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四年正月,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开始亲政。嘉庆皇帝掌权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雷厉风行地除掉乾隆帝的第一宠臣和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的头号贪官。在乾隆的庇护下,和珅利用各种手段,积攒了巨额家产。乾隆驾崩后,嘉庆仅用十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对和珅的控制、抄家、定罪、处死。

据记载,和珅被查抄的家产,折合白银约八亿两至十一亿两左右,足足超过清政府十年的财政收入总和,所以民间才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按照常理推断,嘉庆帝扳倒和珅,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财政收入,已经不是吃饱的事了,简直可以说吃撑到肚子都快要胀爆了。然而,纵观嘉庆一朝,始终贯穿着两个字:缺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和珅的不义之财,嘉庆只是过了个眼福。仅仅一年之后,大清的国库就开始闹“饥荒”了。开局就有一座金山的嘉庆,为何迅速沦落为贫困户呢?

乾隆好大喜功,做事爱讲排面,六下江南游山玩水,耗费了大量钱财。但是乾隆的命实在是太好了,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两辈人的励精图治,给乾隆留下了很好的家底。

另外乾隆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但是他拥有和珅这位中国历史上特别能挣钱的理财专家,而且乾隆自己也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吃喝玩乐、快意人生的乾隆爷头上还能戴着康乾盛世的光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清朝到了嘉庆这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嘉庆皇帝一生勤政爱民、仁慈节俭,为大清朝呕心沥血,却始终是一位失败者。因为乾隆给嘉庆留下了一个问题严重的烂摊子,而嘉庆自身也没有超群卓越的治国能力,只能背上清朝由盛而衰的黑锅。

嘉庆朝,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从嘉庆元年就开始的白莲教起义,持续了九年时间,清政府动用了十六省的数十万兵力,耗费白银超过两亿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南渔民发动了蔡牵起义,广东爆发了天地会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玄乎的是,嘉庆十八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一小部分教徒在太监的接应下,竟然攻入紫禁城,妄想实施斩首行动。虽然嘉庆皇帝当时在热河围猎未归,躲过一劫。但这件事对嘉庆的精神打击非常大,以至于他害怕刺客藏身而下令砍掉了紫禁城里所有的树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庆朝充斥着叛乱与平乱,翻来覆去都要折腾钱。再加上天灾水患、官员贪腐,而嘉庆又没有和珅那样的能臣,朝廷的收入是入不敷出。长期的坐吃山空,使得嘉庆皇帝虽然很勤政俭朴,却年年为国库的亏空发愁。至于查抄和珅的那点收入,早就花得干干净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