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此为窗,与您共赏天下珠宝。
见文好,我们是《珠宝玉之窗》!

在不少朋友的印象中,古人的配饰多半是带着“古味”,即便惊艳细致也不会像现在的一些珠宝首饰带着无穷的趣味。其实,很多古人的配饰是妙趣横生的,不论是配色还是造型,远比我们以为的还要精彩和“新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不少朋友的印象中,古人的玉饰多是复古龙纹之类的造型,大概因此便以为只有国外才会做人首的造型。其实在那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前辈们也做了不少人形的玉饰。像这对人首蛇身玉饰便是其中之一。这人首蛇身玉饰为春秋时期的玉饰,1983年出土于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合葬墓,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件人首蛇身佩是一块玉料抛切而成,外径3.8厘米,厚0.2厘米,玉质青灰色,有褐斑。如图它们器体扁薄,呈侧面团身人首蛇身形象,人头较大,蛇身向背后卷曲,尾接于头顶。用阴线和阴起阳文的手法,雕琢出五官、头发和耳饰。这两件器物面部略有区别,似乎是一男一女。

所以专家推测,该作品表现的有可能是伏羲、女娲的始祖形象,体现了上古社会祖先崇拜对后世的影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两件器物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春秋时期又被加工雕刻。若只看粗浅的直观表面的话,这两件人首蛇身确实跟以往见过的玉饰很不一样,更多了一分神秘和耐人寻味,你们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这件战国时期的青玉行气铭饰,现被收藏于天津博物馆。可能很多朋友第一眼会以为它就是一件普通的印章之类,实际上它暗藏乾坤。它是套在手杖头部的玉饰,是中国现存最早记录气功的文物。

器身阴刻篆文45字,释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玩笑地说一句,这放在武侠剧里,不就像那多少武林中人梦寐以求挣破头的藏着武林秘籍的宝物。所以不要以为古人的配饰就是“古味”而已,其实前辈们也有很多心思巧妙和趣味无穷的设计。说白了,其实在那个时候,前辈们不也是风华正茂,谁还没有过岁月正好和意气风发的时候,当他们也是大好年华之时,做出来的东西又怎么会没有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到这件战国晚期的玛瑙绿松石项饰,十个看到的朋友里八个都下意识地说,好像吊床。确实,这斑斓的颜色,这中间宽两头瘦的造型,如果旁边加上两棵树真的妥妥的吊床。

如果不说是博物馆里的文物,估计很多朋友要以为是哪家吊床的高级文案。跑题地说一句,吊床的文案能做得这么好看,老板要加鸡腿的。有人还开玩笑说,哪位有实力的户外品牌或许可以去和博物馆出个联名款,搞不好成了爆款也不好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这些项饰是战国末至西汉初的小可爱,是赫章可乐274号墓出土,这些小饰品有玉髓珠、玛瑙管、骨管、骨珠、铜铃等等,每一件都很精巧可爱。现在很多女孩子就喜欢买这样各式各样的不同材质的小配饰来混搭和DIY,没想到咱们的前辈也有这样的小可爱吧。

所以正如开头说的,其实古人也有很多充满趣味的配饰,就像我们常说的,有趣的灵魂是不分国界和时代的,每一个不同的岁月里都有有趣的人,当这些有趣的人做起了珠宝首饰,那这些出于他们手下的珠宝首饰自然也便充满了趣意。或许,这便是岁月会带走人,却带不走有趣的传承,你们说呢。

(作者|空辰下的兔子,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