于猎“丑”?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人设崩塌事件,和网友有什么关系呢?

但在我看来,有些事件,在引爆网友参与,猎奇,道德审判,“捉奸”的时候,都贯穿着网友自行注入的“复杂化”和“阴谋论”,以及兴致勃勃且全情投入的旺盛围剿欲。

一定程度是,它折射了很多网络环境,和网友的精神面貌,不仅是事件中心的人有问题,热衷于围剿的那批网友,真得也很有问题。

比如林生斌事件,一个男人卖弄深情人设,本来只是人设坍塌的问题,结果因为网友自行脑补,甚至很多人造谣传谣,将整个事件弄的离奇而魔幻。

当时我就觉得,既然大家都想要知道真相,那么,为何那些喊得越大声的人,越致力于造谣传谣,将水弄的越来越浑浊,越来越扑朔迷离,直到官方下场辟谣呢?

我们真的想要看到真相,还是我们想要将自己的想象,变成真相?

又或者,我们只是享受俯视他人,审判他人,围剿他人的权力感?

02

到了张哲瀚事件时,这种阴谋论已经到了,让我完全看不懂,也完全不理解的地步。

一个无知的男明星,参观了靖国神社,还不是这两年的事情,而是前两年的事情,于是,各种质疑开始此起彼伏。

连境外反华势力,渗透娱乐圈,借助偶像明星,腐蚀和影响我们下一代的言论都出来了,人们的理论依据无非是,他多次去日本,他头像是路飞,他的朋友圈有太多日本右翼,他说他历史知识匮乏,但是他推荐的书单里还有村上春树的书,他自相矛盾......

说这些话的人,就是意识不到自相矛盾的地方在于,如果这个男明星真的有能力下这么一大盘棋,干着间谍才会从事的活动,那他为何蠢的要自己去晒照呢?为何要这么赤裸裸的暴露自己呢?

国际间谍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

而且,最搞笑的地方在于,人们一面阴谋论这件事,一面嘲笑他立读书人设,结果参加活动被问最近在读什么书时,却一脸懵逼说不出话。

还嘲笑他别字连篇,把“蓬头垢面”读成“蓬头后面”,把“无隅”读成“无偶”,把“刚愎自用”读成“刚腹自用”。

还有网友总结他居然在公众场合,一个月内读错了12字。

这不是正好证明了,他说自己是无知才会犯下这些错,本质上就是源于无知吗?

那些能证明他不可能无知到这种程度的书单,正是他立虚假人设的证明哇,否则你想想看,一个读着阿兰·德波顿的人,怎么会连初中生该具备的语文素养都没有?

最有意思的是,这份书单既然在外流传,就意味着这些书是他本人读完觉得很好,公开推荐给粉丝的,可是,一个喜欢读柏拉图,阿兰·德波顿的人,怎么会觉得《解忧杂货店》,可以作为东野圭吾的代表作,推荐给大家呢?

又怎么会觉得大冰的《好吗?好的》,是可以和严肃文学以及纯文学一起,推荐给大家的呢?

不是说大冰老师的书不好,而是放在一起,这个阅读品味就很无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写出这份书单的人,和宣称自己爱读书的张哲瀚,都是无知无畏而已。

而看了这份书单,还敢相信自家哥哥真的爱读书的粉丝,本质上也可能压根不读书。

一个完全不读书的人,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圈子里,本身喜欢路飞这些动漫人物,意味着受日本文化影响比较深,非常喜欢日本文化,所以没事去日本旅游,又因为无知去了靖国神社,这不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因为无知踩红线的案例吗?

至于认识很多日本右翼,就意味着他可能也是右翼,甚至有人脑补他是日本人的后代,拜托,如果一个人不懂且不关心政治和历史,恰好认识了一个右翼朋友,那这个朋友的朋友,也很容易成为他的朋友,最后就是圈子里很多这样的朋友,但不代表右翼会把右翼两个字刻在脑门上,也不代表他们窝在一起就是谈政治,每天密谋反华吧?

非要脑补一出境外势力渗透娱乐圈,甚至于每天罗列细节证据的人,究竟人生活得是多贫瘠,才会每天热衷于干这些事?

阴谋论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无知,更像是一种过分政治化的产物。

人本身的复杂性,因天然性格,后天环境,导致的自然属性,被硬生生的抹去,人只能变成某种目的的产物,即他做了某件事情,一定是因为他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情绪化且复杂化的个体,自然且偶然的因果,这些比较能从事实层面,或者心理,人性层面解释的因素,被粗暴的抹去。

比如张哲瀚事件,他非得要是怀着某种目的,在从事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活动,才能干出这些事吗?他不能简单的回归到事件本身,成为娱乐圈不读书,不懂历史,缺乏敬畏之心,为自己无知买单的典型案例吗?

陈露和霍尊事件,非得要女方是心机婊,男方是老实男,或者女方是小白兔,男方是绝世渣男,才能解释清楚这件事吗?

它难道就没有阴谋论,目的论之外的解释版本吗?

03

如果互联网是过去村口文化的放大版,那么霍尊和陈露的爱情之路,可不可以解释为,一个男人谈了八年或九年,厌倦了,以女方所言的“冷暴力”方式,逼迫女方主动说分手,然后分手之后放飞自我。

而女方发现男方分手完特别开心,人前搞深情人设,人后夜夜笙歌,越想越气不过,然后就给男方使绊子,让他也不好过。

如果这个解释版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霍尊在某群里的渣言渣语,只要是分手后说的做的,人性论能不能解释的通,到没到网暴人家家人的地步?

没走进婚姻,感情进入死水微澜的地步,对婚后生活充满不确定,犹豫,应该是很正常的心理吧,我一个已婚老阿姨,有时还羡慕外面声色犬马的生活,感慨婚姻一潭死水,在一千次感到幸福和一千次想要离婚的念头中摇摆,他一个未婚的男明星,生活在声色犬马的风暴中心,有些思想上的开小差,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心理吗?

而如果这个解释版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编剧陈岚晒出女方各种谩骂,企图证明女方不是小白兔,是不是也侧面说明,无论是要分手费,还是各种谩骂,都意味着女方的那口气,还没完全撒出去?

否则正如她所言,霍尊倘若事业一直上升期,陈露挂着前女友的名号,男方又爱卖深情人设,吃着这个红利,干点什么不好?非得要撕得鱼死网破?

过去,两口子吵架,女人跑到村门口诉苦,然后家丑一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个女人无疑非常蠢,因为家丑外扬,除了两败俱伤,大家脸上都不好看以外,还会有个坏处,就是掺和进去的人越多,越难体面收场。

比如陈岚,既然是为女方考虑,意识到女方这种做法存在敲诈嫌疑,结果又跑去鼓捣着男方报警,究竟是在帮忙,还是帮倒忙,抑或单纯看热闹不嫌事大呢?

陈露没进去,霍尊即便宣布退圈,舆论平息后还能出来,毕竟没人逼他退圈,但如果真把陈露送进去了,男方才叫事业陷入万劫不复,吴秀波第二!

说实话,我是觉得,搅合进去的人越来越多,让两个人越来越针锋相对,最后,两败俱伤,体面稀碎,可是,当初因为陈露单方面爆料,就跑去骂霍尊,甚至殃及人家亲朋的网友,真的和现在骂陈露心机婊,诈骗犯的网友,不是一批人吗?

换言之,那些奥运期间嚷嚷着欠刘翔一个道歉的网友,应该也是当初骂刘翔的网友吧?

否则像我这样从来没有骂过他的人,谈何欠他一个道歉?

很多网友说,是陈露这个心机女,搞得霍尊被迫退圈,但是当初围剿霍尊及其家人的人,都是陈露找的水军吗?

这样指责某些网友,听起来可能不近人情,但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女人和男友闹崩了,村口诉苦,一般有脑子的听听就算了,会对她的处境表示深切同情,说几句安慰她的话,只要没有家暴或者涉嫌犯法,说白了就是人家的私事。

分手了互相说坏话,推卸责任,是人之常情,只有本身层次够高,够聪明或者够独立的人,才懂得如何保持体面,更多男男女女,包括我自己,是很难做到客观中立且理性的,去看待自己的利益受损的。

这种情况下,单单只是他们互撕,还只是一个感情悲剧,但搞到全民沸腾,网络名人也搅合进去的地步,就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尤其是一个感情悲剧,也能衍生出阴谋论,涉及渣男的算计,心机女是捞女,将整个事件复杂化的,难道不是那些打着出头旗号,结果越搞越僵的人,以及一会骂这个一会骂那个的某些网友吗?

别的不说,就说一个生活常识,你朋友和男朋友闹崩了,找你诉苦,有脑子的人是不是理性吃瓜,理性分析,只有没脑子的才会听完女方单方面诉苦,就跑去出头,听完男方单方面的辩解,就骂闺蜜欺骗,最后,万一人家和好了,你只能一脸懵逼,里外不是人。

霍尊和陈露,自然没有和好的可能,但彼此都是对方初恋,且谈了八年或九年,怎么可能是心机女和渣男就概括清楚的呢?

正义感这种品质,如果带着使命感,却不带脑子,很容易让自己当枪使,更容易让自己成为施暴者本身。

而我很怕得罪读者和网友,还是选择了站在批评某些网友的立场上,就是因为我越来越深切的认为:在后吃瓜时代,尤其是网友们已经吃过这么多重量级大瓜之后,可不可以不要听风就是雨,脑子一冲动就“网暴”呢?

04

在霍尊事件中,许多女作家或者女编剧,纷纷下场手撕陈露,我个人其实也很反感她将私人圈子的截图,展现在社交平台上,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种冲动性报复,分手后见不得你好,也不愿意你过得很好的占有欲,背后可能潜藏着:我还没走出来,你凭什么那么快走出来的不甘心。

我是理解的。

毕竟,就目前男女方的反应来看,确实是女方被动性分手。

而再往上追溯,我们这一代或上一代的女性,多少都受很多女作家“智商感人”的爱情观的影响,做出很多看起来非常不理性的决定。

比如,爱情至上的琼瑶和三毛们大行其道的时候,不管不顾,为爱私奔,一度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结果就是那个年代过后,太多女性留下了血泪教训,这一代的女性,又开始被商业时代规训,变成只讨好自己的大女主,而且这种讨好极其低廉,完全靠买买买就能实现。

女人把生存和物质保障,放在首位的情况下,意味着女性觉醒,也意味着女性依然很贫穷,自觉放弃了爱情这种奢侈品。

可是女作家们谴责普通女孩,在爱情里对得失的在意,本质上也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换言之,我们觉得分手了一定要体面,大度,好合好散,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就我身边所见,我没有见过一个被分手的人,尤其是心有不甘的人,无论男女,能够做到坦然自若的。

因为在女作家那里,爱情的事故,最后都变成了故事,她们嘴上说着风轻云淡,对渣男闭口不谈,是因为渣男早就内化在她的故事里,被提了一千遍一万遍。

张爱玲感慨: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萧红感慨: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听起来很悲催,但是几乎所有女作家都有一个特点,就算被爱伤了一千遍,还是离不开爱情的摧残,比如萧红们,张爱玲们。

你以为是这些女人将爱情视为信仰,其实人家只是将写作视为信仰。

没有爱情的事故,哪有爱情的故事?

可是在普通女孩这里,爱情的事故,就是事故,它可以勉为其难变成人生的经验和经历,但很难美化为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

失去了一段爱情,有没有权利抱怨,说陈露“得不到就毁灭”的人,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就能发现,她是像某些极端男一样,得不到就杀妻了吗?她在互联网的爆料,我当时看完并没觉得有什么,就连陈岚就这事的反应也是:霍尊的全部黑料就在这儿?

确实让男方人设崩塌,但没有到社死的地步,所以,我没有跑去大骂男方,甚至一直站女生视角去写文,我也并没有站出来去为女方鸣不平。

如果那些热衷于围剿的网友,多一些理性,我们的网络环境稍微宽容一点,何至于到网暴男方全家的地步?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八年还是九年,都是漫长的一段时间。

在速食时代,接近十年的爱恋,哪里是简单的是非对错能够说清的?

如果陈露真的是心机女,她装不了这么长时间,如果霍尊是绝世渣男,他也掩饰不了这么长时间。

说到底,就算是公众人物,他们不过也是有着很多普通人的普通弱点,普通情绪,普通想法而已。

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自由潮的兴起,衍生出一种新的说法:最大的背叛,是背叛自己的本能,自己的真实欲望。

伴随着这种自由潮,导致婚内出轨变成常态,人们又开始在真实欲望和道德规范之间寻求平衡。

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认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依然在寻找这个平衡点,因为一切感情事件里,更多涉及感受和感觉,所以,当事人只能努力在自己的欲望和社会道德之间寻求平衡。

而我们普通围观的人,尤其是吃瓜群众,其实也要在看客和正义的使者之间寻求平衡:哪些事情,是我们需要振臂一呼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放手交给当事人自己处理的?

我觉得从这种角度来看,霍尊和陈露黏黏糊糊的开撕,也给我们所有互联网观众上了一课:理解人性的复杂,宽容人性的瑕疵。

这样,我们能理解霍尊,也能理解陈露。

而不是一会围剿霍尊,又一会去围剿陈露。

文:巴黎夜玫瑰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