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作为孩子,如果他有福分有一位真正女性的母亲,他亦会受了她的教诲,在生命初期即懂得何谓毫无保留而不求酬报的爱,在母爱中,他幼年便知道关爱他人、笑对人生;凡是乐观主义者,虽然经过失败与忧患,但自始至终抱着信赖人生的态度,他们往往都是由一位温良明理的母亲教养起来的。在广袤的豫东平原上流传着千百年“老龙探母”美丽传说的项城这片热土上,演绎着一个“母慈子孝”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王长宇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他传承孝道、尊崇孝道、弘扬孝道的事迹广为流传,堪为恪守孝道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长宇出生于项城市高寺镇一个木雕世家,虽已年过半百,但一提起母亲,王长宇眼里仍流露出童年似的依恋。王长宇兄弟五人,幼时家境贫寒,母亲白天在田间辛勤劳作,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纺花织布,常年累月没能睡过囫囵觉,午夜梦回时母亲在纺车前单薄的身影永远定格在王长宇的心中,以致于多年来他的眼前总是时时闪现那昏暗的灯光及母亲艰辛的身影、激励着他奋进。在那充满饥饿的年代,母亲总是把稠的给孩子吃,自己喝些稀汤。春节时锅里的几片油渣子也分捡给孩子们,自己舍不得吃上一点:在那些含辛茹苦、忧愁压抑的岁月,母亲总是把疲惫和灾难撑在自己单弱的肩头。母亲手中连五分钱也没有的时候,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母亲的忍饥负重、勤劳善良为王长宇作了很好的表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作为长子的王长宇,他从小就自觉帮父母分挑养家重担。提起父亲,王长宇黯然神伤。他伤感的说:父亲是做了一辈子牛马,没能享一天福便过早的去了,所以,他把所有的爱和孝心都倾注到了母亲身上。然而,在那个连食盐都买不起的艰难岁月,又怎能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呢?17岁那年他毅然入伍,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在部队他每周都要给母亲写信,信中总是报喜不报忧,只是叮嘱父母保重身体,并且把节省下的津贴寄回家,以便让兄弟们能继续学业。

千里归家一颗心 堂前侍母报养恩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王长宇从部队转业后,回到家乡粮管所工作,一方面圆他儿时孝敬母亲的梦,另一方面能遇机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几十年来,他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和自强不息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如何才算孝?他说《孝经》讲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种尽孝标准;然而,孝子分大孝、小孝,守在父母身边侍奉父母老则有所依,依则有所乐乃小孝,而不断拼搏努力进取,带领家乡的父老共同致富,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方为大孝。

现在,他事业有成,对母亲更是孝敬有加,“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几十年如一日,琢磨老人的心理与脾气,为母亲洗头洗脚,晾晒被褥,一点一滴,事无巨细,从不惹老人家生气。母亲喜欢看《梨园春》,王长宇站在背后陪母亲,也提早安排家人陪母亲做好收看《梨园春》的准备。母亲节俭惯了,剩饭剩菜从来不让倒掉,第二顿或第二天必须再热热吃,他一向遵从母令。王长宇在吃饭时经常像儿时那样蹲在母亲身边;活生生一幅:“羔羊跪乳”图!他后来告诉我们:“几十年了俺娘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看着儿子吃娘亲手擀的芝麻叶面条。娘高兴,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王长宇对母亲的感情在他所写的歌词《母亲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时光的流星,

划出母亲脸上的艰辛;母亲啊母亲,

大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多少伟大的母亲,

虽然没有在我们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的字印,

可是我们的血脉却留着长江黄河的精魂。情牵长江黄河东流浪滚,儿却像东流的浪滚,不能回报源根;

恩重三山五岳西摇飞云,

儿却像摇曳的飞云,不能终报母恩。

母亲又暖干儿尿湿的铺盖儿酣睡尽享母亲您的体温母亲啊母亲,

我们是吸吮你甘汁长大的子孙.只有母亲才这样伟大养铸了儿身。北国苍茫染母亲鬓发如霜,南疆天源颂母亲心胸若洋,母亲啊母亲,

儿唯有送七彩灿烂阳光祝福您, 大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

这首歌词现已由著名作曲家张宏光先生谱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演唱,歌词把爱国、敬母、孝母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王长宇以身垂范,一丝不苟地恭行着。传承着中华孝道的那颗心,真挚、朴实,让人仿佛又睡到了母亲的怀抱里,象睡在天堂一样美好而安全,所有的怯懦、自卑、忧郁在母亲的怀抱里,在一个个温馨的夜晚化为乌有。

捐资助学 服务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长宇说,作为社会的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应当是有温情,或者称之为爱心,不应漠视社会,更不应漠视与我们同类的人,他在《美之歌》中写到了“我们同住一个村,我们是一家人,彩云是飞起的友爱炊烟,峰峦是堆起的友爱诗篇......”社会在呼唤真诚,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一个积极的响应者。“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此。”王长宇不但对自己的父母孝敬妇孺皆知,对子女关爱备至,对家乡的老人、孩子,对同事的父母也是同样关爱备至。近年来,村中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多,许多老人单独在家,在村里村外王长宇主动同他们打招呼,问寒问暖,常真或地请婶婶、大娘到家里坐坐,同母亲聊聊天;逢年过节王长宇都带着礼品、现金去看望老人。1993年开始陆续资助15位贫困生,12名孤儿。他们在校期间,经常给资助自己继续学业的恩人王长宇写信,或问寒问暖、或求知解惑、或汇报成绩。王长宇在百忙之中,他都要伏案认真地用蝇头小楷。一丝不苟地一一回复。其爱心所系:一是鼓励他们安心修学;二是引导他们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三是在这信息电脑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他看到年轻人的字里行间不少错白字很是担心。他用工笔小楷复函,从不马虎,就是为了使这些孩子们能见字如见人,加深情感,感到尊重,倍觉依靠有亲情,不孤独、无烦虑。目前有几位已经大学毕业,有的身居要职,有的成为企业家,他们提起王长宇都是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孩子们上学时走路方便,2002年他投资修建了通往学校的柏油路,王长宇看到如今路边绿树成荫,蹦蹦跳跳上学的孩子们和来往穿梭的人群,倍感欣慰。

王长宇经常教育员工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孝是中华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根,不注重孝道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在企业里他规定了两条原则、两个耻辱:一是媳妇对公婆不孝者不能上岗。二是男的对父母不孝者,对兄弟不亲近者不能上岗,一个耻辱是不孝敬父母、不亲和兄弟者,第二个耻辱是完不成任务者。他说,一个连自己父母、兄弟不孝不亲者,怎能会对企业,对国家忠诚不二呢?在他的感召下,公司上下员工没有不孝敬父母的,就是在企业极端困苦下,员工队伍始终保持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1997年小麦收购期间,因工作紧张,防化员张保的母亲生病了,而张保工作忙走不开,未能及时回家带母亲去看病,王长宇听说后,感觉职工因为工作而不能照顾母亲很愧疚,王长宇经常说的两句话:谁家的娘都是娘,谁家的孩子都是孩子。亲自同张保一起回家为其母亲看病,并向老人家汇报粮食征收情况,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看到张保的母亲居室里闷热,王长宇随即给老人掏出300元钱,让其去买一台电风扇,余钱请老人家零用。老人感动得紧握着王长宇的手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保跟着你,我真放心。”

王长宇有一个最大心愿,就是在高寺镇建一个敬老院,把乡里的孤寡老人全部供养起来;一是修建龙母庙,让老龙探母的传说一代代流传,让孝道文化一代代流传,为构建和谐社会造势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