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然而,就是这位人人称道的大孝子,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不幸童年。他出生在新密一个贫困的农家,在他2岁那年,一场大病开始了他梦魇般的人生经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出水痘未能及时治疗,以致恶化成疮,流血流脓,两腿都长到了一起,分不开。那时正值特殊时期,父母无力为其治疗,把他放在家里顺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后来,姨和姨夫听说这种情况,因他们无儿无女,就将其领养,并倾其所有、不惜变卖家产为他治好了病,5岁时他才下床走路,此时,养父母已经67岁高龄,养父还有一个哥哥,也是无儿无女。

在新密市白寨镇王寨河村丁永振孝敬父母、团结兄弟、全家和睦的事迹广为流传,他的动人事迹邻里称颂,方圆数里,妇孺皆知,有口皆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想见,一个孩子,照顾三个老人该是多么不易,他从9岁开始学做木工活挣钱养家,吃尽了苦头。老人们生病了,他要跑几十里地请大夫为其看病;家里缺水,他每天要去百米深的河沟里担水,挑着瓦罐在陡坡上滑倒了多少次。生活虽然艰辛,虽然困难,但为了帮助父母减轻负担,他从来没有喊过苦喊过累。1966年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养父的哥哥去世,1974年他初中毕业,在文工团宣传队干了2年,生活条件仍得不到改善,养父母已经80岁高龄,甚至自食其力的能力都已丧失,没办法,他与养父母商量了三个月,才做通工作,带他们回到新密老家。新密他亲生父母那里已经有五个孩子,居住条件、生活条件都很紧张,他就趁中午、晚上时间打窑洞,用了近三个月时间,打好了一孔窑洞把养父母安置好,他也为此累出一场大病,卧床半月不起。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养活二老。后来,养父母相继去世,他总感觉养父母跟着他没享一天福,心里很愧疚,亲生母亲也不在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总感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所以,他也从未记恨生父从小将其抛弃,毅然把自己的爱和孝心都倾注在自己生父身上,他还教育自己的妻子和子女要孝敬老人,并带动自己的兄妹争相照顾老人。妻子董爱莲在他的感染下,经常回家探望老人,见面不是买东西,就是给零花钱。特别是去年老人有病,他和爱人放下百忙中的工作连守三天三夜,一直到老人病愈才离开。

几十年来,他们夫妻二人没有惹老人生过一次气,对老人百依百顺,只要老人想干的事。他们从不干预,逢年过节,他们带上子女热热闹闹地和老人团圆,每年老人的寿诞日都由丁永振亲自策划、筹资,办的红红火火。众乡亲称赞:“这个老汉可真养的好孩儿呀,真是家有长寿星,必有孝顺孩儿呀!"

他们姊妹六个,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看法是一致的,同心协力,孝敬老人,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对不住老人的事,他们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争先恐后,积极照顾老人,从不推诿、扯皮,他还定期不定期召集兄妹研究老人的心理和意愿,自已一马当先,倾其所有,中间带了个好头。老人总是说:“永振为我操碎了心!几个孩子都很孝顺,我这日子过着可顺心了!"

在他的影响下,自己家庭团结和睦,子女也很孝顺,子女上学学习成绩优秀。有几次他下班回家太晚了,小女儿看爸爸躺在床上不想动,就主动去端来热水,帮他脱下鞋袜,亲自为爸爸洗脚,把丁永振好一阵子感动。女儿说:“这是我从你服侍爷爷那儿学来的!”这时,他认识到,孝心可以影响几代人呀!

他在企业管理上,也从“百事孝为先”方面大做文章。他定下几条原则:在人际交往中,不孝者不与交往;在职工中,不孝者不能评先进;在同事中,不孝者不与其共事。他经常说:“孝与不孝,决定一个人的人品好坏,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对朋友好吗?能对事业忠诚吗?”所以凡和他熟悉的人都知道他这一交友原则,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公司职工没有一个不孝敬父母的,左邻右舍都以他为楷模,确实影响、教育、带动了一大批人,周围形成了一个孝敬老人、关怀老人的好氛围,为构造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