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这件事上,

我们真的拼不过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就从《知否》里的盛小六说起吧。

盛小六爱笑。

盛小六也爱吃。

虽然顾二说:

她主仆二人一天除了吃吃吃,

还知道什么啊?

不过爱吃爱笑的姑娘,

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

盘点盛小六的吃货人生,

得从樊楼开始。

樊楼

盛小六出阁前没有去过樊楼。

为什么没去过?

因为樊楼太贵了。

等闲一顿就是三五两银子,要知道她做姑娘时一个月领到的零花钱只有二两银子啊。

樊楼为甚么那么贵?

东京城内大小脚店数以千计,正店却只有72家。据孟元老追述北宋都城开封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樊楼正是这72家正店之首。

所以,嫁入顾家当家作主第一天,顾二就拉着这个小吃货去了樊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楼的名称,有矾楼、白矾楼、白樊楼等,据说店老板原来是做矾起家的,又民间传说此楼是被宋人誉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主持修建铁塔的能工巧匠喻皓所建。

《知否》的时代背景落地在宋仁宗时期,这大概是樊楼建成八九十年后、尚未扩建前的样子。

最迟在宋太祖开宝七年(974),樊楼就已经存在,并且是东京城内的一处热闹场所。因为宋代官修档案《会要》完整记录了宋太祖在开宝七年(974年)正月十四日巡幸大相国寺的过程,明确提到了他在“白樊楼观杂戏”。

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年间,大概因为生意太好了,樊楼扩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对扩建后的樊楼有这样的描述:

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此时已是北宋末年,再过两年靖康之耻就要来了。风雨飘摇里,为了粉饰太平,装饰一新的樊楼易名为丰乐楼。但樊楼这一称呼已是深入人心,仍被人们叫得响亮仍是俗称。

南宋初年,西子湖畔也建了一座丰乐楼。这座楼瑰丽宏伟,“上延风月,下隔嚣埃,遂为西湖之壮”,它和北宋末期的樊楼名一样,也命名为丰乐楼。

这以后,诗人词人里出现的樊楼,就很耐人寻味了。

吾生分裂后,不到旧京游。空作樊楼梦,安知在越楼。(宋 刘克庄)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宋 刘子翚) 而今也入烟花绿,镫火樊楼似汴京。(明 钱谦益) 怅赵宋繁华,樊楼笑语,总被风吹。(清 陈维崧)

严重怀疑,那一年郭靖请黄蓉吃的一顿饭,就是在樊楼请的。

你猜,出阁前没去过樊楼会让吃货盛小六介意吗?

靖哥哥都请过蓉儿吃樊楼,

小公爷就带给小六一包千层糕(还是明代的)。

不过小六应该不会介意吧。

她一直都在很忙碌地吃吃喝喝。

于吾命中无大事,

关心今天吃点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兴的时候喝错认水。

不高兴的时候吃蜜浮酥柰花。

招待姨妈的时候吃炙羊肉。

和小公爷私会的时候吃千层糕。

还有什么琉球塘、玫瑰酥饼、菱角、琼叶糕、顶皮酥、火腿莲子豆腐羹、莼菜鲈鱼羹、三鲜笋炸鹌鹑……

大抵宋人都爱吃。

盛老爷爱吃的樱桃煎

因为盛老爷爱吃,盛家大娘子和林小娘都给盛老爷送过“樱桃煎”。

由于樱桃保存的时间有限,爱吃樱桃的宋人想了很多方法来延长樱桃的风味,樱桃煎就是其中一种。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里提到过樱桃煎:

又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乌李、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

陈元靓《事林广记》里记载了樱桃煎的做法:

不以多少,挟去核,银石器内,先以蜜半斤,慢火熬煎,出水控向筲箕中令干,再入蜜二斤,慢火煎如琥珀色为度,放冷以瓮器收贮之为佳也。

林洪《山家清供》中也记载了樱桃煎制法:

要之其法,不过煮以梅水,去核,捣印为饼,而加以白糖耳。”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将果肉捣碎压入模具内做成薄饼状,调入糖或者蜜食之。

从盛小六的吃相看得出来,宋代的樱桃煎实际上是一种蜜饯,宋代称“蜜饯”为“蜜煎”,北方称“蜜饯”为果脯,南方闽、粤等地称之为凉果。

小桃爱吃的蜜浮酥柰花

据《本草纲目》记载,柰花即是茉莉。

在《贞懿皇后挽歌》有提到过“命妇羞苹叶,都人插柰花”。

浮酥,即酥油,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奶油,是熬炼鲜乳制酪冷却时出现的浮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蜜浮酥柰花,与唐朝的酥山类似,也就是唐代的冰淇淋,根据文献记载,酥山最底层应该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而所谓“酥”,是一种乳制品,与我们今天的奶油、黄油大致接近。

酥山一般由女性制作,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拌入蔗浆或蜂蜜,在盘子上滴淋成山峦的形状,最后放到冰窖里冷冻,就成为了酥山。因为经过冷冻,酥山定型很好,晶莹剔透,巍峨多姿,雅致的厨子还会在盘边,饰以彩树假花。

酥山入口即化、甜糯滑腻,和如今的冰淇淋十分形似,由奶油制成的“酥山”,在唐、宋、元时期特别流行。

《知否》里的蜜浮酥柰花,大概是把酥山做成一朵朵白色的茉莉花的样子,漂在盛了蜜的盘中。

蜜浮酥柰花的固定的搭配是假黿鱼,是北宋时期重要宴会上菜品,在《梦粱录》和《东京梦华录》中都有记载。

如兰爱吃的炙羊肉

刚刚出场没几集的时候,如兰就命令明兰做炙羊肉给她吃。

炙,炮肉也,意思就是是把去了毛的肉串起来,在火上熏烤。其实就是现代的烤羊肉串。

宋人很爱吃羊肉,关于羊肉的菜品多不胜数。炙羊肉也算是宋朝经典菜品之一。

仅在《东京梦华录》里,对羊肉的烹饪方法就有炖羊、入炉炕羊(挂炉烧烤)、蒸羊头、煎羊白肠等。

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在宋神宗时期,皇宫一年吃掉的羊肉就有 44 万 4463 斤,换算成整只羊的话,差不多就是每天吃十多只。到了宋真宗时期,每天宰杀的羊达到了 350 只 。时至今日,开封夜市小吃上烤羊肉串、羊肉炕馍、五香羊蹄都很受欢迎。

庄学究爱吃的莼菜鲈鱼羹和三鲜笋炸鹌鹑

这大概是明兰比较拿手的菜。

因为写字不好看,盛小六被庄学究罚抄《盐铁论》,限三天内抄完,盛小六提出给庄学究做莼菜鲈鱼羹和三鲜笋炸鹌鹑——说起来真是可怜见的,不是可以不抄,只是可以延期一天交作业。

想来这菜美味,庄学究同意了。

条件是:两碗!两碗笋!

小公爷爱吃的玫瑰酥饼

玫瑰酥饼,估计就和我们现在吃的鲜玫瑰花饼差不多吧,用面粉、白糖等制成千层酥皮烤制而成,甜香酥脆,花香气浓。

小公爷有没有吃出酥饼的玫瑰味,其实很让人怀疑,毕竟,齐衡之意不在饼也。

虽然盛府的玫瑰酥饼的确好吃,不过,如果当日摆在小公爷手边的是一盘烂钉子,他也会魂不守舍地拈起来吃下去吧。

当然,盛府里不但有玫瑰酥饼,还有顶皮酥。

盛大娘子爱的顶皮酥

有一回盛大娘子给盛老爷送宵夜就送的是顶皮酥。

“顶皮酥”应该和玫瑰酥一样,是一种酥皮点心。

顶皮就是指饼的外皮鼓起,因油酥面是水和油一起制成,烘烤后水分减少,酥面酥松而顶起。为了突出酥饼中的层次并保持口感酥松,将面片擀开成片,或放入酥面再卷起,就成为卷酥品种。

清代顾仲《养小录》提到的顶皮酥是这样的:

(顶酥饼)生面,水七分,油三分,和稍硬,是为外层(硬则入炉时皮能顶起一层过软则粘不发松);生面每斤入糖四两,油和,不用水,是为内层,扞须开折,须多遍则层多,中实果馅。

贺郎中的鱼羹

马球赛那场戏,梁公子带来了新鲜养在桶里的鱼做彩头,齐衡为了鱼羹作诗一首。

盛小六大概很爱吃鱼和做鱼。她给庄学究做过莼菜鲈鱼羹,也给病中的顾二做过鱼粥。

而贺弘文则为了她,巴巴地从宥阳一路运送养鱼的鱼缸到京城,为的就是好给她做一碗鱼羹。

鱼羹在宋代可是很有名的。

最有名的是宋嫂鱼羹。

据说宋嫂原是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一位民间女厨师,以擅长制作鱼羹而闻名东京,因为嫁给宋家排行老五的先生,被大家昵称为宋五嫂。北宋亡后,宋五嫂一家随高宗南迁,在西湖苏堤下继续卖鱼羹,以维持生计。据说她的鱼羹竟然将宋高宗吃哭了……

寿安堂的冰酥酪

盛祖母招待过大家吃冰酥酪。

冰酥酪,要先从酥酪说起。

酥酪,是古代的一种奶制品,也称为奶酪、乳酪,其做法主要是牛奶加热加糖加入酒糟后,使其凝固,而后蒸制冷藏而成,有些类似如今的双皮奶。

宋朝词人辛弃疾曾在《菩萨蛮(坐中赋樱桃)》词中提到乳酪:

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尝新惯。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江湖清梦断。翠笼明光殿。万颗写轻匀。低头愧野人。

酥酪因其香甜可口,入口软滑,在皇家贵族之中是极受欢迎的。加入冰块以后就是冰酥酪。

也就是古代的冰淇淋了吧。

顾二郎的软酪

炫妻狂魔顾二曾经特地半夜出门给她打包吃的,其中就有一盘软酪。

自从契丹传入宋朝之后,乳酪就大大的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之后人们将乳酪改进,制成“酪面”。

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元宵节的食品时写道:

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生熟灌藕、诸色花缠、蜜煎、蜜果、糖瓜蒌、煎七宝姜豉、十般糖之类,皆用镂装花盆架车儿,簇插飞蛾红灯彩益,歌叫喧阗。

估计软酪应该是糯米混合乳酪制成的类似汤圆子一类的甜点,有点类似如今的雪媚娘吧。

盛小六的鱼脯

做鱼,不但贺郎中拿手,盛小六也拿手。

做鱼,鱼羹固然是极好的,鱼脯也是极妙的。

还记得盛小六失陷在皇宫那次吗?那天她给皇宫当值的父兄送饭,送的就是鱼脯。

美味一同尝的父兄同僚不禁问:“六姑娘,这鱼脯你是怎做的?”

盛小六毫不怯场,像个大厨师一般娓娓道来:

先将鱼片开,再用姜汁和冷酒腌上一个时辰,用葱段放在温油里,反复煸炸即可。这道菜微辣鲜咸,清酸薄甜,一定很下饭。

我觉着这和江南一带的熏鱼很象。东吴面馆的熏鱼面好象就是这个味啊。

卫小娘的七宝擂茶

盛五小姐曾嚷嚷着饿,要吃“七宝擂茶”。

但是七宝擂茶最早出现,却是在盛老爷去看卫小娘的时候。

擂茶是把茶叶与芝麻、草药等物混合,在臼中捣碎,放入水中煮沸之后饮用的。宋代的七宝擂茶大概是与茶相配的材料一共七种,根据包含草药的不同,也有特定的疗效。

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临安的茶肆:

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

秦娘子的琼叶糕

顾二还没有和秦娘子撕破脸面时,有一回随从小厮喊他回家拿吃的,说是秦娘子给他做了琼叶糕。

另一回小桃隔着轿子替六姑娘传话给小公爷,小桃走了以后,无为回到轿子里,说:“今儿买到了新鲜的碧玉糕……”

想来,琼叶糕和碧玉糕都是贵族之家爱的精巧点心。

只是琼叶糕和碧玉糕究竟是什么样的,找不到出处啊,就存疑吧。

最后来说说雪花酒和错认水。

顾二面前的这壶,就是雪花酒。

盛小六说这雪花酒是龙脑香作君,木香作臣,一片清凉。

龙脑有生凉的效用,这制法大概是合香酒。

这样的酒,现在大抵是没有了。

错认水更已离奇失传。

余嫣然的错认水

小六一度爱喝错认水。

晚间理帐薄,她要一杯错认水来喝。余嫣然为了谢她,也说要给她拿两瓶错认水。

错认水,又称错著水、错着水,一酒而三名。

此酒最迟在宋代就有记载。南宋《武林旧事》卷6“诸色酒名”中就把“错认水”列入其中,另宋人张能臣的《酒名记》,两处记有“错着水”这一酒名,一处产于保州,一处产于定州。

苏东坡诗里写过错认水: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性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这里,错著、甚酥都是酒名。

明代宋诩父子撰写的《竹屿山房杂部》里记载了错认水的酿造方法:

用多种曲酵与蓼草并用,再以枥柴灰澄清降酸而成。不过目前这种特殊的酿酒工艺已经失传。

据说,错认水的制作方法与日本的“清酒”相似,都是在浊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澈的酒液饮用,成为“清酒”。

清周亮工《书影》卷四:

(高主政)餽余一经酒,淡而有致,与罗家错认水无少异。

淡而有致,这是当时女子比较爱喝的一种低度酒。估计也清凉,小六喝完了就打过一个惬意的冷战。

不过,错认水已经失传了。任谁也喝不到了。

以上,

莼菜鲈鱼羹、三鲜笋炸鹌鹑、炙羊肉、鱼羹、琼叶糕、顶皮酥、玫瑰酥饼、樱桃煎、碧玉糕、蜜浮酥柰花、冰酥酪、软酪、七宝擂茶、雪花酒和错认水,

够开一桌了!

所以,

下面我们就要来开一个流水席了。

宁远府的流水席

《知否》里的流水席最先似乎是出现在宁远侯府。

那个让人垂涎三尺、恨不移身向宋朝啊!

流水席最早的起源,其实是僧寺里为了方便香客就餐,将菜盘放在水上,让它顺着水流流动,得以让桌上每个人都可以吃到每道菜。

自然,没有《知否》里这般奢华考究。

侯府的流水席是高端宴会。吃的时候规矩也很多。流水席的桌子,一般是木制的,并用好看的石头点缀,中间凿空蓄水变成水渠,末端留有排水口。吃席的时候,主人坐在头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奴婢,一个负责上菜,一个负责加水,保证水槽里的水充足并流动,让菜顺流往下漂 。

这可比我们现在的转盘风雅多了啊!

什么时候,我们的宴席上也能来上这么一席曲水流菜呢?

莼菜鲈鱼羹、三鲜笋炸鹌鹑、炙羊肉、鱼羹、琼叶糕、顶皮酥、玫瑰酥饼、樱桃煎、碧玉糕、蜜浮酥柰花、冰酥酪、软酪、七宝擂茶、雪花酒和错认水我全部要尝尝啊。

毕竟,现在都2021年了耶,AI都能说话了,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席曲水流菜呢?

作者:任淡如

本文原创首发于菊斋。欢迎个人扩散、转发,公号转载请联系菊斋开白授权。

深浅之间有淡庐

隐居于文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