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经磨难方成统一大业的德国,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虎视眈眈的欧洲列强,也使德国人明白只有迅速强盛才能生存。德国的分裂局面使之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但德国人紧紧抓住了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取得迅猛发展。1860-1870年的工业增长速度为2.7%,1870-1880年增长速度达到4.1%,而1880-1890年更高达6.4%,增长速度远超过英法等国,就工业而言在1874年超过了法国,1895年又超过了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

德国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有诸多前提条件,如实现国家统一,改革农奴制度和工商业制度,建立“关税同盟”,颁布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从“普法”战争中得到50亿金法郎的赔款和钢铁资源极为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等。

铁路建设在德国工业革命中充当了急先锋。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德国经济以加速度发展,铁路建设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835年7月7日,德国开通了第一条客运铁路,1850年,德国的铁路已经有6000公里,而到1875年增至27000公里。铁路投资作为国民净投资的比例在1851-1854年为11.9%,1855-1859年为19.7%,而在1875-1879年达到了25.9%的高峰。铁路建设除了自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促进技术进步之外,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带动了钢铁工业、煤矿工业与机械工业等相关产业,特别是重工业的迅猛发展。德国的重工业基本上集中在铁路运输方便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路的修建首先拉动了机车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德国机车最初主要从国外进口,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自己制造火车头,到1853年自制的机车就达到九成以上。到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的机器制造业已赶上并超过英国,位居欧洲之冠,不仅已能满足本国的需求,还开始出口。在铁路建设的带动下,德国钢铁工业迅速崛起。1870年-1913年间,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到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已超过法国和英国之和,仅次于美国。罗斯托也认为“现代钢铁工业的建立主要是由于铁路业而发展起来的”。煤炭业尤其得益于铁路运输网络,德国的采煤从1820年的130万吨激增到1913年的19150万吨,加上8750万吨的褐煤,几乎占了整个欧洲大陆煤产量的2/3。

政府规划建设,私人也进行投资,两者的共同投入加快了德国铁路建设的速度。德国铁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因此铁路建设还对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一些德国的“综合银行”就是依靠铁路才发展起来的。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贷款由政府担保,保证了银行的投货防益,一些获利较低的铁路也得以顺利建成。在1897年实行国行化之前,铁路是德国经济中效益最好的产业,优于采矿、冶金和纺织业。

一些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英国就是一个典型。而德国在工业化的同时保持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德国通过所谓“普鲁士道路”完成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稳定的农业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为德国经济起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农业和工业的平衡发展成了德国经济现代化的一个特色。1879年俾斯麦坦承对农业实行了保护关税,以抵抗美国和东欧等一些国家的谷物大量涌入。虽然这种保护是由于物价上涨引起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上涨才采用的,但德国的农业却迅速从中获益,并稳步地发展。

德国的银行业形成的独特体系在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统一前德国银行业的迅速发展还与没有中央政府限制有关,它们可以自由地在各邦国选择投资目标。

在德意志,银行的含义与英国是不同的,在这里,银行是一个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投资信托的联合体,只有在中央银行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一战以前,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只将其较少部分的资金投入政府的债券,另一部分则投资于商业票据,这些票据得到了德意志银行的承认,被认为是一种流动储蓄。国际性的财团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还是比较原始的,私人银行为数不多,且缺乏规模较大的银行。

德国银行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工业的集中引起银行资本的集中,大银行随之出现。改变这种局面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是1846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这标志着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当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它便转变为中央银行,其任务是维持新建立的金本位制。到1913年,德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被4家大银行所控制。正是由于德国银行家重视提高企业效率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结果被银行业忽视的那些行业如纺织等,其发展的速度则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确保在市场的风险中渡过难关,各家银行都必须拥有一大笔资金。但德国银行的存款大部分也来源于它们投资的企业,因为他们资金的大部分都用于了投资。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本流人了工业,在185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私人银行,而这些银行也由于德国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这一特点,德国银行一开始就与英美银行不同,它不是作为商业信贷的借贷机构而建立,而是作为对工业提供资金的投资机构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德国工业的全面发展,银行几乎在每一个新的领域都参与了开发与发展的活动,并在每一项工业的发展前景中成为一个主要的因素。像克鲁伯公司和斯森公司这样的大型重工业企业,最初原本是完全独立的,但与银行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而一些主要的银行也相互竞争着与这一类大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

银行的合并加速了工业的集中,由于银行的逐步集中,越来越多的银行集中投资于几个有限的产业,或是几个行业,如沙夫豪森银行的投资重点是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德意志银行则钟情于电气工业。银行垄断集团的形成,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加进了根行业组织的规模化和卡特尔的形成。

卡特尔是德国垄断组织的最普遍形式,这是一种为了使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在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销售价格等方面达成协义分的垄断组织。尽管许多小的公司仍然存在并积极地发展产己的业务,但由于德国强调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加上改府的支持,为新的大公司和卡特尔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这些行业巨大的资本需求鼓励了德国的投资银行与这些大公司结合以保证自己的利润。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如化工与电气行业,得到了投资银行的支持,很快就被两到三家企业所控制。由于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飞速发展的前景,使得这些垄断集团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的需求,甚至能够不顾市场力量的左右而自行设定某类产品的价格。

实际上,钢铁、煤炭以及一些其他的重要的工业资源和产品,都被一些著名的卡特尔所控制,其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垄断公司所决定的。1905年,大约有385家卡特尔,到1907年,它们已经控制着全国50%的钢、74%的煤和0%的纸张市场。到20世纪以后的时间里,德国内部的卡特尔化趋势在进一步加强。卡特尔的数目从1923-1924年间的150个增加到1930年的2100个。1933年德国政府更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各公司参加各自所属部门的卡特尔,使德国的资本主义的组织彻底系统化了。

作为工业革命的“迟到者”,德国已不可能像英、美等“原生型”工业化国家那样让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来引领经济的自由发展。在面对巨大内外发展压力的情况下,一个强大政府的作用尤其重要。一般认为,德国有一个干预性很强的政府和一个主动积极的官僚体系,德国政府在其工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普鲁士政府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德国政府,包括18世纪和德国统一前的普鲁士政府最重要的作用是发展教育。俾斯麦的名言“拥有学校的国家就拥有未来”早已成为许多邦国政府的行动指南。萨克森州早在18世纪就建立了贸易学校,到1872年已建立了从基础教育、技术学校到技术学院的体系。1825年,普鲁士开始实行强迫的义务教育制度,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基本义务。到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萨克森甚至达到100%。1881年,德国的成年人中,文盲仅为2。36%,这在当时欧美各国中是最低的。1872年慕尼黑一所大学培养毕业的化学研究人员数量超过全部英国大学培养的同类人员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905年德国已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工商学校、技术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虽然大多学校由私人创办,但其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普鲁士最初的目标是培养恭顺的、敬畏上帝的人,而不是有经济效率的现代人。但有趣的是,由于与强制性的服兵役结合在一起,德国的普通民众被训成了严守纪律,忠于职守,并能熟练掌握本职技能的人。这种教育与军事的双重训练,使德国人在时机成熟时很快转化为能得好掌握工业化技能、组织性强、效率很高的产业工人。

与英、法相比,德国更重视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德国始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适合人才。有了人才基础,德国卓越的引进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就不难理解了。德国许多领先于欧洲的产业都是引进技术的结果,这一现象在德国化工行业尤其突出。如苯胺染料、发电和输电技术、吉尔-克里斯特炼铁技术都源于英国和法国。

德国的研究小组专门负责技术引进和创新。仅在化工行业就拥有50-70个这样的小组。有时一个项目需要长达10余年的工作,例如合成靛青的研制用了17年。研究小组坚持长期分工协作,取得了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成就。德国化工业的崛起并长期领先欧洲就主要是技术引进的结果。在冶金、机器制造、电气工业等行业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确保了技术的推广应用,真正结出果实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德国,科学技术研究受到政府广泛的支持,大型的工业公司开始建立独立的研究部门。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工业增长虽然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种对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视对于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无疑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采用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发展迅速;建立在全新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化学、电器等新兴工业走在世界前列。